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質問柯林頓的北大女孩,嫁到美國後慘遭拋棄,現成圖書管理員

1998年6月的一個清晨,北京大學校內的足球場上人頭熙攘,數百名學生端坐在草坪上,仰視著高台之上的人影。

台上正是來華訪問的美國總統柯林頓,眾人都好奇地伸長脖子探看。

此刻太陽已經從層層雲海中掙扎出,演講台上灑滿一片金黃,沐浴在日光中的正裝老人正昂首演講,抑揚頓挫的聲音在寬闊的操場上空遠遠傳開。

演講完畢後,一個接一個的學生激動地站起來開始提問。

中文系的女學生馬楠翹首等待著,終於找到機會起身說話,她一番慷慨言辭,語氣激昂澎湃,四面同學卻被震驚到張大了嘴。

「……最後,我認為,為了正義和真理而選擇最合適的道路,才是自由的真正定義。您是否認同我的觀點呢,總統先生?」

馬楠昂頭緊緊盯著台上柯林頓的眼睛,一字一頓地大聲問道。

不等柯林頓做出回答,馬楠又迅速發聲:「我想另外再補充一句,真正懂得自由的定義的人,才會更加尊重別人的自由。謝謝!」

這位挺身質疑柯林頓的女孩,在未來的十幾年裡風波不斷,從「反美鬥士」到「可憐媽媽」,從幸逢知音到骨肉分離,登上高山之後又是懸崖深谷,一生跌宕起伏。

柯林頓北大演講遭質問

1998年,時任美國總統的柯林頓來到中國進行友好訪問,在結束官方交流之後,柯林頓提出了希望來到中國的最高學府之一——北京大學進行參觀的想法。

北京大學得知此事後,熱情邀請了柯林頓到校參觀,還計劃為他組織安排了演講,並加入讓北大學子提問美國總統的互動環節。

舉行演講之前,學校將學生幹部和黨員團員召集在一起開會,說明互動時要提出什麼方面的問題,然後舉了幾個中規中矩的例子。

94級中文系的學習委員馬楠聽完這番話後嘴角一撇,皺起了眉頭,她心中並不認可學校步步求穩的行事風格,而且她對這件事有自己的計劃。

會議剛結束,滿腹意見的馬楠就跟同學說道:「我們大學生,難道就不能有自己的思想嗎?」同學絮絮安撫她,這樣重要的場合還是按安排行事比較穩妥。

馬楠卻認為,如果按部就班地提問,那就只是為了完成一項無聊的任務。

而美國總統來校訪問這樣百年難得一遇的寶貴機會,她一定要做一件不屬於任務範疇的事,到時必定會萬眾矚目。

會議室里人還沒走光,一名負責在演講提問環節傳話筒的助理老師看了馬楠一眼,搖了搖頭走出門去,想著提問環節可不要被她弄得下不來台。

馬楠自顧自地埋頭數學生入場券,作為中文系學習委員的她拿到了七張,發給系友後自己也留了一張。

6月29號的清晨,四百多名拿到入場券的學生來到會場,傾聽著柯林頓的發言。

在演講中,柯林頓挑選了一句自己感興趣的話作為論點,也就是胡適曾說過的:「爭你們個人的自由,便是為國家爭自由」,柯林頓對此闡述完自己的想法,宣布開始提問互動環節。

馬楠聽到後立馬舉起了手,胸有成竹地等待著老師讓自己起身提問,但傳話筒的助理老師直接忽略過她,走向了另外幾位舉手的同學。

