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臨終惦念的人,1981年回國,鄧穎超淚目:恩來找你找的好苦

1975年,由於病痛長期的折磨,周恩來不得不在醫院進行持續的治療,那個時候,雖然鄧穎超是周恩來的妻子,但是中央有規定,她其實也不能經常前來探望。

到了冬天,周恩來已經病入膏肓,一天,鄧穎超再次前去探望時,忍不住落下了眼淚。

周恩來有所察覺,緩緩睜開了眼睛,看著心愛的「小超」,微微笑了一下,一切盡在不言中。

過了一會兒,周恩來忽然開口問道:「小超,你知道默庵的消息嗎?」

鄧穎超搖了搖頭,周恩來見狀嘆了一口氣,不再多說。

周恩來口中的默庵,即國民黨中將李默庵。

李默庵與周恩來有著怎樣的交集?為什麼周恩來臨終前,仍在惦念著李默庵呢?

周恩來是我黨最早一批的黨員,也是中國共產黨的主要發起人和創建人之一,「五四運動」後,周恩來為了探尋救國道路,前往法國勤工儉學。

1924年,周恩來回到國內,接任了自己革命生涯中的第一個重要職務,即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

黃埔軍校孫中山提議並創建的一所軍事學院,其主要目的是為革命培養人才。

蔣介石後來之所以能夠一躍成為國民黨的領導人,其最重要的原因,便是他擔任了黃埔軍校的校長,掌握了人才和軍權。

從黃埔軍校畢業的學生,後來基本上都成為了國家棟樑,特別是前六期的學生,大多數人都成為了國共兩黨的風雲人物。

李默庵與周恩來的交集,就是從黃埔軍校開始的。

當時李默庵與陳賡等湖南學生來到廣州,為了救國救民,他們考入了陸軍講武堂,黃埔軍校成立後,陸軍講武堂併入黃埔,李默庵,陳賡等人由此也成為了黃埔一期生。

在校期間,李默庵能文能武,學習態度好,成績優秀,很快引起了兩個人的注意。

一個人是周恩來,一個是蔣介石。

周恩來找來陳賡,囑咐道:「你那個小老鄉李默庵很有幹勁,有機會的話,注意將他發展成為共產黨員。」

陳賡點點頭。

蔣介石對李默庵也很重視,他對緊跟自己的賀衷寒說:「像是李默庵那樣能文能武的人才,你要想想辦法,讓他到我們這裡來。」

由於陳賡與李默庵的關係較好,他首先找到了李默庵:「默庵啊,要做真正的革命軍人,就要加入真正的革命黨,像你,就應該加入共產黨。」

李默庵:「陳大哥,咱們同學都加入了國民黨,我怎麼加入共產黨?我也不知道誰是共產黨員啊。」

陳賡:「共產黨組織是一個先進的政黨,是一個為了勞苦大眾翻身解放而奮鬥的政黨,像是你大哥我,你仰慕的周主任,都是共產黨員。」

李默庵激動道:「周主任也是共產黨員?」

陳賡點點頭:「不止是他,蔣先雲,許繼慎,左權他們都是共產黨員。」

李默庵:「陳大哥,那你也帶我加入共產黨吧。」

陳賡隨即將此事彙報給了周恩來。

周恩來便親自接見了李默庵:「很好嘛,你是學生中第一個要求加入共產黨的人,開了一個好頭,我向你表示祝賀。」

李默庵聽到周恩來的話很是激動,他表示自己一定會為革命好好做事。

由於李默庵是第一個加入共產黨的黃埔學生,周恩來對他寄予厚望,後來東征時,周恩來還特地任命李默庵為學校政治部的秘書,讓他成為自己的助手。

可是讓周恩來沒想到的是,李默庵與共產黨的緣分,並沒有持續多久。

當時在黃埔軍校,國共兩黨學生鬥爭很嚴重,他們分別有自己的組織,國民黨是「孫文主義學會」,共產黨是「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

在校期間,這兩個組織的人經常辯論,甚至有時候還會大打出手。

按照道理說,李默庵作為共產黨員,肯定是要站在共產黨的一邊,可是讓很多人沒想到的是,李默庵卻是走了第二條路,他選擇了「和稀泥」,對兩黨成員進行「調解」

李默庵的這一行為引起了許繼慎等人的氣憤,作為黨小組組長,許繼慎對李默庵進行了多次的批評。

在此期間,李默庵還做了一件讓許繼慎更加憤怒的事。

李默庵和與執信學校的一個女學生談了戀愛,兩人談起戀愛,李默庵連黨小組的會議都不參加。

許繼慎再次批評了李默庵,李默庵也有自己的脾氣,他沒有過多解釋。

1926年「中山艦事件」後,李默庵選擇了退黨,周恩來得知,尤其痛心。

不日,周恩來再次將李默庵叫來:「開好頭的是你,辦壞事的也是你。」

李默庵心裡愧疚,但是他沒有多說。

自此,李默庵與共產黨緣分散盡,大革命失敗後,李默庵在國民黨,周恩來從此和他失去了聯繫,這一晃,就是10年。

1936年「西安事變」後,國共兩黨形成了基本合作的形式,此時李默庵率部駐紮在西安,周恩來得知後特地前來探望。

時隔多年見到周恩來,李默庵非常慚愧,周恩來卻說:「我們又走到一條戰線上來了。」

對於周恩來,雖然國共兩黨對立,但是李默庵卻是打心眼裡敬佩,因而全面抗戰爆發後,在周恩來的示意下,李默庵多次與八路軍合作,在山西打了不少的勝仗,殲滅許多敵人。

除此之外,李默庵還派人與共產黨合作,創建幹部培訓班,為游擊戰培養精英。

陽明堡戰役時,日軍派大軍追陳錫聯部,朱德親自給李默庵發電,請他掩護八路軍,李默庵當即答應。

後來,在回憶抗戰時,李默庵深情地說:「合則兩利,分則兩傷。不久前,國共兩軍還在互相作戰,卻突然成了同一戰場上的袍澤,捐棄前嫌,聯手抗日,很令人感慨。」

抗戰勝利後,李默庵奉命主持浙東地區日軍受降事宜。

1946年7月,李默庵指揮國民黨部隊15個旅約12萬人,向我蘇中解放區發起了進攻。

此時我軍在蘇中軍事上的指揮人是粟裕,粟裕誘敵深入,在50天的時間裡與李默庵交手七次,取得了七次勝利,史稱「蘇中七戰七捷

此次戰後,李默庵看到了解放軍的強大,他有意離開國民黨部隊前線,自此再未帶兵。

1949年,李默庵積極促成「長沙起義」,周恩來得知後十分欣慰。

新中國成立後,李默庵無顏面對周恩來,選擇了遠離祖國,先後在阿根廷,美國居住。

1959年,第一批國民黨戰犯被我黨特赦,周恩來接見了他們,這其中,大多數都是黃埔一期的成員,周恩來與他們見面時,十分高興,但是一想到李默庵不知身在何處,他就有些遺憾。

此後,周恩來多次找人查詢李默庵的消息,可是始終一無所知。

1981年,我國在北京召開了紀念辛亥革命70周年的大會,李默庵從美國返回國內參加,鄧穎超見到李默庵後,淚如雨下,動情地說:「默庵啊,這些年你去哪了?恩來找你找的好苦啊。」

李默庵十分慚愧:「我對不起周老師。」

鄧穎超:「恩來臨終前,還提到你的名字,希望你回國後能夠為祖國的統一事業做貢獻。」

李默庵將此事記在了心裡,此後直到去世,他一直都在努力此事,之後,他還擔任了中國黃埔軍校同學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