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李玲:治病救人是很神聖的事業,但我們把它變成了餐飲業,人越來越多,服務反而還越來越差了

北大教授李玲:治病救人原本是一件非常神聖的事情,但是現在我們正在將它變成餐飲業。人越多價格越貴,服務反而還越來越差了。

醫院挂號難是一個一直都存在的問題,相關部門也在解決黃牛的問題。但是說實在的,光靠行政手段是很難將這個問題徹底解決的,甚至可能幾乎沒有效果。

挂號難其實是一個偽命題,真實的是大醫院挂號難,基層醫院門可羅雀,根本就沒有人。這是我們對於看病就醫整體定位的不清晰,醫療信息的不對稱。治病救人是神聖的事業,但是現在正在變成餐飲業。只要排隊,只要付錢就可以得到服務。

基本上所有的人都認為,無論是大病小病都需要去大醫院,而且是越大越好。一定要找最好的大夫,一定要找專家。其實這些都是對於醫療衛生這個特殊的服務,特殊產品的認識不足導致的。

也有專家提出,包括官員也認為把挂號費漲起來就能夠解決這種問題。但是其實我們的挂號費是漲得非常快的,從1978年的5分錢,到現在能到300元。44年漲了6000倍,每年大概漲20%左右。美國一個普通門診掛話費用也不過50美元左右,但是中美兩國的人均收入卻是相差很大的。

而且病人是不畏懼高價的,反而高價還會給病人一種更加安全可靠的錯誤認識。再說生命是無價的,再高的費用在生病時也是要花的。所以世界上是沒有國家說用挂號費,用價格機制來指導病人就診。

所有的國家採用的都是強制轉診,也就是說看病的第一步是找普通醫生先看一下,如果不行的話需要轉診證明才能找上一級的醫生。去協和,去301並不是花錢就可以進入的,而是需要按需分配,只有真的需要才能進去。如果是按照挂號費來的話,有幾個真的需要的病人能夠進得去啊!

我們現在對於這一點是認知不足的,依然是按照價格機制的那一套來。越貴的越好,越貴的就越可靠。我都要生病了還在意那點錢。而正是這樣的想法使得大醫院的人越來越多,小醫院卻無人問津。

國家對於醫改是非常盡心的,醫改以來已經投入了超過4萬億,但是結果也是非常尷尬的。政府投入的錢去了哪裡?變成了葯,變成了檢查,大量的錢投入,但是醫院的體制沒有發生根本變化,很多的錢都是原本不需要花費的支出。病人吃了太多不必要的葯,做了太多沒用的檢查,為了治一個小病卻要花費看大病的價格。

曾經有一個笑話,一個90歲的大爺去看病,醫院啥也不說上來就先是一套檢查,什麼檢查都有!這就造成了一個奇怪現象,醫院不是看病的而是做檢查的,為了做檢查需要購買,進口最先進,最好的醫療機械,樓房越蓋越高,醫院成本越來越高。為了維持醫院的發展運行,只能提高收費。

價格機制使得更多的人奔向大醫院,大醫院的人越來越多,而成本也越來越高。小醫院的人越來越少,沒有財政補貼連維持都艱難。

其實我們泱泱大國,真的不缺有理科天賦的孩子,但我們缺的是「激發孩子理科興趣,培養人才的教育方式」

現在很多人越來越重視英語這一科,都是因為它是主科,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到了這個外來學科上面,從而忽視了數理化的學習。但是在我國真正建設人才是需要學好數理化的。

相信每一位家長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文章末尾為各位家長分享一本好書,都別錯過了!

拿世界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的話來說:

想要讓孩子學好數學,第一步就是要先弄清數學的基本概念;其次是它的基本概念的由來,這就需要父母在輔導孩子數學題的過程中,陪孩子多讀一些數學方面的書籍,玩一些數學遊戲。

然而,攀登數學的高峰並非易事。世界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說:「我也認為數學很枯燥,但一看到劉薰宇的數學書,感到很驚訝。你還能像這樣學數學?」

楊振寧是繼牛頓和愛因斯坦之後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他能夠認可的數學老師劉薰宇是不會錯的。

劉薰宇又是誰?

劉薰宇與華羅庚、陳景潤等數學家相比,並不出名,因為他的精力主要在數學教學和中小學教材的編寫中。

劉薰宇一生寫過很多數學方面的書,最有名的便是這三本:

第一本是《馬先生講數學》,主要講如何用圖解法求解一些算術四則問題

第二本是《數學趣味》,主要講日常生活中碰到的數學問題,我們講萬物皆數學,通過萬物來學數學是最快的。

第三本是《數學的園地》,這一冊就有點難度了,裡面講了函數、連續、誘導函數、微分、積分和總集等概念及它們的運演算法的基本原理。雖然有點深,但講解的方法很妙,六年級的娃,還能看懂一部分的內容。

一看就看了個把小時還不覺得累!家長:實在是難得的好書!

對於劉薰宇先生編著的這套經典數學科普圖書,家長們也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家長表示「這套叢書總體上有一種循循善誘,由淺入深的感覺,語言特別有說服力」

可以說,熟讀這套書,小學和初中的數學就不用擔心了。

這套經典數學叢書,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夠激發學生們蘊藏起來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慾望,讓學生們愛上學數學,許多家長表示《數學三書》是難得的好書,不可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