馬楠的目光盯住了在場中遊走的助理老師,看著他拿著話筒一次次傳給欲待發言的同學,也不知何時輪到自己。

她撇了撇嘴,繼續高高舉著右手,在這一片端坐的學生中格外顯眼。

五個學生髮言完畢後,助理老師看見馬楠依舊在高舉著手臂,目光灼灼,只能無奈地走了過來。

「太好了!終於輪到我了!」馬楠急不可耐地接過老師的話筒,迅速站起來,「您好,總統先生,我是中文系的學生馬楠,非常歡迎您光臨北大!」

馬楠雙手握住話筒,抑制住激動的神情,向上方輕輕鞠了一躬。

柯林頓微微一笑,點頭伸手做了個請繼續的姿勢。

馬楠點點頭,吐詞清晰又迅速地說道:「我記得您剛剛引用到了胡適先生的一句話,闡述為不用犧牲自己的自由來成全國家的自由,其實,我認為這樣的解讀並不合適。」

話音剛落,草地上就響起了一片「嘶」的倒抽氣聲,同學們情不自禁地扭頭探看是誰想出風頭,操場側方的媒體也迅速把攝像機齊刷刷對準了這個女孩,想看看她接下來會有怎樣驚世駭俗的語言。

馬楠不理會四面八方射來的詭異目光,略顯清瘦的身影如針一般筆直釘在地面上,她腦海中浮現出了北大慶祝五一勞動節時,橫幅上寫的一句蔡元培的話。

於是她立馬開口說道:「北大曾經的校長蔡元培先生曾說過:『道並行而不相悖,萬物並行而不相害』,我也是這種想法。」

迎著柯林頓一臉迷惑又茫然的神情,馬楠頓了頓,從容解釋說:「這句話的意思,是很多事情並不是對立的,個人的自由與國家的自由並不對立,而不是您所認為的那樣。」

四面的學生一個個張大著嘴,腦子裡嗡嗡作響,完全沒想到居然有人敢站出來公然質問美國總統!馬楠的發言清晰有力,眾人卻被震驚到只能看見她嘴巴一張一合,都沒來得及在意她言論的內涵。

馬楠掃視了一圈前排同學略顯僵硬的背影,清了清嗓子繼續說:「我認為,自由必須是自己主動的選擇,人民能夠自行選擇所喜歡和適合的生活方式,才算真正的自由,中國就是這樣,才有蓬勃發展的今天。」

演講台上,柯林頓顯然沒有跟上這個突然冒出來的學生的思路,他尷尬地咳嗽了一下,飛快思考著如何滴水不漏地回應這個問題。

「您想著不用為了國家的自由犧牲個人,但事實上太強調個人自由,國家就會亂套,況且這兩項可以共求發展,並不是說只有犧牲自己才能成就國家,所以您呼籲不用犧牲自己的自由也不成立……」

馬楠還在滔滔不絕,她一股腦地將自己的想法傾訴出來,還延伸地談論了一些道理,完全沒給柯林頓說話的機會。

馬楠結束髮言之後果斷坐下,眾人的目光又齊刷刷投向了柯林頓。

柯林頓回想著馬楠方才噼里啪啦說的一大段話,猶豫了一下正準備張口解說。最後他還是抿了抿嘴,微笑著感謝了馬楠的建議,向所有師生告別之後,柯林頓離開了會場

「反美鬥士」與美國人結婚

演講結束後,一名校領導踱著步子來到馬楠面前,她迅速謹慎地端坐好,以為會遭到斥責,沒想到校領導賞識地拍了拍她肩膀,希望她繼續保持這種勇氣,又問她將來有沒有什麼打算。

