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0年11月14日,《中俄北京條約》簽訂。條約將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110萬平方公里的中國土地割讓給沙俄。從那時候起,海參崴、伯力、庫頁島等地全是沙皇俄國,《瑗琿條約》成為中國人永遠的痛。黑龍江省與吉林徹底地變成了一個內陸省份,吉林距離出海口最近只有15公里,可這15公里距離變成了無法跨越的國際領域。
沙皇俄國將海參崴更名為「符拉迪沃斯托克」,意思是「征服東方」。中國失去的領土,更關鍵的在戰略上失去了對日本海的出海口。條約簽訂時,慈禧25歲,同治皇帝4歲,從沙俄時期,到蘇聯,再到俄羅斯,俄羅斯在整個遠東地區一直在東北方向嚴防中國。庫頁島的石油天然氣寧願找美國、日本、印度合作,也不跟中國共同開發。庫頁島的油氣能源最開始根本就不賣給中國,只賣給日韓。俄羅斯與日本在遠東也有北方四島的爭議,但俄羅斯卻並不防範日本,只是警惕中國。迄今為止已經是163年。
自2022年2月,俄烏戰爭正式爆發,普京以為會是閃擊戰,如同二戰期間德國入侵烏克蘭。結果卻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烏克蘭雖然被打的鼻青臉腫,但卻始終屹立不倒,俄羅斯的軍隊的拉胯以肉眼可見的速度下滑,昔日讓整個歐洲為之畏懼的北極熊已經成為了一隻病貓。到目前為止,俄羅斯與烏克蘭的戰爭已經打了15個月。有句話怎麼說來著,拋開軍事不談,僅就地緣政治而言,俄羅斯已經輸掉這場戰爭。兩個斯拉夫兄弟已經到了,兩個裡面必須要倒下一個的程度,實在讓人不勝唏噓。
現在主要戰場巴赫穆特一線已經成為左右整個戰爭走向的勝負手。誰都不能輸掉的態勢。現在巴赫穆特95%在俄軍手中、剩下5%在烏克蘭。假如烏軍反攻勝利並控制巴赫穆特,烏軍隨時北進南下,將俄軍15個月以來的戰果化為烏有。而如果俄軍掌控巴赫穆特,就可以將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合二為一、並將其徹底消化,最關鍵一點,如果在軍事上徹底吃下巴赫穆特,基輔方向立刻門戶大開。
在這種情況下,整個北約都在支援烏克蘭,很顯然,美歐需要不斷地給俄羅斯放血,也許會讓烏克蘭與俄羅斯都流盡最後一滴血。現在整俄烏戰爭已經成為國際戰略的焦點。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普京不得不向中國開放海參崴港口,中國海關總署隨即宣布:增加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港(海參崴)作為內貿貨物中轉口岸。公告稱:「同意在原有吉林省內貿貨物跨境運輸業務範圍的基礎上,增加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港為內貿貨物跨境運輸中轉口岸,增加浙江省舟山甬舟集裝箱碼頭和嘉興乍浦港2個港口為內貿貨物跨境運輸入境口岸。公告將從2023年6月1日起實施。」
海參崴冬季結冰期長達100~110天,夏秋兩季又多霧,作為港口吞吐量和海運量是有限的,作為中轉港比較合適。重要的是戰略地位,俄羅斯太平洋艦隊總部位於該港口。就經濟價值而言不大。就是中轉站罷了。事實上,早在2007年,我國海關總署就發過公告,黑龍江省內貿貨物可通過俄羅斯海參崴港中轉。而這一次,只不過是把吉林省也加入進來,吉林省內貿貨物也可以通過海參崴港中轉而已。
東北的崛起離不開俄羅斯遠東的開放。俄羅斯遠東開放力度越大,中國東北發展的速度越快。海參崴港口的開放,將加強 中俄日韓的經貿合作,推動區域互聯互通和合作發展,有助於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貿易效率,對整合東北亞經濟圈,將進一步推動東北亞地區的經濟發展。此次過境海參崴港,其核心在於參照「內貿」標準,這意味著雖然我們的貨物是出境了,但是仍按照內貿對待,不再把從海參崴中轉算作與俄羅斯的外貿來計算,免繳關稅,可以節省了一筆成本。
