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劉亞樓病重住院,對醫護叮囑3條要求,眾人聽後不禁淚目

1965年初,上海某醫院病房。劉亞樓將軍的病床前,醫護人員正焦急地展開又一輪搶救。

經過大夫的不懈努力後,劉將軍終於緩緩睜開了眼睛。

看著眼前來來往往的醫護人員,劉亞樓知道自己又一次戰勝了死神。但同時他也很明白,自己距離那一天不會遠了。

他叫住剛給自己做完檢查的大夫,千叮嚀萬囑咐地向他提出了三個要求。

聽著劉將軍不停重複的幾句話,在場的醫護人員無不深受感動,甚至忍不住流下了眼淚。

那麼病入膏肓的劉亞樓究竟提出了什麼要求呢?在場的醫護人員為何聽了傷心流淚呢?

兩次結奇緣

劉亞樓原名劉振東,出生在福建省武平縣一個貧農家庭。由於其母早亡,其生父又無撫養能力,便將他過繼給了自己的好友劉德香。

所幸養父雖不算富裕,卻十分疼愛他,不僅將他視為親生,更不遺餘力供養他讀書學本事。

劉亞樓青年時期,正值中國革命事業快速發展時期,身懷救國之志的他很快投身革命,參加了中國工農紅軍

參軍之後,作為軍隊中少數識文斷字、具備一定學問的「讀書人」,劉亞樓進步很快,幾年時間就從班長、排長做到了團政治委員、師政治委員。

後來由於表現出色,劉亞樓受黨中央指派,到蘇聯伏龍芝士軍事學院留學。

在蘇九年,劉亞樓不僅順利完成了學業,還參加了蘇聯紅軍,並直接參与蘇聯的衛國戰爭,成為了蘇軍中的一名少校軍官。

回國之後在我國的解放戰爭中,劉亞樓亦在解放東北、解放天津的戰役中立下了赫赫戰功。

然而,就在劉亞樓即將奔赴新戰場時,一次「意外」卻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

1949年3月,劉亞樓奉命轉任人民解放軍第14兵團司令員。由於需要交接在原野戰軍司令部的工作,劉亞樓沒有第一時間隨部隊南下。

5月中,當劉亞樓交接完畢準備動身之際,突然收到指令,毛主席要找他談話。

匆匆趕到毛主席住處,主席開門見山的一句話,直接令劉亞樓愣在了原地。

劉亞樓,仗打得不錯,還在蘇聯吃了幾年洋麵包,想不想上天上看看,你來負責組建空軍怎麼樣?

搞空軍?自己一個飛機都坐不來的人,這怎麼能搞得來呢?

主席,我在蘇聯學了幾年也是陸軍啊,空軍怕是做不來。」劉亞樓趕緊推辭到。

好嘛,我就是要讓你這個自認為做不了的人來做。

見主席似乎已經下定了決心,劉亞樓只能硬著頭皮答應了下來。

但其實毛主席親自點將讓劉亞樓負責新中國空軍建設之事,並非是一時興。而是在很早之前,劉亞樓便已經與「飛機」結下了不解之緣。

1932年4月,紅軍剛剛攻下漳州,收繳了一架戰鬥中受傷的飛機。

當時「飛機」在絕大多數窮苦出身的紅軍中,是一個十分稀罕的物件。

聽到消息後,很多高級指戰員都跑了過來,想瞧瞧這究竟個什麼神奇的東西,這其中自然也包括了劉亞樓!

