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怪獸學府
編輯 ▏怪獸學府
1908年11月14日,光緒皇帝薨逝,11月15日,統治中國四十多年的慈禧太后也去世了。母子倆前後腳離世,時間僅僅相隔一天,這兩人的相繼離世給後世留下一個巨大的謎團,背後的真相恐怕並不簡單。
慈禧去世前一天她究竟做了些什麼?
據記載,慈禧在1908年11月15日,處理朝政之後,突然暈倒,究其原因原來是從夏天開始她便患上痢疾,從而元氣大傷。
1 送光緒上路
光緒的父親是道光皇帝的兒子醇親王,母親則是慈禧的妹妹,光緒和慈禧並不是真正的母子關係,雖說光緒從小就被慈禧養在身邊,但也只不過是慈禧玩弄權術的工具,他自幼身體就不好,並且長期受到慈禧的掌控,心情壓抑從此一病不起。慈禧卻做足了表面功夫,時常派人詢問光緒的病情,慈禧假裝關心讓光緒感到很厭惡,但是慈禧才是實際掌權者,他又不能當面指責,只能把自己內心的憤懣和不得志寫進日記里。
光緒皇帝
本來光緒可以好好卧床休養,但是他偏偏要把自己的內心想法全部表露,他在日記中寫到,自己雖然病得很重,但是老佛爺一定會死在自己之前,老佛爺死了,就是他掌權,屆時他就會殺了李蓮英和袁世凱。
能說的不能說的全說了,這下好了,日記被慈禧安插的姦細拿給了李蓮英,李蓮英心下琢磨,小子你想殺我,道行還差點兒,這下光緒的心思全部被慈禧知曉,慈禧震怒,她不信這個邪,心中想道,咱們走著瞧,這時候慈禧太后就把年幼的溥儀帶到宮中來撫養,她的目的在於重新培養一個傀儡皇帝,好讓權力一直掌握在自己手裡。
大太監李蓮英
光緒為什麼要殺李蓮英和袁世凱呢?
我們都知道李蓮英是慈禧身邊的大總管,他與慈禧形影不離,還或多或少參與政事,作為太監總管自然是沒少撈油水,李蓮英和慈禧是一個鼻孔出氣的,慈禧死了李蓮英能有好下場嗎,他在慈禧面前沒少說光緒的壞話。慈禧一聽,光緒竟然要死在自己後面,那她怎麼能同意。
另外,光緒和袁世凱密謀要逼宮,卻沒想到袁世凱突然倒戈,竟然在兩邊都做起了間諜的勾當,將光緒的秘密全盤托出。慈禧得知,怎麼可能會放過光緒,無權無勢體弱多病的傀儡天子怎麼能是一個成熟政治家的對手,慈禧二話不說把光緒軟禁起來,從此以後光緒就恨透了袁世凱。
導致慈禧和光緒矛盾激化的事情是光緒大婚,光緒皇帝更傾向於活潑貌美的珍妃,而慈禧則希望自己的外甥女成為皇后,在慈禧的強勢干預下,光緒不得不違心的冊封慈禧的外甥女做皇后,就是隆裕皇后。其實慈禧和光緒積怨已久,在對外政策上,光緒主戰,慈禧主和,慈禧一直打壓維新派。
袁世凱
1900年慈禧從北京出逃時,害死了光緒最喜愛的珍妃,慈禧早就想廢掉光緒,另立一位傀儡皇帝,這樣新皇登基就會對自己感恩戴德,自己百年之後的名聲也不會太過不堪。慈禧操縱著清朝的命脈,很多親戚和親信都得到提拔,這些人位高權重,如果發動政變,他們會是自己最好的支持者,即使自己不殺光緒,損害到他們利益的皇帝,這些人自然會群起而攻之,根本不用自己親自動手。慈禧得知光緒隱藏的野心時,對他起了殺心,諸多因素導致慈禧必須要殺了光緒。1908年11月14日傍晚,光緒帝醫治無效龍馭賓天,年僅38歲。
只過了一天時間,慈禧也駕鶴西去。據說光緒臨死前腹痛難忍,來回在床上打滾,極度痛苦。2008年經法醫鑒定,光緒是被砒霜毒死的,這樣的死因,也不由得讓世人浮想聯翩。光緒是慈禧妹妹的兒子,從小就被慈禧養在身邊,但是越接近權力的中心就越沒有親情可言,何況慈禧和光緒並非親生母子關係,慈禧和光緒的關係在很多問題上都已經是水火不相容的狀態,二者必有一番爭鬥,但是誰能想到兩人會是這樣一種兩敗俱傷的結局呢?
