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原美國國防部長訪華,曾點名要參觀第39集團軍,這是為何?

抗美援朝對新中國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一戰,極大地提高了我們的國際聲望。從清朝末年開始,西方列強就多次侵略中國,不平等條約簽訂了一個又一個,所以在他們心裡,中國長期是懦弱可欺的形象。

雖然毛主席在開國大典中喊出「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但沒有顯示實力,西方國家是不信的,在他們看來,已經被欺負百年的中國,眼下只是換了個政權而已,其他什麼都沒變,依然可以繼續欺負。

在這種傲慢的心理下,美軍對不要越過38線繼續北上的警告置之不理,並且還多次轟炸中國邊境城鎮,讓邊境百姓無辜受難。

很多時候,實力才是被人尊重的根本,經過慎重的考量後,毛主席力排眾議要抗美援朝。通過近三年的戰爭成功把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趕回了38線,此後世界才清楚地認識到,原來新中國真的不同了。

美國收起了輕視之心,後來的越南戰爭就不敢再越過北緯17度線蘇聯也意識到新中國的能量,開始改變態度支援了156個工業項目;

很多第三世界的國家看到中國能將世界最強的美國都被打得連連後退,於是紛紛前來發展關係。這些,都是用實力贏來的,也是抗美援朝戰爭給我們帶來的益處之一。

2005年,原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來華訪問,雖然他沒有親歷兩國之間的那場戰爭,但作為美軍高官,他非常熟悉當年兩軍的一些情況。

此次來到中國,他就提出一個要求,希望能到解放軍王牌部隊第39集團軍參觀一番,我國答應了。

第39集團軍前身就是四野39軍,也是抗美援朝戰場上的志願軍39軍,算起來兩軍交戰已經過去了50多年,沒想到昔日的對手還一直在研究39軍。

那麼,當年39軍在朝鮮戰場展現出了什麼樣的實力,讓美軍一直銘記在心呢?

中美兩國在朝鮮戰場的首次交鋒是雲山之戰,當時打敗美軍的正是39軍。

志願軍入朝之初,中央本來是想打阻擊戰,讓首批入朝的四個軍在龜城、泰川、寧邊、寧遠、社倉里、老五里一線拉起防禦網,先制止敵人的攻勢,再伺機發起反攻。

沒想到的是,朝鮮人民軍潰敗得太快,平壤迅速淪陷,這就讓戰場形勢發生了重大改變。不過此時的美軍已經產生了傲慢心理,開始長驅直入分兵冒進,如此便是破綻百出。

軍委從戰報中敏銳察覺到了機會,當即下令:「趁敵冒進,各個擊破,殲敵1、2個偽軍師,爭取打好出國第一仗,開始轉變朝鮮戰局的極好機會。」志願軍便開始改陣地戰為運動戰,39軍奉命朝雲山地區出發。

到10月31日,39軍將雲山外圍的南朝鮮軍清理乾淨,從東北、西北、西南三個方向對雲山形成了合圍。

此時的情況其實挺有意思,志願軍以為雲山地區的敵人是南朝鮮軍,而美軍也以為包圍雲山的是朝鮮人民軍,所以雙方的調動都還比較大膽。

美第8集團軍司令沃克只以為這是朝鮮所剩無幾的生力軍的最後一搏,便下令讓美騎1師向雲山增援,然後繼續向中朝邊界推進。

他們一動,志願軍也發起進攻,重兵爭奪龍浦洞北山、南山和277.4高地等據點。在戰鬥的過程中,39軍驚訝地發現對手已成了金髮碧眼的白人,通過抓獲、審訊俘虜得知,眼前的敵人是美軍騎兵第1師,屬於美軍的王牌部隊。

39軍對於這個「意外」沒有害怕,前線一個班長甚至興奮地說道:管他王牌還是地牌,就算是天牌,老子也要拔下他的角來。

抵前指揮的志願軍第三副司令員韓先楚也說了類似的話:老虎(美軍)為狐狸(南朝鮮軍)撐腰,那就打斷老虎的腰!隨後39軍調整部署,讓115師345團4連穿上南朝鮮軍裝來迷惑美軍。

11月2日凌晨1時30分左右,美騎第1師8團3營正在進行車輛編隊準備撤退事宜,突然發現大約有一個連正在朝著他們的生命線諸仁橋快速行進。

當看清來人都穿著南朝鮮軍裝後,美軍放鬆了警惕,因為這一路他們見多了太多南朝鮮潰軍,心裡也是特別輕視的。

沒想到的是,這支「南朝鮮潰兵」過了諸仁橋後就完全變樣,開始瘋狂向美軍射擊。還沒搞清楚局面的美軍被打得沒有還手之力。115師345團4連馬上向上級彙報戰果,隨即39軍其他各部也發起了攻擊。

4連相當勇猛,他們知道兵貴神速,如今正應該趁敵不備發起突襲,所以他們只留下了一部分人看守諸仁橋,其餘指戰員立即向美騎第1師8團3營營部攻擊。

在美國戰史《朝鮮戰爭中的美國陸軍》中有記載:片刻間,我們的駐地被打得千瘡百孔,中國人像是從天而降的,他們見人就殺,直接用刺刀捅死。

營地內的千餘美軍被一百多名志願軍追著到處跑,其3營營長奧蒙德少校在逃跑時被手榴彈炸傷,天亮後被解放軍發現並俘虜。

11月3日戰鬥結束,志願軍殲滅美軍1800餘人,俘虜美騎1師8團3營營長奧蒙德少校以下官兵742名、擊毀坦克14輛、繳獲汽車75輛及幾十卡車物資,所獲頗豐,為抗美援朝開了一個好頭!

而美軍這邊因為損失過大,後來取消了該營的建制,成了朝鮮戰場上損失掉的第一支營級戰鬥部隊。所以39軍就相當於給了美軍迎頭一棒,這種痛楚,他們自然會有很深刻的記憶。

後來的戰爭過程中,39軍依然表現出色,第二次戰役逼得美25師24團一個黑人連集體投降,這是美軍在朝鮮戰場上唯一一次成建制向志願軍投降;

1950年12月4日和1951年1月5日,39軍分別解放了平壤、漢城,同樣是唯一一支連續解放半島兩個首都的功勛部隊。

第五次戰役後,休整數月的39軍再次踏上戰場,時任美軍第8集團軍司令的范弗里特中將擔心39軍入朝後會發起大型攻勢,便給美軍第三師師長克羅斯下令,一定要抓個39軍俘虜,弄清39軍重返前線的作戰計劃。

為此,他們還制定了一個名為「圈套行動」的補俘計劃,結果在兩個多月的互相滲透、攻擊之下,美軍付出了1800多人的傷亡,只抓到一名重傷的39軍戰士。而那名傷員由於受到摧殘,很快就犧牲了,美軍沒有問到任何有用的情報。

39軍的這些光輝戰績,讓美軍深深忌憚,熟悉戰史的拉姆斯菲爾德自然是想要親自去了解一下,為何這支部隊能有這個實力。所以他才在訪華時提出要去參觀一番。

所以還是那句話,要想別人尊重你,你必須要有讓對方尊重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