當時的劉亞樓已經是11師的政委,但他卻沒有一點當幹部的樣子,扒著飛機鑽上鑽下,一幅即使要把這個鐵疙瘩大卸八塊也要將其弄懂的樣子。

毛主席看見後,半開玩笑地說了這樣一句話:「咱們以後有條件了,空軍一定要你來搞。」

但當時的紅軍一窮二白,整天被國民黨軍圍剿,建設空軍根本就不現實!直至抗戰勝利後,1946年3月我黨中央在東北創建了第一所航空學校。

彼時由於缺乏經驗、沒有技術,航校發展很緩慢。於是在次年春,時任四野參謀長的劉亞樓,便在毛主席等人的意思下兼任了航校校長。

在極度缺乏航行器材的情況下,劉亞樓上任後便號召大家,要以「啃雞骨頭」的節約精神勤儉辦校。

而在劉亞樓的帶領下,東北航校發展很好,為我黨培養了第一批飛行員和技術骨幹,也為之後的空軍建設打下了基石。

正是因為這一經歷,毛主席和周總理在確定空軍司令人選的時候,才不約而同地想到了劉亞樓。

嘔心鑄「長城」

劉亞樓作為軍人,「服從命令是第一天職」。所以既然毛主席命令他籌建空軍,那自己就應該克服所有畏難情緒,將空軍扎紮實實建立起來!

於是在任命書還沒下來的時候,劉亞樓就已經投入了工作之中。但想要在短時間內從舊社會的廢墟中建立一座「空中長城」,又何止是「困難」兩個字能形容的。

是年初夏,「進京趕考」的中國共產黨尚未迎來考試開場,卻在即將成為政權心臟的首都北京,遭遇了嚴重危險。

一群從台灣飛來的美製轟炸機,以一種極其放肆的態度,將30枚炸彈以低空投彈的方式,炸響在北京地界。

來自空中的威脅,再一次在毛主席和新上任的空軍司令劉亞樓心中,壓上了一塊沉重的巨石。

7月2日,在率領代表團在蘇聯訪問的劉少奇,接到來自黨中央的指示,向蘇聯當局通報了我國關於建設空軍的設想,並向蘇聯提請援助。

在得到蘇方「可以細談」的回復後,毛主席、周總理等人立刻通知了劉亞樓,並要求他立即前往蘇聯,接替劉少奇負責與蘇聯的洽談事宜。

赴蘇前夜,久久不能入睡的劉亞樓心裡既激動又緊張,他清楚地知道,自己這一行的結果,將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中國未來一段時間內空軍的建設效率。

幸運的是,談判結果不負辛苦,蘇聯最終承諾會幫助中國創辦首批六所航校和一所修理廠,並派遣800餘名專家赴華支援。

回國後,剛剛經歷了一場長途「旅行」的劉亞樓,顧不上身體的疲倦,立刻便投入了航校選址和籌備工作。

10月24日,蘇聯專家抵華。次日,劉亞樓正式收到空軍司令任命。

五日後,劉亞樓在新組建的航空軍會議室,主持召開有關航校建立會議,並向各部門下達命令:

「12月1日必須全部開學!」

按照正常辦校速度,一所學校的籌建也至少需要四五個月的時間。六所學校同時籌建,且只有一個月的時間,其中的困難程度可想而知。

但劉亞樓和參會的人員都知道,中國空軍的建設迫在眉睫,1天也耽誤不得!

按照時間開學,是英雄;拖延時間開學,是狗熊,12月1日見分曉!

為了提振士氣,也為了激勵大傢伙兒,會議最後劉亞樓又給工作組上了一層緊箍咒。

經過沒日沒夜的籌備,總人數高達千餘人的6所航校,全部在12月1日如期順利開學。

而從那一天開始,人民空軍也註定會如劉亞樓的那句話一樣,成為人民的「英雄」。

當航校學子正如火如荼展開訓練的時候,身為掌舵人的劉亞樓,卻已經以爭分奪秒的速度投入了機場修建、航空工程建設、戰鬥勤務保障、及空建後勤保障等各項後勤工作的建設當中。

為了打造「空軍長城」,在近一年的時間裡,劉亞樓嘔心瀝血、廢寢忘食。終於在次年6月,人民解放軍第一支空軍部隊——空軍第4混成旅正式成立了。

這意味著中國空軍實現了「零的突破」!但這樣的成績,遠遠不能使劉亞樓滿意。他知道,最好的部隊都是戰爭磨練出來的,而中國空軍也需要這樣的機會!

