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西里西亞戰役是如何爆發的?又對德國有著怎樣的政治影響?

文|香潔知識局

編輯|香潔知識局

前言

第一次西里西亞戰爭是普魯士和奧地利之間的一場戰爭,從1740年持續到1742年,結果是普魯士從奧地利手中奪取了西里西亞的大部分地區。

這場戰爭主要在西里西亞、摩拉維亞和波希米亞進行,構成了更廣泛的奧地利繼承戰爭的一個戰場。

這是18世紀中期腓特烈大帝的普魯士和瑪麗亞-特蕾莎的奧地利之間進行的三次西里西亞戰爭中的第一次,這三次戰爭都以普魯士控制西里西亞結束。

沒有什麼特別的觸發事件引發了戰爭。普魯士以其幾個世紀以來對西里西亞部分地區的王朝要求為理由,但現實政治和地緣戰略因素也在挑起衝突中發揮了作用。

瑪麗亞-特蕾莎對哈布斯堡君主制的繼承權有爭議,這為普魯士提供了一個相對於薩克森和巴伐利亞等地區對手來說加強自己的機會。

戰爭始於1740年底普魯士對哈布斯堡西里西亞的入侵,並以普魯士的勝利而告終,1742年的《柏林條約》承認普魯士奪取了大部分西里西亞和部分波希米亞。

與此同時,更廣泛的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仍在繼續,而關於西里西亞的衝突將使奧地利和普魯士在兩年後再次捲入第二次西里西亞戰爭。

第一次西里西亞戰爭標誌著哈布斯堡君主制被一個較小的德國強國意外擊敗,並開啟了奧地利和普魯士的競爭,這種競爭將影響德國政治長達一個多世紀。

背景和原因

18世紀初,勃蘭登堡-普魯士執政的霍亨索倫家族在哈布斯堡的西里西亞省內擁有多個公國,該地區人口眾多,經濟繁榮,與普魯士的核心領土勃蘭登堡侯爵區相鄰。

除了作為稅收、工業產出(尤其是礦產)和軍事人員來源的價值,西里西亞對交戰國具有重要的地緣戰略意義。上奧得河流域在勃蘭登堡、波西米亞王國和摩拉維亞侯爵領地之間形成了一條天然的軍事通道,無論哪個國家擁有該領土,都可以威脅到其鄰國。

西里西亞還位於神聖羅馬帝國的東北邊境,使其控制者能夠限制波蘭-立陶宛聯邦和俄羅斯帝國在德國境內的影響 。

勃蘭登堡-普魯士的主張

勃蘭登堡-普魯士在西里西亞的要求部分基於1537年萊格尼察的西里西亞皮亞斯特公爵弗雷德里克二世和勃蘭登堡的霍亨索倫選帝侯約阿希姆二世-赫克托之間的繼承條約。

根據該條約,如果西里西亞的皮亞斯特王朝滅亡,則西里西亞的利格尼茨、沃勞和布里格公國將移交給勃蘭登堡的霍亨索倫。

當時,哈布斯堡的波希米亞國王費迪南德一世拒絕接受該協議,並迫使霍亨索倫家族放棄該協議。

1603年,霍亨索倫的勃蘭登堡選帝侯約阿希姆三世-弗雷德里克從其表弟勃蘭登堡-安斯巴赫的喬治-弗雷德里克侯爵那裡單獨繼承了西里西亞的耶格爾多夫公國,並封其次子約翰-喬治為公爵 。

在1618年的波西米亞起義和隨後的三十年戰爭中,約翰-喬治與西里西亞莊園一起反抗天主教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費迪南德二世。

在1621年白山戰役中天主教取得勝利後,皇帝沒收了約翰-喬治的公國,並在他死後拒絕將其歸還給繼承人,但勃蘭登堡的霍亨索倫家族繼續宣稱自己是耶格爾多夫的合法統治者。

1675年,當西里西亞皮亞斯特家族隨著利格尼茨的喬治-威廉公爵的死亡而結束時,勃蘭登堡的 "大選帝侯 "弗雷德里克-威廉提出了對利格尼茨、沃勞和布里埃格的要求,但哈布斯堡皇帝無視霍亨索倫家族的要求,這些土地被遺贈給了王室。

1685年,當奧地利捲入大土耳其戰爭時,利奧波德一世皇帝讓大選帝侯腓特烈-威廉立即控制西里西亞的飛地施維布斯,以換取對土耳其人的軍事支持和交出霍亨索倫在西里西亞的未決權利主張。

在大選帝侯的兒子和繼任者勃蘭登堡的腓特烈三世登基後,皇帝於1694年收回了施維布斯的控制權,聲稱該領土只是個人分配給已故大選帝侯的終身財產。

作為年輕的王子,腓特烈三世曾秘密同意這一收回,以換取利奧波德支付他的一些債務,但作為君主,他否定了這一協議,並重新確認了霍亨索倫對耶格爾多夫和西里西亞皮亞斯特遺產的舊主張。

奧地利的繼承權

兩代人之後,新登基的普魯士霍亨索倫國王腓特烈二世在1740年5月繼位後不久就對西里西亞產生了企圖。

腓特烈認為他的王朝的主張是可信的,而且他從他父親那裡繼承了一支龐大而訓練有素的普魯士軍隊和一個健康的皇家財政。

奧地利當時處於財政困境中,其軍隊在1737-1739年奧土戰爭中表現不佳,沒有得到加強和改革。 歐洲的戰略形勢對進攻奧地利是有利的,英國和法國在詹金斯之耳戰爭中互相佔據了對方的注意力,瑞典也在向俄國開戰。

