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俄版「武則天」,如何從一個普魯士公主成為俄國一代大帝?

她是一個純粹的德國人,可是卻成為了俄羅斯歷史上唯二的一位大帝,可以與彼得大帝並肩齊名。

葉卡捷琳娜大帝

她就是葉卡捷琳娜二世

可是她因何獲此殊榮?

葉卡捷琳娜原名索菲婭•奧古斯特,生於1729年,是出身於今天的什切青市一個普魯士落魄公爵家庭的公主。

葉卡捷琳娜二世故鄉什切青

在成為葉卡捷琳娜二世之前,她首先是當時的俄羅斯皇儲彼得三世的皇儲妃。

而她能成為俄國的皇儲妃,應當感謝一個貴人,這個貴人就是她丈夫的姑姑、彼得大帝的女兒伊利薩維塔女沙皇。

伊麗薩維塔女沙皇

伊利薩維塔女沙皇為什麼要選一個普魯士(德國)公爵之女作為皇儲妃呢?

這當然與伊利薩維塔女沙皇的一段情緣有關。

原來,伊利薩維塔女沙皇年輕時曾經與一位德國親王訂婚,後來因為未婚夫患天花去世才沒有嫁到德國去。

而她以後再也沒有結過婚,所以沒有子女。

於是,在成為女沙皇之後,伊利薩維塔便在1744年把胞姐之子、外甥彼得立為皇儲,即後來的沙皇彼得三世。

彼得三世

只是她萬萬沒想到,自己看錯人了。

雖然彼得三世是彼得大帝的親外孫,卻一點沒有遺傳到彼得大帝的基因。他不僅長得醜陋,而且品行不端,作風不良,不學無術。

萬分失望之餘,伊利薩維塔女沙皇想起了自己已故未婚夫的妹妹,她有一個女兒,就是索菲婭即後來的葉卡捷琳娜二世。

這個伊利薩維塔已故未婚夫的外甥女索菲婭,是個聰明伶俐、知書達禮、多才多藝的女孩。

她從小接受過良好的歐式教育,不僅大量閱讀了法國戲劇大師莫里哀及寓言大師拉封等人的作品,而且是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的「小迷妹」,極盡崇拜之情。

伏爾泰

此外,索菲婭還跟隨父母遊歷過歐洲許多地方,視野開闊,見多識廣。

在當時,歐洲各國王室聯姻之風盛行。於是,在伊利薩維塔女沙皇的精心策划下,來自普魯士的16歲少女索菲婭公主順利成為了俄國的皇儲妃。

為了能成為一個稱職的皇后,索菲婭付出了很多努力。她不僅拚命學習俄語和俄國文化,閱讀了大量書籍,而且改信東正教,取教名為葉卡捷琳娜。從此,葉卡捷琳娜這個名字就代替了索菲婭。

然而,無論葉卡捷琳娜怎麼努力,皇儲彼得三世並不喜歡這個來自普魯士的皇儲妃,雖然他也有一半德國血統,他父親也是德國人。

因此,葉卡捷琳娜皇儲妃與丈夫彼得三世之間的關係十分冷淡甚至是厭惡乃至發展為憎恨。

可是,葉卡捷琳娜決不會坐以待斃,總不能一輩子就這樣完了吧?

在新婚不久的日記里,葉卡捷琳娜曾寫下一句表露自己心聲的話,「遲早我要達到目的,我要做俄羅斯的女皇」。這充分表明,她是一個極富雄心的女人。

1762年,葉卡捷琳娜的領路人伊利薩維塔女沙皇病逝,由彼得三世繼位,葉卡捷琳娜也正式成為俄國皇后。

可是,彼得三世不得人心,加上夫妻感情本來就不睦,於是葉卡捷琳娜發動宮廷政變,廢黜彼得三世,登基成為沙皇,史稱葉卡捷琳娜二世。

為什麼叫葉卡捷琳娜二世呢?