慈禧
2 物色新帝登基牢牢抓住權利
國不可一日無「主」光緒駕崩後,誰來繼承繼承大統就成為清廷最大的問題,愛新覺羅家族有很多可以選擇的繼承人,可是為什麼就獨獨選中溥儀呢?論起做皇帝的資質和能力溥儀的父親載灃遠遠比溥儀適合。但是光緒一生無子,他身後無人可以繼承皇位,這一點正中慈禧下懷,溥儀雖然身份高貴,只是光緒的侄子,想要繼承皇位卻不夠名正言順,慈禧就將溥儀過繼給同治,作為同治帝載淳的嗣子,還兼祧光緒帝,同時繼承同治、光緒兩人,溥儀小小年紀就已經成為政治博弈的犧牲品。
溥儀的奶奶是慈禧的妹妹,父親是光緒的弟弟,正是考慮到這層「親上加親」的關係,而且溥儀當時年紀尚幼,更容易和隆裕建立感情,也更容易控制,如果讓溥儀的父親即位,那就實在沒隆裕什麼事兒了,這才是慈禧最大的目的,她根本不會考慮國家的前途命運,而是只想掌控權利。慈禧的妹妹也挺慘的,兒子過繼給慈禧做兒子,還讓慈禧給害死了,作為光緒的生母卻一天太后也沒當過,慈禧為了掌控光緒平時都不讓光緒見生母,她整日都活在對兒子的思念里。直到去世前,慈禧才讓光緒來見了她,所以對於自己的姐姐,她一直懷恨在心,為了權力導致母子分離,甚至還要把孫子拐去做傀儡皇帝。
慈禧
3 親封監國攝政王
慈禧死前做得最正確的一件事情就是讓溥儀的父親載灃做攝政王。其實載灃比溥儀更適合繼承皇位,三歲的溥儀哪裡懂什麼帝王之道,皇帝的一項權利還是由載灃掌握,所以載灃也是清朝最後的掌權者。這一切都是慈禧深謀遠慮的結果,他從不做賠本的買賣。載灃也是慈禧妹妹的兒子,慈禧知道自己即將命不久矣,他怎麼會眼睜睜看著大權旁落,她到死都要讓權利牢牢控制在自家人的手裡。
晚清時期八旗紈絝子弟驕縱成性,提籠架鳥斗蛐蛐抽大煙整日過著奢靡墮落的生活,而清廷早已自身難保,沒有多餘的錢還能優待這些紈絝子弟。八旗子弟因為受到法律保護,他們放高利貸,偷賣軍糧,換來錢就去吸大煙,這給當時不堪重負的社會雪上加霜。
攝政王載灃
為什麼說慈禧讓載灃做攝政王是最正確的事?
