明清泉州地區的海防聚落空間特徵研究

海防聚落作為特殊的軍事聚落,是沿海居民抵禦海洋侵襲、維繫海防安全的重要舉措。泉州地區作為沿海地區,擁有較為完備的海防聚落體系,從空間分布來看,泉州地區的海防聚落以沿海三大衛城為核心,並圍繞周邊城鎮布局;從空間特徵來看,泉州地區的海防聚落具有鮮明的軍事防禦特徵。

引言

明代中葉以後,由於內憂外患,明朝政府加強了海防建設。泉州是明代東南沿海重要城市之一,其海防聚落體系較為完備。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泉州港正式開港通商;至明代中後期,泉州港逐漸成為東南沿海貿易最重要的港口之一。明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倭寇在福建沿海大肆搶掠、燒殺掠奪;朝廷隨即在泉州、廈門等地修建衛城、巡檢司軍事設施以衛御倭患。

明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至崇禎四年(1631年)間,在沿海地區先後建起了大小衛所百餘座。至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沿海地區又陸續修建了大小巡檢司、衛城等軍事設施。清嘉慶七年(1802年)至道光三十年(1850年)間,由於東南沿海一帶的戰亂以及外國勢力的入侵,海防聚落體系遭到嚴重破壞。

民國以後,由於國家戰亂頻發以及國家政策的調整等因素影響下,海防聚落體系逐步消亡。現如今泉州地區保存較為完好的海防聚落遺迹主要有惠安崇武古城、晉江晉江安平古鎮以及惠安崇武古城三個區域。

海防聚落的建設背景

海防聚落的建設與海關係密切,在特定的歷史時期,為了維護國家的海上安全,政府會建立專門的軍事防禦設施,以保障沿海地區的安全。明朝時期,隨著鄭和七下西洋活動的展開,沿海地區的社會經濟、文化交流日益頻繁。但也正是由於海上貿易的興盛,走私活動也日趨猖獗,明朝政府對此採取了嚴厲打擊措施。

明洪武四年(1371),為加強海防,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在東南沿海地區「設衛置守」。明代中期以後,由於倭寇等海洋威脅日漸嚴重,政府在沿海地區設置了大量衛所軍堡和巡檢司等軍事防禦設施。

衛所軍堡是一種集防禦、行政管理、後勤保障為一體的綜合性軍事設施。海防聚落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從空間分布來看,海防聚落作為海防防禦體系中最為重要的軍事防禦設施之一,其建設規模與所處環境有著密切聯繫。泉州地區海防聚落所處地理環境較為複雜多變,因此其建設規模、選址和空間分布都具有鮮明的地域特徵。

海防聚落的空間分布及形態

明代,泉州地區海防形勢嚴峻,朝廷在沿海各衛城設置了巡檢司,以加強對海防的管理。從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開始,朝廷在泉州設巡檢司,後又有衛所。明萬曆四年(1576),泉州被闢為商港;至萬曆二十六年(1598),泉州成為「天下四聚」之一;明崇禎元年(1628),泉州被闢為通商口岸。至此,泉州地區成為東南沿海的貿易中心之一。

根據《明史》記載,明代泉州地區海防系統由巡檢司、衛、所三級構成。巡檢司是管理軍事的機構,是防禦體系中的重要一環;衛是管理衛所的行政單位,也是防禦體系中的重要一環;所則是負責海防事務的地方行政機構。巡檢司、衛、所三級共同組成了較為完備的海防體系。為了便於研究,我們將這三個層級合稱為海防聚落。

泉州地區的海防聚落在空間分布上以沿海三大衛城為核心,並圍繞周邊城鎮布局。這一點與《明史》所載一致。從圖中還可以看出,在泉州地區的海防聚落中,以泉州、晉江南安等三個城市為核心分布最為密集;其次是南安和安溪等兩個城鎮;再次則是同安惠安永春等沿海地區的城鎮。此外,在以海防聚落為核心的分布範圍內還分布著一些零散的海防聚落。

海防聚落空間特徵形成機制

明代,泉州地區在衛所制度的基礎上建立了巡檢司,主要負責沿海地區的軍事防禦。清代,泉州地區海防體系進一步完善,形成了以泉州衛、南澳衛、崇武古城為核心的三大衛城,並圍繞周邊城鎮布局的格局。這一時期的海防聚落體系形成了較為清晰的空間分布特徵。

由於古代人類活動和自然地理環境的影響,我國沿海地區分布著大量的軍事聚落,這些聚落具有鮮明的軍事防禦特徵。從泉州地區海防聚落空間特徵來看,其呈現出顯著的軍事防禦特徵,這一特徵主要與海防體系、自然地理環境以及社會文化環境密切相關。

在軍事防禦體系方面,明代泉州地區海防體系中有三大衛城,分別是泉州、南澳、崇武;在自然地理環境方面,泉州地區屬於季風氣候區、季風影響顯著;在社會文化環境方面,泉州地區曾遭受倭寇入侵、海盜活動猖獗,這些因素都對泉州地區海防聚落空間布局產生了重要影響。

結論與討論

明代以來,海防聚落一直是泉州地區最重要的軍事防禦建築。明代衛城的建立,一方面使得泉州地區的海防聚落數量由原來的不足200座增加到現在的400餘座,另一方面也使得泉州地區的海防聚落由原先相對零散的布局走向相對集中。到了清代,衛城作為海防聚落體系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其規模與功能均得到進一步完善。

雖然泉州地區海防聚落數量眾多,但其分布並不均勻。三大衛城集中於泉州平原東部沿海一帶,是泉州地區最具代表性的海防聚落。而周邊城鎮則是海防聚落中分布最為密集的部分。這些城鎮主要分布在泉州市沿海地帶,其規模均較大,在防禦上具有相對集中性,是泉州地區較為重要的海防設施。

泉州地區作為福建沿海地區重要的僑鄉之一,其海防聚落與沿海城鎮不僅是閩台經濟文化交流、福建區域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