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魏延的死因才明白,子午谷奇謀,為啥諸葛亮就是不同意?

事實上,只有看懂魏延的死因,才知道為何諸葛亮就是不答應魏延的子午谷奇謀

子午谷奇謀

諸葛亮北伐時期,魏延曾經提出過一個非常出名的戰術謀略,那便是子午谷奇謀。在這份謀略中,魏延準備率軍五千走子午谷,突襲殺往長安,打魏軍一個措手不及!

原文:魏延上帳獻策曰:「夏侯楙乃膏粱子弟,懦弱無謀。延願得精兵五干,取路出褒中,循秦嶺以東,當子午谷而投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丞相可大驅士馬,自斜谷而進。如此行之,則咸陽以西,一舉可定也。」

魏延的子午谷奇謀非常出名,如果真的按照他的計劃實施成功,那麼蜀漢將能夠輕易拿下大量的曹魏土地,增強國力,北伐的成功概率會大大增加!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諸葛亮愣是不答應魏延的計謀,而是選擇了進攻隴右,最終又錯用馬謖,導致街亭失守,第一次北伐徹底失敗……

諸葛亮的一意孤行,使得形勢大好的北伐徹底失敗,也使得大家對他的決定充滿了疑惑,為何諸葛亮就是不答應魏延的子午谷奇謀呢?此計劃中,魏延只需要動用五千兵馬,人數並不多,為啥諸葛亮就是不同意呢?

事實上,只有看懂魏延的死因,才知道諸葛亮不同意子午谷奇謀!

魏延的死因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之所以會在臨終布局,誅殺魏延,主要還是因為以下三個原因!

一、諸葛亮對魏延本身有意見

魏延剛剛投靠劉備時,諸葛亮就對其充滿了意見!當時魏延兩次主動投靠劉備,還幫助關羽成功的攻下了長沙城,令大家非常喜歡,然而諸葛亮一來,就看魏延不爽,並說魏延腦後有反骨,令人驚訝!雖然最終劉備打圓場,救下了魏延的性命,但諸葛亮對魏延的看法,並沒有就此消除,而是一直存在!

劉備死後,諸葛亮失去壓制,在北伐過程中,他數次看魏延不爽,而魏延又是桀驁不馴的性格,於是兩人的矛盾更加激化,諸葛亮數次對魏延動起殺心!著名的火燒上方谷,其實諸葛亮的私下目的就是藉機燒死魏延,只不過這次沒有成功!

說白了,諸葛亮對魏延一直抱有意見,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在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謀時,諸葛亮並不答應!因為他不想看著魏延做大做強,不想讓魏延脫離自己的掌控!

二、諸葛亮和魏延的戰略目的不同

諸葛亮和魏延兩人,對於蜀漢北伐曹魏的戰略目的,是持有不同意見的!諸葛亮認為,蜀漢和曹魏之間的國力差距比較大,所以要想北伐成功,只能不斷蠶食曹魏,擴充蜀漢的國力。而魏延則認為,正是因為蜀漢和曹魏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國力差距,所以要想北伐成功,必須兵出險招!

由於兩人的戰略態度不同,所以兩人在北伐一事上,存在著很大的分歧。諸葛亮彌留之際,就是擔心自己死後,魏延掌權,用奇謀去進攻曹魏,落得個慘敗的下場,連累蜀漢過早滅亡,所以他要安排人除掉魏延!而在子午谷奇謀中,諸葛亮之所以不答應魏延,就是因為他想通過攻佔隴右,逐步蠶食曹魏,他並不想像魏延那樣,出奇兵偷襲曹魏!

三、蜀漢缺乏人才

劉備佔領荊州、益州、漢中之後,其實蜀漢的人才是非常充足的,但是經歷荊州之敗以及夷陵之敗後,蜀漢的人才數量急劇下滑,以至於街亭之戰時,諸葛亮不得不啟用馬謖這個被劉備欽點不能重用之人!

諸葛亮去世前,也是因為擔心自己死後,魏延帶著蜀軍去放肆北伐,最終被司馬懿擊敗,導致蜀漢人才更加缺乏,所以才想出辦法幹掉魏延!事實上,按照魏延的性格和戰略態度來看,如果失去諸葛亮的壓制,他北伐的態度肯定會更加激進,最終很可能會大敗於司馬懿之手!

而在子午谷奇謀中,諸葛亮之所以不答應魏延,其實就是因為當時的蜀漢極度缺乏人才,已經經不起折騰了!魏延雖然只要求帶五千人走子午谷,但要求的可是五千精兵,一般來說五六個士兵中才能選出一個精兵,魏延帶走這麼多精兵,其實就已經將數萬人的軍隊抽空了。另外,子午谷非常難走,途中損耗暫且不論,一旦魏軍在子午谷設伏,那麼對於蜀軍來說,將會有滅頂之災!而這,乃是諸葛亮萬萬不能接受的!

蜀漢本來就極度缺乏人才,要是魏延帶走的這五千精兵損失殆盡,那極有可能導致全軍大崩潰!蜀漢不要說北伐了,能不能自保都是個問題!所以說,無論魏延如何提建議,諸葛亮就是不答應,因為蜀漢太缺人才了,他們根本輸不起!

結語

總的來說,看懂魏延的死因,也就知道為何諸葛亮就是不答應魏延的子午谷奇謀!魏延之所以被殺,乃是因為三個原因,一是諸葛亮一直看他不順眼,二是諸葛亮和他的戰略方向有分歧,三是蜀漢極度缺乏人才,諸葛亮擔心魏延將蜀漢人才一把梭哈。而上述這三個理由,也正是諸葛亮不同意子午谷奇謀的根本原因!

(本文主要參考《三國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