巴伐利亞和薩克森的選帝侯也對奧地利有要求,似乎有可能加入進攻。雖然霍亨索倫家族的王朝要求提供了一個法律上的理由,但現實政治和地緣戰略的考慮在挑起戰爭中起了主導作用。

1740年10月,哈布斯堡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六世去世,沒有男性繼承人,這為勃蘭登堡-普魯士提出要求提供了機會。

根據1713年的《務實制裁》,查爾斯將他的長女瑪麗亞-特蕾莎確定為其世襲頭銜的繼承人。在他死後,她正式成為奧地利以及哈布斯堡君主制下的波希米亞和匈牙利土地的統治者。


在查理皇帝在世時,務實制裁得到了帝國各州的普遍承認,但當他死後,普魯士、巴伐利亞和薩克森迅速對其提出異議。

腓特烈從奧地利的女性繼承中看到了奪取西里西亞的有利時機,他在1740年寫給伏爾泰的信中稱這是 "徹底改變舊政治制度的信號"。

他認為,務實的制裁不適用於西里西亞,因為哈布斯堡家族將其作為帝國領地的一部分而不是世襲財產。腓特烈還爭辯說,他的父親腓特烈-威廉一世國王同意了《制裁》,以換取奧地利對霍亨索倫對尤利希和貝格公國的要求的支持,而這一點尚未實現。

與此同時,巴伐利亞的查爾斯-阿爾伯特親王和薩克森的腓特烈-奧古斯都二世親王分別與瑪麗亞-特蕾莎的一個哈布斯堡家族高級分支的表兄妹結婚,他們利用這些關係來證明在沒有男性繼承人的情況下對哈布斯堡領土的要求。

腓特烈-奧古斯都以個人名義統治波蘭,他特別想獲得西里西亞的控制權,以便將他的兩個王國連接成一個毗連的領土;腓特烈對防止這種結果的關注,促使他在有爭議的繼承權提供機會時,匆忙對奧地利採取行動。

開戰的行動

當普魯士重新啟動其西里西亞主張並準備對奧地利開戰時,其他幾個歐洲國家也採取了類似的行動。巴伐利亞的查爾斯-阿爾伯特對帝國王位以及哈布斯堡的波希米亞、上奧地利和蒂羅爾領土提出了要求,而薩克森的腓特烈-奧古斯都則對摩拉維亞和上西里西亞提出了要求。

西班牙王國那不勒斯希望奪取哈布斯堡在義大利北部的財產,而將哈布斯堡視為傳統對手的法國則試圖控制奧屬荷蘭。

科隆選帝侯國和帕拉丁選帝侯國加入了這些國家,形成了一個被稱為 "寧芬堡聯盟 "的聯盟,其目的是削弱或摧毀哈布斯堡君主制及其在德國各州的主導地位。

奧地利得到了英國的支持,並最終得到了薩瓦-撒丁島和荷蘭共和國的支持;伊麗莎白女皇領導的俄羅斯帝國也通過對瑞典開戰,在更廣泛的衝突中間接地站在了奧地利一邊。

瑪麗亞-特蕾莎在衝突中的目的是:第一,保護她的世襲土地和頭銜;第二,贏得或迫使人們支持她的丈夫、洛林的弗朗西斯-斯蒂芬公爵當選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捍衛她家在德國的傳統優勢地位。

10月20日查爾斯皇帝去世後,腓特烈迅速決定先下手為強;11月8日他下令動員普魯士軍隊,12月11日他向瑪麗亞-特蕾莎發出最後通牒,要求割讓西里西亞。

作為回報,他提出保證哈布斯堡的所有其他屬地不受任何攻擊,支付大量現金賠償,承認《務實制裁》,並在帝國選舉中把他作為勃蘭登堡選帝侯的一票交給瑪麗亞-特蕾莎的丈夫。不等回應,他和他的部隊就向西里西亞挺進了。

早期現代戰爭

近代早期歐洲戰爭的特點是廣泛採用火器與更傳統的帶刃武器相結合。18世紀的歐洲軍隊是圍繞著裝備有滑膛燧發槍和刺刀的大規模步兵單位建立的。

騎兵裝備有馬刀和手槍或卡賓槍;輕騎兵主要用於偵察、篩選和戰術通信,而重騎兵則被用作戰術預備隊並被部署用於衝擊攻擊。滑膛炮提供火力支援,並在攻城戰中發揮主導作用。

這一時期的戰略戰爭圍繞著對關鍵工事的控制展開,以便指揮周圍的地區和道路,漫長的攻城戰是武裝衝突的常見特徵。決定性的野戰相對較少,儘管在腓特烈的戰爭理論中,野戰的作用比他的當代對手中的典型作用要大。

西里西亞戰爭和18世紀的大多數歐洲戰爭一樣,都是作為所謂的內閣戰爭進行的,其中有紀律的正規軍由國家裝備和提供,代表君主的利益進行戰爭。

被佔領的敵方領土經常被徵稅和勒索資金,但與上個世紀的衝突相比,針對平民的大規模暴行是罕見的。軍事後勤是許多戰爭中的決定性因素,因為軍隊已經變得過於龐大,僅靠覓食和掠奪無法支撐長期的作戰。

軍需品被儲存在集中的彈藥庫中,並由極易受到敵人襲擊的行李列車分發。軍隊通常無法在冬季維持作戰行動,通常在寒冷季節建立冬季駐地,並在春天回歸時恢復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