鐵翼摧強敵

然而很快,機會就來了!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隨後戰火迅速蔓延,很快就燒到了中朝邊境的鴨綠江畔!

為保證國家安全,毛主席等中央領導人經過慎重考量,做出了「抗美援朝」的戰略決策。但關於作戰兵種是否應包含空軍,中央內部的意見發生了分歧。

但幾日後,根據中央軍委指示決定:空軍參戰!

就這樣,剛剛誕生不足5個月的空軍,馬上就要上戰場了。而他們面對的都是成軍多年且戰力強悍的美國空軍!

他們不僅裝備好、戰機數量多,且參戰飛行員大多經過了二戰的洗禮,有著非常充足的戰鬥經驗。

而我國空軍不僅裝備質量差,飛行員也沒有任何參戰經驗,甚至由於條件限制,大多數戰機飛行員的空中飛行訓練時間也只有幾十個小時。

但雛鷹終要展翅,劉亞樓亦深知,只有經歷過戰爭的洗禮,我們這支新生的人民空軍才能真正成長為可以讓黨和人民信賴的空戰力量。

但直接讓空軍部隊就這麼上戰場,無疑是白白犧牲。經過不斷地思索和戰術討論,劉亞樓上報黨中央,我軍戰鬥機可以在蘇聯友軍的帶領下,分批分機參加空戰演習,從小仗打起,逐漸擴大戰鬥規模。

1951年1月21日,我軍空戰部隊部隊終於迎來了第一次正面作戰。

當日午時,美軍出動一批F-84戰鬥機,對朝鮮至新安一帶鐵路線進行破壞轟炸。在師長方子翼的命令下,我二十八大隊出動8架戰鬥迎敵。

年僅26歲的大隊長李漢和戰友們以迂迴戰術繞敵後方,瞄準後果斷開炮,一舉擊傷敵戰機,取得了第一次空戰勝利。

一周後,李漢再次率隊出征,並再次取得擊落、擊傷敵機各一架,而我軍無一傷亡,取得了巨大勝利。

兩次空戰勝利,徹底粉碎了美國空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此後為了進一步總結經驗,作出更好的戰略部署,劉亞樓親自深入飛行員中,總結經驗上升理論,進一步提出了「一域多層四四制」的空戰戰術。

在這亦戰術指導下,我軍粉碎了1951年9月美軍出動百餘架飛機對我方與友軍進行的「絞殺戰」。同時在1952年2月,以1:3的傷亡取得擊落美機46架,擊傷6架的巨大勝利。

戰鬥中,英勇無畏的飛行員們,不僅擊斃了敵軍的「王牌」駕駛員戴維斯,還擊落並俘虜了其「雙料王牌」飛行員費席爾

在整個兩年半的戰鬥過程中,我軍共取得了擊落敵機330架,擊傷95架的巨大勝利,令高傲自大的美國人驚呼:中國一夜之間成空軍強國!

丹心示後生

朝鮮戰爭結束後,根據戰爭經驗總結,劉亞樓將空軍訓練任務的重點,放在了飛行員的飛行訓練和提高部隊作戰能力上。

然而自1957始,台灣蔣軍依靠美方支持,使用先進電子偵察機、無人駕駛的高空偵察機等,數次飛抵我軍重要軍事重地。

我國沿線機場戰機多次升空企圖攔截,但由於升限不及、無法對敵機定位攻擊等原因,致使敵機從容退去。

空中安防的失效令毛主席一場惱怒,而劉亞樓這個直接擔負防空重任的司令員也倍感壓力。

為了「從根本上扭轉防空作戰被動局面」,劉亞樓下令從幾支旅中抽調水平較高的飛行骨幹組織遊獵中隊,就守在敵機經常出現的航線機場上。

同時他加快動作,迅速組建起了解放軍第一支地空導彈部隊,加入空防作戰。

1962年9月,劉亞樓親自上陣指揮地導營,第一次擊落了來犯的U-2型偵察機飛機。10月7日,地導二營又首次擊落了入侵的敵 RB-57D型偵察機。創造了世界防空史上,用地空導彈擊落敵機的紀錄。

但由於日夜操勞,劉亞樓的身體也在時間的磋磨下急速的損耗著!

