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時刻,俄上將發文披露蘇聯與國共兩黨的交往史料,用意何在

整理:朱長生(沃民高科沃德研究院院長)

這是勝利的太陽!

同時也披露了一段段鮮為人知的蘇聯與國共兩黨的交往、援華史料蔣介石曾出訪過蘇聯,國共第一次合作蘇聯出過力。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有共產國際、聯共(布)的貢獻,抗日戰爭、解放戰爭蘇聯也都是有重要貢獻的。

還披露,1934年1月在蘇區召開的第二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會議,無條件承認蒙古人民共和國獨立。

說,中國地緣政治影響力的提高使中國因素成為全球和區域長期政治預測的關鍵組成部分之一。中國正在成為世界發展和全球經濟實力增長的最大因素之一(近20%)。這一切都是艱難擇抉、社會主義選擇的結果,歷史證明是正確的。

10月1日在中國人民舉國歡慶新中國成立73周年這一天,俄聯邦國防部總監、俄羅斯作家聯盟成員、歷史學博士、教授瓦列里·巴拉諾夫上將與同為歷史學博士的軍事科學院院士維亞切斯拉夫·濟莫寧教授,聯合在俄國防部麾下的媒體《星》周刊發表紀念與歷史回顧文章,題目為《太陽在自由的中國上空升起——勝利的太陽》。

文章認為,從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在人民奪取政權上,中國走過了一段漫長的道路。

重慶談判期間的毛澤東與蔣介石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宣告成立。而二十世紀,中國不得不忍受真正可怕的考驗,既有來自外部的,也有內部矛盾造成的。

俄羅斯和中國之間幾乎沒有相似之處,但歷史曲線在兩國歷史的某些時刻有交匯點。中國的辛亥革命(1911年),比俄羅斯早六年。她永遠結束了延續了五百年的最後一個王朝——清王朝。同任何革命一樣,它不僅被賦予了改變惡劣的經濟狀況與複雜的政治局面,而且被賦予了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地位的巨大希望。然而,在實現徹底的中央集權之前,仍然經歷了長達38 年的血腥動蕩、內戰和從1931 年 9 月 18 日日本佔領滿洲開始的、對中國長達14 年的野蠻侵略。

國民黨政權的「南京十年」

文章透露,蔣介石作為孫中山的親信、(在蘇聯的幫助下建立起來的)黃埔軍校校長、國民黨與中國提名領袖,曾經前往蘇聯進行軍事和政治磋商,之後,出現了一段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合作的時期,組建了第一個統一戰線。

1927 年 3 月 22 日蔣介石在其部隊進入上海後舉行的閱兵式上

而當蔣介石剛一正式完成統一進步力量(並非沒有蘇聯的幫助)並在國內建立獨裁統治後,他便開始採取了把共產黨人從中國的政治舞台上清洗出去的方針。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及其支持者在上海組織屠殺工人糾察隊,宣布共產黨非法。確立了國民黨政權的「南京十年」。僅從1928年起至1931年這段時間內,蔣介石當局就執行了39788起有案可查的處決。

中共被迫轉入地下黨的鬥爭,在鬥爭中建立、形成一支獨立而嚴肅的政治力量。共產黨人開始在他們控制的領土上建立蘇維埃政權。1931年在中國約有10個蘇區,覆蓋人口幾百萬。作為抵抗國民黨軍與地方軍閥的武裝支撐,組建的中國紅軍服務於蘇維埃

中共四大後,於1931年9月11日,紅軍領導人毛澤東和朱德在內地建立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滿洲,「震驚了中國和全世界」。在這種情況下,1931年11月7日,第一次蘇維埃全國代表大會在江西省瑞金縣召開。代表大會通過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草案、土地法勞動法、經濟政策草案、中國紅軍建設、蘇維埃法草案及其他等;選舉產生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組成了以毛澤東為首的臨時中央蘇維埃政府(人民委員會)。共和國革命軍事委員會由朱德領導。

以朱德與毛澤東部隊為基礎的中央軍團成為共和國的軍事支撐。1931-1932年完成了於1929年-1930年啟動的紅軍改編。

消除了部隊兵團名稱和編號的差異,建立了後勤機構,簡化了保障與供給、醫療服務與戰鬥訓練機構。在革命軍事委員會下,成立了由劉伯承領導的總參謀部,以及由政治局委員王家祥領導的政治局;部隊鞏固了政委制