當時的貴族之間到處都瀰漫著頹敗之氣,載灃在八旗子弟里算是一股清流,他沒有八旗子弟的奢靡之氣,在當時的貴族裡很有威望。身不由己被慈禧選為攝政王,不是因為他合適,而是因為他不合適。載灃在辛亥革命爆發之後主動辭去攝政王一職,雖然他是清王朝的直接獲利者,但卻沒有和清朝的遺老遺少一樣對革命活動進行壓制,對於溥儀退位也沒有反對,甚至沒有參與過「復辟」,他沒有屈服於日本人的誘惑,不願隨同溥儀去東北建立「偽滿洲國」。
載灃18歲的時候就替清朝政府解決過一件棘手的事情,義和團運動時期,一個德國公使被殺,德國政府要求清朝務必徹查此事,載灃身份高貴,德國要求他親自前去德國道歉,德國人要求中方下跪道歉,但是載灃不卑不亢據理力爭,最終也只是鞠躬道歉了事,由此可見,載灃還是很有氣節的。載灃曾經權傾朝野,卻甘願做一個普通人,這是他最難得之處。清末局勢複雜,他知道自己能力不強,不如退出官場,明哲保身回歸普通人的生活。他活得很通透,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他還是很拎得清的。
溥儀在日本人的「幫助」下建立偽滿洲國
慈禧明白雖然把權力交給載灃確實不是最好的選擇,但好在權利還在自己人的手裡,也不算是最壞的結果。
4 玩轉權謀
慈禧這邊剛封了載灃為攝政王,那頭就讓隆裕管著載灃,可能在慈禧的心裡只有自己才是最值得信賴的,剩下的人自己都不放心。因此為了防止一家獨大,遇到問題隆裕和載灃都要坐下來一起商量,外甥和侄女一起掌握最終的決定權,不得不感嘆慈禧的確把權術玩得爐火純青,他這是把政權完全掌握在了自家人手裡,就這樣還不放心,為了防止其中一方獨攬大權,任何事情都要雙方一起決定,慈禧的政治手腕和對權力的慾望一般人真做不到,這樣的人為了私慾獨攬大權幾十年清朝不亡才怪。閉眼之前能把事情考慮得這麼全面不愧是慈禧老佛爺,如果不是800個心眼子可能真做不到這一步。
慈禧
5 頒布遺詔 試圖挽回名聲
好了,政治上的事情全都解決完畢,她的對策全都是對自己有利的,最後輪到慈禧自己的事兒了。慈禧去世當天還和大臣們一起討論新帝的事情,一點也不像將死之人。但是到了傍晚,她出現了呼吸困難的癥狀,隨後一眾重臣進宮見駕。慈禧見到眾人說了一大堆的廢話「原本想歸政於光緒,光緒無能,把祖宗的江山搞得一塌糊塗,所以自己只能重振祖宗基業」她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希望通過遺詔來替自己辯解。慈禧大概也知道,自己掌握權利的這47年幹了不少壞事兒,她害怕自己背負罵名,害怕自己遺臭萬年,他不想成為歷史的罪人,被後人戳著脊梁骨罵,所以他要改寫歷史,挽回自己的名聲。
位高權重之的人,最害怕自己百年之後被否定,活著的時候可以為所欲為,而身後事只能任人擺布了,所以古代的當權者都很注重身後事,他們要挑選合適的繼承人,要安排好自己的後事,慈禧自然是不例外的。
在臨死前,慈禧留下的遺詔讓人感到震驚,她的文字看似很謙虛,但是每一項都是對自己十分有利的,我們來看看她到底說了什麼吧。
慈禧的靈柩
她的遺詔列了三條,首先她規定後宮女子不得干政,自己之後不能再有女人掌權,做人雙標到這種境地也是前無古人了。歷史上掌握實權的女性,例如呂雉、馮太后、武則天都沒有慈禧的癮大,唯獨慈禧的所作所為於國於民的危害是最大的。其次就是太監不得擅權,違者必須嚴懲,最後就是將溥儀立為新帝。慈禧在生命最後時刻的每一個決斷都關乎清朝的命運,她的確是一個手腕狠辣的政治家。慈禧臨終前的這五個決斷直接反映出她的野心以及在政治上的獨裁。慈禧死後三年風雨飄搖的清王朝走向了滅亡。
1928年,也就是慈禧死後第20年,孫殿英帶領他的兵來到清東陵用炸藥炸開慈禧的陵墓,把棺槨劈開,將棺內的珠寶洗劫一空,已經死了20年的慈禧依然還和活著一樣他們甚至搶走了慈禧嘴裡的夜明珠,連她的衣服都扒下來,屍首也被隨意扔在地宮裡,王朝的掌權者卻落地如此下場,實在令人唏噓不已。
慈禧和隆裕皇后(右側)
慈禧頑固守舊,她的倒行逆施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極大的傷害,尤其是她說的一句「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以及清末簽署的一系列喪權辱國的條約,註定讓她成為千古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