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最偉大的十位帝王,你最認同哪位?

秦始皇開始到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的退位,我國一共出現了九個大型的王朝,分別是秦、漢、晉、隋、唐、宋、元、明、清。除此之外還有五十多個小王朝,中國歷史上一共出現了四百九十四個皇帝,我們來盤點一下其中十位最偉大的皇帝。

10、宋太祖趙匡胤


作為宋朝的開國皇帝,他結束了五代十國近七十年藩鎮割據的戰亂局面,恢復了華夏地區的統一,使飽受戰火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的百姓們從此過上了安居樂業的好日子。

以「文以治國,武以安邦」這一理念實施「右文抑武」的基本國策,扭轉了唐末以來武夫專權的黑暗局面,使宋代的文化空前繁盛。

9、漢宣帝劉詢


漢宣帝劉詢,原名劉病已,字次卿,西漢第十位皇帝,漢武帝劉徹曾孫,戾太子劉據之孫,史皇孫劉進之子。

作為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賢君,統治期間,漢朝政治清明、社會和諧、經濟繁榮、四夷賓服,綜合國力最為強盛,史稱「孝宣之治」或者「孝宣中興」。

8、唐高宗李治


唐高宗李治,字為善,唐朝第三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

唐高宗在即位之初,繼續執行太宗制訂的各項政治經濟制度,李勣、長孫無忌褚遂良共同輔政。由於他勤於政事,故而「百姓阜安,有貞觀之遺風,史稱「永徽之治」。

唐高宗在位期間先後滅西突厥(657年)、滅百濟(660年)、滅高句麗(668年)。高宗時期唐朝版圖為最大,東起朝鮮半島,西擴鹹海,北包貝加爾湖,南至越南中部,維持了三十二年。

7、明成祖朱棣


明成祖朱棣,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建文帝朱允炆之叔父,年號「永樂」。

政治上,繼續實行削藩政策,加強中央集權;改革官制機構,設置內閣和東廠;為加強對北方的控制,遷都北京。軍事上,五次親征蒙古,佔領安南;積極經營邊疆,東北設立奴兒干都司,西北設置哈密衛,西南設貴州承宣布政使司,對南海地區積極經營,對西藏實行政教合一的政策。外交上,還委派鄭和下西洋,加強中外友好往來。文化上,修《永樂大典》。又疏浚大運河,營建北京紫禁城等。統治期間,經濟繁榮,國力強盛,史稱「永樂盛世」。

6、光武帝劉秀


劉秀即位之初,採取休養生息政策,減免賦稅、徭役,裁省吏員;多次下詔釋放及禁止殘害奴婢,使大批奴婢免為庶民;實行度田,檢核墾田和戶口,旋因遭到強烈反抗而失敗。又加強中央集權,削弱三公職權,全國政務皆通過尚書台而總攬於皇帝;妥善安置功臣,賜其高爵厚祿而不使干預政事,禁止外戚、宦官干政;裁併四百餘縣,取消內郡地方兵,裁撤郡都尉,削弱地方兵權,擴大中央直接統轄的軍隊。統治期間,社會生產發展,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得到加強,史稱「光武中興」。

5、隋文帝楊堅


隋文帝楊堅,隋朝開國皇帝,隋文帝即位後,在政治、經濟等制度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修定刑律和制度,使適合於南北統一後的中國。

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四年間,銳意改革、政績卓著。

主要成就

代周建隋滅陳,結束南北分裂局面,開皇之治,創三省六部制。

4、明太祖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字國瑞,原名朱重八朱興宗。明朝開國皇帝,年號「洪武」。

朱元璋在位期間,政治上,強化中央集權制度,廢除丞相和行中書省,設三司分掌地方權力,嚴懲貪官和不法勛貴;軍事上,實施衛所制度;經濟上,大搞移民屯田和軍屯,興修水利,減免賦稅,丈量全國土地,清查戶口等;文化上,緊抓教育,大興科舉,建立國子監培養人才;對外關係上,確立「不征之國」。在他的統治下,社會生產逐漸恢復和發展,史稱「洪武之治」。

3、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即皇帝位,年號貞觀。在位初期,聽取群臣意見,虛心納諫。對內文治天下,厲行節約,勸課農桑,實現休養生息、國泰民安,開創「貞觀之治」。對外開疆拓土,攻滅東突厥與薛延陀,征服高昌、龜茲和吐谷渾,重創高句麗。設立安西四鎮,與北方地區各民族融洽相處,獲得尊號「天可汗」,為唐朝後來一百多年的盛世局面奠定重要基礎。

2、漢武帝劉徹

漢武帝劉徹,西漢第七位皇帝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文學家。

在位五十四年,功業甚多:對內,加強中央集權,改革幣制,禁止郡國鑄錢,實行尊崇儒術的文化政策。對外,派衛青霍去病多次出擊匈奴,迫其遠徙漠北;命張騫出使西域,溝通漢與西域各族聯繫;又征服閩越東甌南越、衛氏朝鮮,經營西南夷,在其地設置郡縣。對內完成了真正的統一,對外解除了匈奴的威脅。

1、秦始皇嬴政


秦始皇嬴政,,又稱趙政祖龍,也有呂政一說,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首次完成中國大一統的政治人物,也是中國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

主要成就:

統一六國;南平百越,北擊匈奴;建立皇帝制度;修建萬里長城;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