從右到左:1937年的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博古

這期間,在同國民黨軍隊進行嚴酷的武裝鬥爭的環境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被迫為生存而戰。到1933年秋天,中國紅軍成功地擊退了國民黨軍隊對蘇區的四次圍剿。

此外,1932年4月5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對日本宣戰。中國共產黨發表宣言,對日宣戰,號召全國擊退侵略,拯救國家。

1934年1月,第二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在中央蘇區召開,通過了一系列旨在加強紅軍和改進蘇維埃工作的決定,最終通過了憲法。宣布了勞動者的民主自由、男女平等、民族平等以及民族自決權。無條件承認蒙古人民共和國的獨立。但自1933年秋天以來,隨著國民黨第5次圍剿展開,蘇區局勢開始惡化。

1934 年 10 月,保衛中央蘇區的中國紅軍被迫離開,開始了長征。從1935年秋天到1936年秋天,倖存下來的紅軍部隊在陝西省與甘肅交界處會師。長徵結束後,這一地區成為唯一的蘇區。

一切為了與日本侵略者的戰爭

隨著日本侵華規模的擴大,日軍對紅軍的威脅,甚於國民黨軍隊的危險,中國共產黨開始根據共產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的決定修改蘇維埃政策。自1936年起,與包括國民黨在內的中國所有武裝和政治力量建立統一的抗日戰線成為主要口號。陝甘寧蘇區改名為「特區」,這意味著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終結,紅軍的地方部隊被改編為第8集團軍。然而,事實是,在這一整個時期,中共是唯一(除蘇共外)獲得執政黨工作經驗的共產黨。

1938年蘇聯飛行員駕駛ТБ-3自願參加中國人民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民族解放鬥爭

蘇聯從抗擊日本侵略的第二個最困難的階段(1937-1945年)一開始就對中國提供了援助,對防止向日本投降起到了無可估價的作用。

蘇聯向中國派遣了5000多名軍事顧問和專家,幫助中國進行軍事訓練,其中許多人直接參与了作戰行動。僅在1937年下半年到1939年期間,蘇聯向中國提供急需的貸款金額就達到2.5億美元。

而同期,美國向中國提供了2500萬美元的貸款。在中日戰爭最艱難的初期,美國和英國對中國的援助是象徵性的。比如,從1937年7月到1938年1月,中國從美國方面只接收了11架飛機和450噸火藥

到1942年前,蘇聯向中國提供了1235架飛機,1600餘門各種系統火炮,約200萬枚炮彈,1.4萬多挺機槍,約1.8億發子彈,3.16萬枚航空炸彈,1850輛汽車、拖拉機及其它設(裝)備等。而且,戰後,蘇聯將相當一部分武器裝備免費移交給北京,確保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軍隊戰勝國民黨軍隊。

這種全面的大規模援助,使中國政府得以制止恐慌,控制住局勢,對日軍進行一系列艱苦的作戰,將他們深深地拖入一片遼闊的領土。在戰爭最初幾個月失敗的背景下,國民黨領導層中從未消失的親日反共情緒愈演愈烈,莫斯科不得不對蔣介石政府使用金融和其他影響力槓桿,(這才迫使蔣介石政府)沒有出現投降。在與蘇聯簽署條約後不久,在莫斯科的建議下,甚至組建了民族統一戰線。直到不久前還在國民黨的打擊下,長征期間穿越整個中國撤退的共產黨的部隊,獲得了政府軍部隊的地位。共產黨的八路軍與新四軍在同日本人的戰鬥中取得了一系列的勝利。

中共代表參與了抗擊侵略者的總的作戰行動的策劃。中共領導的八路軍(第8集團軍)從1940年8月到12月派出104個團,深入敵後,發動了一場「百團大戰」,其間消滅2萬名日軍。

西安事變,也是在共產國際和聯共(布)的干預與中共代表的斡旋調解下,才得以解決,從而避免了蔣介石被處決和內戰不可避免地加劇。

在西安事變中被捕的國民黨高級軍官

國民黨和共產黨

蘇聯紅軍在戰勝德國後加入對日戰爭,於1945年8月擊敗百萬關東軍,迫使日本投降,完全佔領滿洲。

在1945年日本投降後的頭幾個月里,整個中國的局勢極其困難。在世界政治地圖上有兩個中國。中國的大部分領土都在國民黨的控制之下。該領土的另一部分在中國共產黨軍隊的控制之下。共產黨的進程得到了蘇聯的支持,蘇聯勝利地完成了對日軍事行動,國民黨得到了美國的支持。