1964年,劉亞樓跟隨時任副總理的李先念同志,前往羅馬尼亞進行訪問。

出訪期間,劉亞樓身體經常出現腹瀉、腹脹。可即使如此,身在國外的他依舊時刻關注軍隊工作。

回國之後,劉亞樓病情非但沒有緩解,反而更加嚴重了。但劉亞樓堅持認為自己身體問題不大,為了工作,他一次次強忍病痛的折磨!

7月23日,毛主席在人民大會黨接見了劉亞樓及地空導彈二營的全體指揮員。

看著已經明顯取得成績的空軍戰士,毛主席還同劉亞樓開玩笑,讓他:「做個計劃,蔣介石的那幾架U-2飛機不夠我們打嘛。」

可就在這次會面才僅僅過去大半個月的時間,劉亞樓徹底病倒了。

是年9月21日,劉亞樓在妻子的不斷勸說中,終於到協和醫院做了檢查。被診斷出患有嚴重肝癌

消息傳來,毛主席立刻給住院的劉亞樓去了一封信。

「聞你患病,十分挂念。一定要認真休養,聽醫生的話,不可疏忽。」

很多劉亞樓的戰友和同事們,也紛紛趕到醫院探望。

看著同事們經常因為自己病情一點反覆,就一次次跑到醫院探望,劉亞樓深感愧疚。

於是再又一次被大夫從鬼門關拉回來之後,他拉著大夫和醫護人員,囑咐了三句話。

  1. 他讓大夫告訴前來看望的同志們,自己曾患過肝炎,所以肝臟受到一些損害。
  2. 他只是因為近幾年工作勞累,導致肝又受到點影響。
  3. 他目前情況已經好轉,讓大家不要挂念。

另外,擔心醫護人員轉達不清楚,統一不了口徑,他還硬是讓大家活當著他的面重複了一遍,才罷了休。

1965年7月7日,55歲的劉亞樓病重離世。而就在他生命的最後幾天,他還不斷念叨著空軍條例的編寫進程,囑咐大家:條例編寫完成後,一定要記得往他的墓前送一本。

「英雄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劉亞樓將軍的一片丹心,至今激勵著一代代空軍將士們的奮勇向前。

結語

白紙之上,勾勒空軍藍圖;鷹擊長空,不懼千難萬險。「一年成軍,三年成名」,多麼了不起的成就,可這背後卻又何止經歷了千難萬險。

為戰則身先士卒;為軍亦耗盡心血。將軍之功之德,值得我們永遠銘記!

在劉亞樓將軍的身上,我們可以切切實實地感受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8個字真實含義。

回顧人民空軍一路踏過的艱難旅程,仰望如今我們頭頂上的的鋼鐵長城。將軍英靈在上,願如今之盛世,不負您之所願。

參考文獻:

[1]葉介甫.首任空軍司令劉亞樓[J].黨史文苑,2006(11):34-38.

[2]張同平,楊萬春.豪情才氣兩干雲──記我軍第一任空軍司令員劉亞樓上將[J].領導科學,2002(02):50-51.

[3]劉炳峰,鄭跟馬.毛澤東與第一位空軍司令員劉亞樓(上)[J].黨史博採,2000(11):4-7.

[4]陳浩良.從陸軍名將到空軍統帥——第14兵團司令員劉亞樓[J].軍事歷史,1997(04):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