馬楠誠懇地回答道,自己是一個素食主義者,需要吃齋念佛,保持信仰,還沒聽完她的回復,校領導的五官就不自然地抽動起來,他重重嘆了一口氣,轉頭離開。

馬楠回想著自己成為素食主義者,還是因為前男友的緣故,他是馬楠從初中到大學的同學,才華橫溢的他通過了一道道考試,成功赴美留學,兩人就此分手。

曾經的海誓山盟化為泡影,馬楠感到傷心欲絕,但她深知自己英語基礎薄弱,托福考試和美國研究生入學考試都讓她感到十分吃力。

最後馬楠開始把精神寄托在宗教上,開始吃素來讓自己保持平靜的心態,但馬楠知道自己內心始終沒有放下這段感情。

當她得知柯林頓要來到北大之後,心中就萌生了挺身提問的想法,因為全世界都在關注著柯林頓這段非同尋常的旅程,她相信前男友可以在電視上看見她。

馬楠通過這次機會也成功登上了各大報紙新聞的頭條,引起了一陣軒然大波,國內媒體還把她評價為「反美鬥士」。

那段時間馬楠每天都要推掉一堆媒體的採訪,連她的老師同學都不堪其擾,還有作家專門為馬楠寫了一本書,不過是批判她的思想,認為她說的都是「中國政治課本上的教條」。

當事人馬楠也沒想到出名以後外界會如此干擾到她,而最想念的前男友卻對此毫無聲息。馬楠最後索性閉門不出,每天認真學習英文,在宿舍里研究口語和聽力。

幸運的是,英語水平得到大幅提高的馬楠最後被美國國際交流協會選中,她從最基層的語言輔導做起,一步步成為了辦公室助理。

在這時,一本名叫《與上帝對話》的書吸引了馬楠的注意力。

她翻來覆去地讀了好幾遍,覺得自己發現了一本挑戰世俗成見的好書,她感覺從中學到了人生的真諦,懂得了快樂、真理與愛。

心態得到調整的馬楠開始變得自信開朗,她放下了對前男友的執念,想找一個真心理解自己的人,能支持她吃素,在宗教上有共同語言,最好還研讀過那本改變她的書——《與上帝對話》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馬楠等待了很久也沒有遇見過合適的人,直到一個中文名叫寇白龍的美國人出現,這才改變了她的生活。

寇白龍借著優秀的家庭條件,遠渡重洋來到中國教書,他所注意到的第一個中國女人就是在機場大廳舉著牌子的馬楠。

馬楠當時正一邊讀研究生一邊在美國教育交流協會當老師,她被派去機場迎接這位來自密歇根州立大學的新老師。

寇白龍下飛機後,遠遠就看見馬楠舉著寫有自己名字的尋人牌,腦海中莫名其妙想到了電影里的結婚狂,舉牌大喊:「快來娶我!」,寇白龍情不自禁地笑出了聲,對這個姑娘生出一份好感。

一起工作一段時間後,寇白龍就被這個女孩強烈吸引,他給馬楠送出了第一封情書,首行就寫著:「我曾讀過一本叫《與上帝對話》的書……」

馬楠一讀到這句話,眼淚就一串串滾落下來,她知道上蒼聽見了她的祈禱,讓自己終於找到了那個伯樂,她與寇白龍投身愛河,沒多久就走進了婚姻的殿堂。

然而這件事很快就被網友發現,並且以「『反美戰士』竟然跟美國人結婚,曾經的質疑難道是作秀?」的話題在網上爆料了出來。

一石激起千層浪,馬楠再次被推到了風口浪尖。

網友們開始絞盡腦汁地分析馬楠的所作所為,有人責罵她辜負「反美戰士」的美名,有人質疑她動機不純別有用心,也有人假裝為她辯解從而掀起更大的風浪。

越來越多捕風捉影的帖子出現在網上,還有文章這樣內涵她:「曾經暗諷美國人權自由問題的馬楠畢業後卻選擇到美國留學,為什麼她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呢?」

「她肯定不是投機者,而是一位崇高的國際主義者,要通過嫁給美國人的方式,來展現對身處水深火熱中的美國人民的深刻同情,馬楠即使身軀弱小,也要奉獻自己,為了美國而不屈不撓的鬥爭……」

一時間馬楠成為了風暴眼,她的名字出現在哪裡,哪裡就有一場混亂的爭吵。媒體們就像嗅到了帶肉骨頭的豺狼,爭先恐後地撲向馬楠,圍堵在她家門口想要採訪。

一開始馬楠全部回絕了媒體的採訪,但她每天待在家中,看見網路上撲面而來的攻訐詰問和污衊時,瞬間感覺心氣鬱結。

惡語傷人六月寒,馬楠深刻領會到了「人言可畏」的意思,她不想再忍受這種無妄之災,於是選擇接受了採訪進行回應。

她坦誠地說:「我確實跟美國人結婚了,但伴侶的選擇無關國籍,這是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的事情,只要兩個人真心相愛就好。」