1945年9月,中國共產黨軍隊從中國北方和東部向東北大規模轉移。到11月,大約10萬名八路軍與新四軍戰士轉移到了東北。以這些部隊、游擊隊和當地居民為基礎,組建了東北民主聯軍,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骨幹。

到1946年5月,蘇聯軍隊一直在滿洲。在此期間,蘇聯方面幫助中共組織、訓練和武裝了新的中國軍隊。蘇聯司令部向中共轉讓了從日本關東軍手中繳獲的大量武器裝備和彈藥:數十萬支步槍、3700多門火炮、迫擊炮榴彈發射器、600輛坦克、861架飛機、約12000挺機槍、約680個各類倉庫等。

當國民黨軍隊於1946年4月開始進入滿洲時,他們驚訝地發現,那裡已經不再是分散的游擊隊,而是一支紀律嚴明的現代化的共產黨軍隊。1947年初,國民黨最後一次取得了重大勝利:3月19日,他們佔領了「共產黨首都」延安。毛澤東和共產黨的整個軍事指揮部不得不離開這座城市。然而,儘管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國民黨還是未能實現主要的戰略目標——摧毀共產黨的主力部隊並奪取他們的支撐基地。

在1947年活躍的敵對行動開始後,共產黨人依靠蘇聯的軍事和經濟援助,得以發動攻勢,並在兩年內完全扭轉了整個戰爭的進程。

1948年11月,在蘇聯的幫助下,全副武裝的第4野戰軍轉向了對國民黨的決定性作戰行動。在短時間內,蔣介石的52個師被擊敗,另有由美軍教官訓練的26個師,轉而站到了共產黨一邊。1949年初,第4野戰軍進入中國北方,與中國共產黨的第8集團軍(八路軍)合併。

1月15日奪取天津,1月22日,國民黨放棄北京。到1949年春天,中國共產黨的軍隊從國民黨手中解放了長江以北、甘肅省以東的整個中國。到內戰結束時,中國人民解放軍已成為一支擁有400萬人的強大軍隊,是亞洲最大的軍隊。

1949年4月24日,劉伯承元帥指揮的中國共產黨部隊進入中國國民黨首都——南京市。國民黨政府於2月遷往南方廣州,後會同國民黨殘餘部隊,在美軍的保護下逃往台灣島

1949年9月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召開,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10月1日在北京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第二天,蘇聯第一個宣布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年底,中國人民解放軍摧毀了國民黨在大陸的主要部隊,勝利結束了中國的第三次內戰。

文章認為,對國民黨的勝利和中國共產黨奪取政權,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蘇聯的全力支持。1949年12月,毛澤東訪問了蘇聯,以表示對這種援助的感激之情,並於1950年簽署了《中蘇友好、同盟與互助條約》。

二十一世紀多極世界的締造者

進入二十一世紀,中國和俄羅斯作為兩個大國——戰略夥伴,在很大程度上解決著類似的發展問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面臨著類似的挑戰和威脅。2022年2月4日至6日,俄羅斯總統普京訪華。兩國首領會談的結果證明了俄中關係作為世界政治主要穩定器的作用。只有發展和深化睦鄰友好、戰略協作,俄中兩國才能在考慮到俄中自主選擇的情況下,滿懷信心地沿著共同發展的道路前進。

中國地緣政治影響力的提高使中國因素成為全球和區域長期政治預測的關鍵組成部分之一。中國正在成為世界發展和全球經濟實力增長的最大因素之一(近20%)。所有這一切都是艱難擇抉、社會主義選擇的結果,歷史證明是正確的。現在中國共產黨在國家政治舞台上佔據著主導地位。

參加「東方-2022」戰略演習的中國軍隊軍人在謝爾蓋耶夫斯基靶場

當下相互支持的傳統意義凸顯。自2014年以來,中國一直在慶祝全國抗日戰爭勝利日(9月3日)。中俄兩軍參加「東方-2022」演習只是陸海空與網路空間、以及太空全面合作的一部分,中俄在上海合作組織框架內的合作正在發展。

作者對這種觀點表示認同,當前的俄中關係成為大國之間互信程度最高、合作水平和戰略價值最高的雙邊關係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