因為前面有一個葉卡捷琳娜一世,她是彼得大帝的第二任妻子,俄國史上第一個女沙皇。

然而,初登大位的葉卡捷琳娜二世女皇並沒有喜悅之情,她面臨著艱難的處境。

當時的俄國以及歐洲各國政治家都不看好葉卡捷琳娜二世,紛紛預言她的統治將是短命的。

這並非沒有道理,因為之前的俄國經歷了37年動亂,換了6個沙皇,她是第7個。

而且,當時的俄國又剛剛捲入了因英法爭霸世界而引發的「七年戰爭」,財政負債纍纍,軍隊疲憊不堪,農民起義不斷,可謂內憂外患,危機四伏。

然而,她以雷厲風行的作風,迅速穩定了局勢,扭轉了人們對她的看法,在位長達34年之久,成為18世紀統治俄國最久的沙皇。

七年戰爭

針對「七年戰爭」問題,雖然後期俄國在與普魯士的交戰中佔據了優勢,但葉卡捷琳娜二世果斷撤軍,向普魯士示好。

她這樣做並不是因為普魯士是她的娘家,而是打敗普魯士不符合俄國利益,拉攏普魯士牽製法國與奧地利才是上策。

葉卡捷琳娜二世對俄羅斯的忠誠,毋庸置疑。

和平的外部環境有了,接下來就是大顯身手了。

當葉卡捷琳娜二世還是皇儲妃時,就認識到俄國與西歐國家存在巨大的差距,為了獲得與其國土相匹配的地位,必須效法西歐,實行改革。

18世紀下半葉,「開明專制」的政治思潮風 行歐洲。

所以,葉卡捷琳娜二世一登基,也在俄國實行「開明君主專制」,網羅了一大批人才,為俄國的改革注入了活力。

葉卡捷琳娜二世在選拔和重用人才方面不拘一格,這一點與彼得大帝很像。

彼得大帝

「士兵元帥」蘇沃洛夫和經濟學造詣很高的沃姆斯公爵,都是在她在位時脫穎而出的。

而且,她不搞「一朝天子一朝臣」,即使是有成見甚至反對過她的人,她也不計前嫌而予以重用。

而對於那些與她關係密切,卻才能平庸的人,她不會給予重任。就比如她的情夫格里高利•奧爾洛夫,能力並不出眾,所以一直沒有擔任什麼高官要職,只是賞賜金錢和土地。這一點頗類似女皇武則天

葉卡捷琳娜二世同彼得大帝一樣,非常勤政,每天晝夜工作達15個小時,被當時的詩人稱為「永遠站在崗位上的哨兵」,比同時期的乾隆皇帝累多了。

葉卡捷琳娜二世雷厲風行的作風也頗與彼得大帝相似。

在她的主持下,俄國採用西歐的經濟政策,大力興辦手工工場,促進了俄國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例如,從1762-1796年,手工工場從984家增加到3161家,生鐵產量也翻了兩番。

經濟的發展帶來了財政的增加,執政三年後,葉卡捷琳娜二世就將高達1700萬盧布的財政赤字變為550萬盧布的財政盈餘。在她去世前,俄國的國家稅收增加到了5600萬盧布。

總之就是,俄國有錢了。

當然,葉卡捷琳娜二世最出眾的地方表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思想教育事業,一個是開疆拓土。這也是她勝於彼得大帝的地方。

葉卡捷琳娜二世是孟德斯鳩、伏爾泰和狄德羅等法國思想家的筆友。

這裡面最為後世傳為美談的一樁事是她對狄德羅的「恩寵」。

狄德羅

當葉卡捷琳娜二世得知狄德羅為了嫁女兒而急於賣掉自己的藏書時,她花了16000金幣買下了這批書,建立圖書館,並聘請狄德羅為館長和她的顧問。

更為豪爽的是,葉卡捷琳娜二世還一次性付給狄德羅50年的薪水,高達50萬盧布!


女帝對狄德羅的恩寵

葉卡捷琳娜二世此舉一下子轟動歐洲,整個歐洲輿論都在為她唱讚歌。

法國學者達蘭貝寫信稱讚她:「整個歐洲文學界都向陛下歡呼!」

伏爾泰稱讚她:「狄德羅、達蘭貝和我,我們三人向您致以最衷心的敬意。」

當然,晚年的葉卡捷琳娜大帝也有著常人一樣的通病,離「開明專制」漸行漸遠,逆歷史潮流而動。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認為俄國啟蒙思想家是「比普加喬夫」更壞的暴徒,將其流放西伯利亞

1767年,葉卡捷琳娜二世因功勛卓著被尊為「俄羅斯英明偉大的皇帝和國母」,成為繼彼得大帝後第二個獲「大帝」封號的沙皇。

然而,葉卡捷琳娜大帝只所以是大帝,更因為她在開疆拓土上也是佼佼者,這一點要更勝於彼得大帝。

葉卡捷琳娜擴張的領土

她於1772年與普魯士、奧地利籌划了瓜分波蘭的計劃,並於1793年、1795年兩次徹底瓜分了波蘭,奪得46.3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增加700萬人口。

1783年和1791年,她還從奧斯曼帝國手中奪得包括克里米亞在內的亞速海地區共約 18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為俄國贏得了第二個出海口,鞏固了俄在黑海的勢力範圍,為深入巴爾幹打下基礎。

1796年,葉卡捷琳娜大帝因突發中風去世,一代大帝就此殞落。

葉卡捷琳娜大帝

一代女皇葉卡捷琳娜大帝留給俄國的是帝國版圖上增加的近64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留給歐洲的是一個國力空前強大、影響舉足輕重的大國。

可是,她終究留下了遺憾,正如她所希望的那樣:假如她自己能活200歲,整個歐洲都將置於俄國的統治之下。

一位普魯士姑娘兩手空空來到俄國,情場失意,卻為俄國贏得了克里米亞和波蘭,她把這當成了自己的嫁妝。儘管擁有純粹的德國血統,儘管有很多缺點甚至是罪過,但葉卡捷琳娜大帝仍不失為俄羅斯歷史上最傑出的女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