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奢 圖片源自網路
原文:
趙惠文王三十年,相都平君田單問趙奢曰:「吾非不說將軍之兵法也,所以不服者,獨將軍之用眾。用眾者,使民不得耕作,糧食挽賃不可給也。此坐而自破之道也,非單之所為也。單聞之,帝王之兵,所用者不過三萬,而天下服矣。今將軍必負十萬、二十萬之眾乃用之,此單之所不服也。」
馬服曰:「君非徒不達於兵也,又不明其時勢。夫吳干之劍,肉試則斷牛馬,金試則截盤匜,薄之柱上而擊之,則折為三;質之石上而擊之,則碎為百。今以三萬之眾而應強國之兵,是薄柱、擊石之類也。且夫吳干之劍材,難夫毋脊之厚而鋒不入,無脾之薄而刃不斷。兼有是兩者,無鉤鍔鐔、蒙須之便,操其刃而刺,則未入而手斷。君無十萬、二十萬之眾而為此鉤鍔鐔蒙須之便,而徒以三萬行於天下,君焉能乎?且古者,四海之內,分為萬國,城雖大,無過三百丈者;人雖眾,無過三千家者,而以集兵三萬,距此奚難哉!今取古之為萬國者,分以為戰國七,能具數十萬之兵,曠日持久數歲,即君之齊已。齊以二十萬之眾攻荊,五年乃罷。趙以二十萬之眾攻中山,五年乃歸。今者齊、韓相方,而兩國圍攻焉,豈有敢曰,我其以三萬救是者乎哉?今千丈之城、萬家之邑相望也,而索以三萬之眾,圍千丈之城,不存其一角,而野戰不足用也,君將以此何之?」都平君喟然太息曰:「單不至也。」
譯文:
趙惠文王三十年,趙相安平君田單問趙奢:「我不是不喜歡將軍用兵之法,我只是不佩服將軍用兵太多。用人太多,百姓就不能進行耕作,糧食供應就會出現問題。這是坐以待斃的方法,我是不會這樣做的。我聽說,帝王用兵不過三萬人,天下就會歸服。現在將軍非要十萬、二十萬才行軍打仗,這就是我不佩服的地方。」
馬服君趙奢說:「您不但不明白用兵之道,而且不明白天下大勢。吳國的幹將寶劍,可以用它砍斷牛馬,可以用它砍斷金屬盤子,如果用它去敲擊柱子,寶劍就會斷成幾截;如果用它去敲擊石頭,寶劍就會碰得粉碎。現在用三萬軍隊去應對強國的軍隊,這就如同用寶劍去敲擊柱子、石頭那樣。況且,吳國地區出產的利劍難求,如果劍脊不厚,劍刃就易損;劍近刃處不薄,就不能砍斷東西。如果劍脊厚、近刃處薄,但沒有配好劍環、劍繩和劍柄,這樣就拿著劍刃去刺殺,還未傷敵,自己的手就先被割斷了。您沒有十萬、二十萬軍隊當成利劍來用,只憑三萬軍隊縱橫天下,您怎麼可能做到呢?古代天下分為萬國,都城大的不過三百丈;人多的不過三千家,這種情況下,用三萬軍隊去攻打這些國家,有什麼困難呢!現在古代的萬國已變成七國,都能聚集數十萬軍隊,戰爭會持續數年,就像您曾任職的齊國那樣。齊國用二十萬軍隊攻打楚國,五年不勝。趙國起兵二十萬之眾攻打中山國,五年才得勝班師。現在齊、韓力量相當,如果兩國相攻,有誰敢說我用三萬軍隊就能去救援呢?現在,千丈的城、萬家的邑到處都是,而要用三萬軍隊去包圍千丈之城,只能圍城一角,進行戰鬥就不夠用了,您想用這點軍隊幹什麼呢?」田單長嘆一聲說:「這是我考慮不周啊!」
評點:
趙相田單與大將趙奢談論用兵之道,但田單對趙奢使用的兵力太多有所質疑。
趙奢用名劍幹將做比,形象地比喻了不同的情況下要採取不同的策略,進而進一步闡述了當時各國動輒就是擁兵以十萬、二十萬計,在這樣的形勢下,如果再以三萬兵力對敵就是螳臂當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