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歲考入北大25歲自殺的海子,留下5封遺書:我的死是他倆造成的

1989年3月26日的山海關,黃昏之下的夕陽,散發著如血的光芒。

就在此時的不遠處,一個衣冠整齊的少年突然走到蜿蜒曲折的鐵軌上。

他徘徊了許久,當夕陽耗盡之時,他選了一塊最舒適的地方躺了上去。


在他的身邊有一個背包,背包中裝著他最心愛的四本書。

不久後,一輛火車飛馳而來。

當火車飛過的剎那間,天地間突然綻放出一朵巨大的花朵。這朵花比緋紅的晚霞還要耀眼。

就這樣,這位少年走了,離開了他所說的人類盡頭。他要去一個很遠的地方,那裡有面朝大海的房子,還有花朵盛開的春天。

儘管這位少年的生命永遠定格在25歲,但他卻為世界上留下了最優秀的詩篇。

他就是海子

1964年是星光熠熠的一年。馬雲張曼玉等名人都誕生在這一年。其實,除了他們以外,在這一年,還有一位叫查海生的男孩出生在一個窮鄉僻壤的小山村。

可是,誰也沒想到,這個查海生竟然會成為了查姓中最出名的一位。後來,查海生給自己取了一個筆名——海子。

海子是懷寧縣查灣村人。該村位於安慶市北郊的一塊田地里,海子在這裡度過了他的童年和青年時代。


這所老房子前面不到十米的地方有一個池塘,池塘邊有幾棵槐樹和桃樹。三月的春天,桃花盛開,槐花飄香。五六月間,池塘中央開滿了紅白相間的荷花,真是美不勝收。

有時,海子會央求大人摘一朵荷花,栽種在盛滿水的竹筒里,放在床前的矮桌上。在安靜的夜晚里,可以聽著清脆柔嫩的荷花聲,隨之進入了荷花芬芳的夢境。

小時候,由於老房子距離池塘很近,他經常會帶著弟弟去池塘里釣魚。秋天,還會去地里挖紅薯。這是海子記憶里最早的童年,如畫一般,如詩一般。

1974年,隨著老房子的拆除,這些美景全都變成了記憶。此時的海子才十歲,他被送到離家五里的高河中學。


自從上學以後,海子便成為了「別人家的孩子」。他擁有著超強的記憶力和聰慧的大腦。當然了,這些東西都是遺傳於他的父親査正全。

1933年査正全出生於懷寧茶灣。他本來取名為査振全。「振」是他們那一輩的輩分。後來卻因為在辦理身份證的時候弄錯了字,這才有了査正全這個名字。

査家世代以農為生。由於家裡很窮,沒錢讓査正全上學。但査正全有很強的記憶力和洞察力。他十三歲當學徒。他通過一個老裁縫的口述學會了縫紉。

十五歲那年,他用尺子、剪刀、粉筆在街上行走,為村民縫製衣服。二十多歲就成為家鄉著名的「金牌」裁縫。

査正全不會寫字,晚年也只能寫自己的名字。也許是這個的原因,査正全十分重視孩子的教育。

當査正全發現兒子海子記憶力超強時,他向村裡一個當教書匠的朋友求情,讓他教海子讀書認字。

為了能讓家中四個海子都能讀書寫字,査正全借了不少的錢。

而海子讓査正全看到了希望,他知道兒子是個天才。四歲時,參加朗誦比賽。十歲時考入中學。十五歲那年,他以超過錄取分數60分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法律系

1982年,在校期間,海子開始寫詩。1983年畢業後,海子被分配到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哲學教研室工作。


剛開始工作的時候,工資只有90元。但是他每個月仍把60元寄回老家,幫助弟弟上學,給家裡買生活用品。所以每次發完工資不久,海子便一貧如洗。

最窮的時候,冬天海子只能穿一件單薄的衣裳。


有一次,他走進一家餐廳,詢問老闆:「給我一杯酒暖暖身子,我給你念一首詩,好嗎?」

老闆用施捨的眼光看著他,對服務生道:「給他一杯酒,快讓他走。」

這件事後來傳到了朋友那裡,每次開玩笑,總會有人拿出來開玩笑。

但是沒有人知道,這件事對海子傷害很大。


海子從1982年開始寫詩,七年里創作了超過200萬字的文字作品,其中不少成為經典。

詩人的生活是孤獨的,他總是顯得格格不入,沒有人願意和他交朋友。

同學們聚在一起打牌聊天,海子也想加進來,但那些人卻毫不留情地對他說道:「走,走,沒你什麼事。」

身邊的很多人看不起他,把他扔在一邊,讓他一個人承受著孤獨。


幸運的是,在一次詩歌研討會上,海子第一次見到了一生的摯友駱一禾


海子的詩體自由自在,獨具一格,駱一禾初讀時就被海子的才華深深震撼。

在隨後的日子裡,詩歌成為兩人之間最牢固的紐帶。駱一禾成為了海子最佳的聆聽者。

大學期間,因為駱一禾的陪伴,海子擁有了久違的溫暖。


然而,就連駱一禾也沒有想到,海子會自殺。

1989年3月26日,海子帶著四本書在河北山海關卧軌自殺,結束了他25歲的生命。

多年來,對於海子自殺的原因,眾說紛紜。


不過,在海子自殺前,他卻留下了5封遺書。而沒封遺書里都提到了兩個人——常遠和孫舸。

不管是寫給父母的,還是寫給駱一禾的,每封遺書中都充斥對常遠和孫舸的指責,信中稱自己患上了精神分裂症,都是常遠和孫舸造成的。

後來,警方從遺書中發現海子確實患有很嚴重的精神分裂症。於是,相關部門對遺書中提到的常遠和孫舸展開了調查。

作為幹部的常遠也因此提交了一份書面報告。常遠在報道中提到,他為海子在遺書中提到的自己很詫異。因為他和海子是朋友,兩個人從來沒有過爭吵。最後調查海子的死因指向精神分裂症。

但也有人認為,海子自殺是因為他的成就太高了,很難再寫出一流的作品。這讓海子感到痛苦和失落,深受折磨,逐漸走向精神分裂症。

不過,不管海子的死因是什麼,最痛苦的莫過於他的摯友駱一禾。

海子死後,駱一禾壓抑著悲傷的心情,開始落實海子的遺言——整理詩篇。但是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當年,陸小曼花了整整十年的時間才整理完徐志摩的詩。

按理說,駱一禾可以選擇慢慢仔細地整理海子的詩,但他覺得時間不等人。

海子死後兩個月內,駱一禾把海子的詩全部整理出來,並出版。

海子的詩發表後不久,「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就像一陣清風,吹過中國大地,無數人為海子的詩而傾倒。海子也從一個不知名的人變成了人們心中的「大詩人」。

然而不幸的是,為了儘快理清海子的詩,駱一禾日夜工作,瘋狂透支自己的身體。當整理完海子的詩詞後,駱一禾的身體出現了巨大的問題,最後由於勞累過度,突然腦溢血而死。

駱一禾去世時,海子僅僅過世兩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