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和珅」是第一巨貪,那你知道「和珅」是怎麼走向巨貪的嗎

李侍堯畫像

雲貴總督李侍堯在和珅之前是最得乾隆器重的人,黃旗人,祖上立有開國軍功,勛績卓著,父李元亮官至戶部尚書;乾隆初年以蔭生身份出仕,累遷至正藍旗漢軍副都統,乾隆二十年(1755)擢至工部侍郎,轉年即署兩廣總督,一躍成為封疆大員。用乾隆自己的話說:

由將軍用至總督歷任各省前後二十餘年,因其才具尚優,辦事明干,在督撫中最為出色,遂用為大學士

李侍堯能力非比尋常人,誰要是和他坐在一起聊會天,他就知道你幾斤幾兩,而且還有過目不忘的本事。《清史稿》列傳中孫士毅評價李侍堯說到

「短小精敏,過目成誦,見屬僚,數語即辨其才否。擁幾高坐,語所治肥瘠利害,或及其陰事,若親見。人皆悚懼」

這個李侍堯不光聰明,還喜歡給乾隆送禮物,逢年過節從來不落下。他送禮一是討乾隆歡心,李侍堯認為只要得到皇帝寵信,就不會出事。二自己也能趁機撈一筆,哪個屬下置辦貢品時不會傻乎乎的只準備皇帝的那一份吧?更何況送貢品時再捎帶著給其他大臣帶點禮物,既可以維護關係,別人自然也會回禮給他。

就這樣一直二十來年相安無事,直到雲南糧儲道並曾任貴州按察使的海寧解除舊任,被任命為瀋陽奉天府尹,來京述職,他私下與人議起李侍堯在滇各種貪縱營私款跡,不想被乾隆皇帝聽聞,兩次召至御前面訊,但海寧眼神閃爍,只言「李侍堯能辦事也」明顯心口不一。

乾隆畫像

乾隆多精明的人,哪能讓他糊弄過去,心裡想著,這是不敢說,怕報復啊。

誰不怕啊,當時的李侍堯關係網可不一般,乾隆親信福康安與他玩的跟親兄弟一樣,誠親王及總管內務府大臣金簡與他的關係也不是一般的朋友能比的。原任湖廣總督圖思德跟他是親家。親弟弟李奉堯時任江南提督,護理貴州巡撫李本是他的族叔,加上李侍堯本人又身兼大學士,地位更在一般督撫之上,試問這樣一位人物有何人敢貿然指摘,又有何人敢動?

其他人可以怕,但乾隆不怕,也不能怕,你關係網越大,黨羽越多,才越要清理掉,就下旨嚴查,這才掌握了李侍堯貪贓情況。

問題知道了,可找誰去把李侍堯給辦了呢?一般人震不住他,位高權重的更不敢找了,萬一別人來個資源整合,江山都有可能不保了,思來想去就挑了尚且年輕卻同樣精明能幹的和坤去了。

和珅畫像

和珅到了雲南後,先把李侍堯的管家給拘捕起來,連夜審問,掌握了李侍堯的一些罪證,在回頭審問李侍堯。

而李侍堯倒也痛快,在審訊中大方供認他收受過前雲南按察使汪圻2000兩、題升迤南道庄肇奎4000兩、降調通判素爾方阿3000兩、臨安府知府德起3000兩、原署東川府知府張瓏4000兩,共一萬六千兩;

他的管家也被審問出,曾經拿著珠子二顆,一顆賣給昆明縣知縣楊奎,勒要銀三千兩,一顆賣給同知方洛銀二千兩,這事李侍堯,同樣痛快承認,答稱「也是有的」。審訊消息傳往京城,李侍堯的態度令乾隆皇帝著實感到驚訝(「披閱之下,不勝駭異」)。於是下旨:侍堯身為大學士,歷任總督,負恩婪索,朕夢想不到,奪官,逮詣京師。

李侍堯之所以這麼痛苦的承認,是因為這些錢都是打著進貢的名義貪來的,乾隆是最大受益者,他認為頂多也就是個中飽私囊,皇帝應該不會處罰他太重,在這一層李侍堯當然不能直接點破,否則無異於向天下昭告其主乾隆才是本案的「始作俑者」。五月案結時,李曾最後陳詞道:

我身為漢軍世仆,以大學士仍管總督,恩遇之隆、委任之重,實為逾分,在外二十餘年並不敢有貪婪之事,乃調任雲南竟收受屬員饋送,總是我福薄運盡,不能仰承厚恩。


句里行間,既有自我申訴的意味,又不失臣子的恭敬謹守。

最後乾隆也算是念及情誼,不顧大多數人都要求判「斬立決」,最終,乾隆皇帝下詔定為「斬監候」。

這個案子是了解了,可是乾隆的錢袋子也癟了,沒有人送禮了啊,他要保持明君的形象,國庫的錢自然是不能動的。以和珅的聰明怎麼會看不到這點,就一直惦記上了。

就和乾隆商量一下發明了一個「議罪銀」制度。什麼是「議罪銀」?如果官員犯了罪,就可以給官府交錢贖罪,犯的罪越大,交錢越多,用錢來頂罪。舉個例子,如果官員犯了重罪要判死刑,錢交夠了可以判死緩或流放,假如流放10年,多交錢可以改成流放3年。

這是乾隆時期非常重要的一個制度,也是乾隆心繫的一個制度。

正好有個官員犯錯了照例去交議罪銀,多嘴問了句部門負責人和珅:「大人如果我多交一部分會怎麼樣?」和珅表示這件事情他知道了,交吧!然後沒過幾天皇帝就給這官員升級為三品!

眾人聽聞此事對和珅敬若天人,於是更加努力的去貪污,以前不貪污一些清流也忍不住弄點小錢。誰難免不會犯點錯呢,有點積蓄留條後路總是好的。

有一個官員叫尹壯圖的看不過去了就上書要求廢除議罪銀制度,乾隆不高興,因為「議罪銀」交到皇帝這,並沒有流入國庫,而是進了皇帝的私人腰包,供皇帝享樂之用。

就設計假裝跟尹壯圖去暗訪,一邊把暗訪路線放風出去,讓沿途官員做好準備。這些官員得到消息早就把虧空全部補齊,沒等他們盤查,就把明賬做的好好的,怎麼查得出來呢?

經此一事,尹壯圖也被罷官,乾隆一朝不再復用!

從此以後,和珅也變成了乾隆的斂財專家,乾隆不怕他貪,因為他沒有自己的黨羽,不會威脅他的基業。

可憐和珅大管家即要負責國庫平時開銷,又要負責內庫皇帝想的法兒的各种放縱。

大炮一響,黃金萬兩。漢代呂后被匈奴單于國書中明文調戲,漢文帝漢景帝減稅養民,到了劉徹這裡縮衣減食打下了傳世於今的偌大基業,因為花錢太多被罵到了今天!

咱們好大喜功的十全老人也要玩玩這個,難為和大人愣是咬咬牙供了下來。而且沒記錯的話清朝也有幾場挺大的天災,都是和大人主持安撫災民,難為和大人了!

不當家不知油米貴,乾隆爺一輩子風流倜儻數不盡的富貴繁華,倒是史上第一大貪官和珅沒留下什麼奢侈霏糜的記錄,軍需沒有什麼拖後腿的地方,好像還辦了幾個貪污災銀的官員,妥妥的大清朝一個不懂消費享受的守財奴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