馬楠還說明了自己本科畢業後繼續留在了北大讀研,傳言中說自己去美國留學是不存在的,現在夫妻二人正養育著一歲的女兒和兩歲的兒子。

她說自己當年質問柯林頓,是為了讓身處美國的前男友能夠看見自己,從而可以破鏡重圓,不過最終不了了之。

「反美鬥士」的稱號也是外界強加的頭銜,她總是被輿論裹挾著向前,且毫無掙扎還手之力。

家庭破裂骨肉分離

惡毒的污衊和無情的攻擊,是人心造就的冰川,要麼破冰而出,要麼墜入深淵。馬楠決定不能再由網路上的一字一句裹挾,她要心無掛礙地追求屬於自己的自由,不再理會外界紛擾。

馬楠繼續擔任她的全職太太角色,每天帶著兒女做運動、學京劇、學繪畫,給家人展現中華文化之美。另外,她還想走出這片粉飾地燈紅酒綠的世界,去看看中國山區農民、下崗工人的生活。

她希望等到自己有豐富的生活閱歷,真正懂得平頭百姓的疾苦之後,可以做一名人大代表,替百姓發聲。

本以為生活可以這樣幸福安穩地繼續下去,但沒過幾年馬楠又遇見了危機。

2012年時,她居然主動在網上公開發布了一份文章,名為《請幫我尋找這個美國人》。

「白龍,發這個帖子,我的心在滴血,我希望你從此能走上正路……」馬楠字字懇切,殷殷勸解,希望自己的丈夫寇白龍能夠被打動。

原來,馬楠和丈夫之前因為第三者插足而感情破裂離婚,兒子被判給了寇白龍,但需要先讓馬楠撫養一年再進行轉接。

可是寇白龍私自提前抱走了孩子,甚至不讓孩子上學來避免被馬楠找到蹤跡。

馬楠迫不得已,只能向廈門市人民法院起訴,但送達傳票需要得知住址和通訊方式,馬楠只能在網上發帖請求知情網友幫忙。

網友們對此唏噓不已,又把被丈夫拋棄、被搶走孩子的馬楠稱作了「可憐媽媽」,但並沒有人知道寇白龍的下落。

幾個月之後,消失已久的寇白龍突然在網上發表了回應。

他說,馬楠作為一個素食主義者,強行逼迫孩子接受她的意願,不能吃肉只許吃蔬菜,他自作主張帶走孩子完全是為了拯救他。

馬楠因為沒有穩定的工作,所以時常問父母伸手要錢,一度鬧得要斷絕關係,寇白龍不想再過這樣的生活,因此自己才另覓新歡。

寇白龍的這番回應又讓輿論矛頭開始調轉,馬楠再也得不到網友們的任何聲援,更失去了找回孩子的機會,只能一個人艱難生活。

她開始收縮羽翼,默默找到了一所偏僻的小學做圖書管理員,這樣平淡無奇的崗位原本配不上她北大研究生的身份,但她卻感覺又重新找回了生活的意義。

每天看著學生們朝氣蓬勃的笑臉,馬楠感覺曾經幾十年跌宕起伏的人生好像也開始平緩,一排排書山中透露出文字的芳香,讓她找到了比宗教更能靜心安神的鎮定劑

原以為刻在骨子裡的回憶,那些熱血澎湃的質問、鋪天蓋地的指責、甜言蜜語的許諾、骨肉分離的痛楚,到現在都開始變得模糊起來,好像寫滿記憶的白紙掉進了水裡,鮮明的墨跡一片片洇染開來。

隨緣冷暖開懷酒,懶算輸贏信手棋,馬楠最終放開胸懷,掙脫了心靈上的桎梏,在那方小而溫馨的天地里安度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