就是說吉林的大宗物資,可以不再繞行,直接從綏芬河、琿春運抵海參崴,裝船後運至舟山和嘉興等東南港口。能源、鋼鐵、糧食等對運費敏感的大宗物資將可以快速、低成本運往其他國家和地區。俄羅斯遠東地區將原料和能源運也將順利運抵中國東北。應該說,中俄合作始終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的,既不存在結盟,也不存在所謂的「依附」。
這裡必須指出的是,此事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而經濟意義可以忽略不計。畢竟把整個東北的復興寄托在一個主權屬於他國的港口之上,實在 的過於可笑。而戰略意義的重大在於法國總統馬克龍的那句話:「俄烏戰爭將導致俄羅斯成為中國的附庸」。馬克龍還稱:衰弱的俄羅斯是歐洲的麻煩,強盛的俄羅斯是全世界的麻煩。
因為俄烏衝突,俄羅斯「失去了波羅的海,同時推動瑞典和芬蘭加入北約」,因此俄羅斯越來越依靠中國但這一切都是歐美國家造成的,俄烏戰爭炸毀了北溪天然氣管道,切斷了俄歐經濟合作,卻為中國東北經濟起飛打通了一個出海口。實際上,就俄烏衝突而言,明眼人都看得出,中俄的立場並不完全一致,中國更沒有「趁人之危」的意圖。相反,是歐美國家不斷地給雙方拱火。而此時,中國政府歐亞事務特別代表現在已經啟程,開啟了斡旋之旅。
可以說,如果不是俄烏戰爭的爆發,以及俄羅斯打的如此拉胯,包括面對歐美最嚴厲的制裁,普京不得不做出戰略性妥協,軍事的失敗是俄方轉變態度的關鍵,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現在俄羅斯唯一的夥伴,並且能夠不懼歐美製裁還能對他施以援手的也只有中國了,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已經沒有必要對我們在遠東地區的一舉一動保持著警惕,反而更需要通過與我們的合作,2023年一季度,俄羅斯財政赤字達到290億美元。普京真的是沒有其他辦法了,讓中國使用海參崴的港口就是最明顯的象徵。
但俄羅斯只是將海參崴港當做一個中轉站而已,俄方想關閉的時候,就能隨意關閉。主動權還在俄羅斯手中,但即便如此,這一天中國也整整期待了163年。中國現在獲得了不僅僅是使用海參崴港。之前籌備25年的中吉烏鐵路正式開始推進,俄國不再反對吉爾吉斯斯坦建設。這條鐵路是中國-中亞-西亞走廊的開端。自俄烏戰爭爆發之後,中國商品在沒有競爭對手的情況下,佔據了整個俄羅斯市場,從汽車機械到鞋子衣服,中國產品都代替了原來的歐美日韓產品,在這一點上俄羅斯也沒得選。從俄羅斯低價進口天然氣轉手加價賣給歐洲。
千萬不要忘記,不久之前,中國自然資源部印發《公開地圖內容表示規範》的通知,涉及俄佔的八個地名。目前這些地名涉及的位置都是俄佔,如今的規範要求必須標註中文地名,這八個地方分別是:
1、「符拉迪沃斯托克」括注「海參崴」,
2、「烏蘇里斯克」括注「雙城子」,
3、「哈巴羅夫斯克」括注「伯力」,
4、「布拉戈維申斯克」括注「海蘭泡」,
5、「薩哈林島」括注「庫頁島」,
6、「涅爾琴斯克」括注「尼布楚」,
7、「尼古拉耶夫斯克」括注「廟街」,
8、「斯塔諾夫山脈」括注「外興安嶺」。
看到沒有,其中第一個就海參崴。未來海參崴的局勢還會不會有什麼改變,那就有了很大的想像空間,雖然不大可能,官方之所以不大肆宣傳這件事,原因我們都清楚,在當下的世界格局下,我們不太可能為了海參崴和北方的鄰居翻臉,畢竟孰輕孰重,我們分得清,我們現在最大的敵人誰,想必都明白,但是,這不意味著我國會徹底放棄這塊區域,現在俄羅斯經濟疲軟,遠東地區人越來越少,再加上俄羅斯被西方圍攻,深陷戰爭泥潭,他們真的需要一個大國給他們提供支撐,在這樣的情況下,未來說不準會出現什麼特殊情況。在以前這種事可能很難發生,但亂局之中什麼事都有可能,雖然可能性微乎其微。
無論怎麼說,中國有了海參崴出海口本身就是國際政治上的勝利。而日後即使俄羅斯有一天撕毀了這一協議,又將海參崴這一出海口給我們堵死了,也只能說明我們自己國家不夠強大,沒有能力,怨不得別人。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