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建犧牲幾十年,51年女兒懇求毛主席為母修墓,主席:現在不行

1950年5月7日,毛主席提筆接連給家鄉的七位親友寫信,他們分別是:表兄文澗泉、姻兄趙浦珠、遠方叔父毛貽華、同鄉林谷生、昔日同窗粟濟世、張鼎,以及他唯一的外甥女陳國生。

毛主席兄弟三人,只有一個過繼過來的妹妹毛澤建,而毛澤建24歲為革命壯烈犧牲,犧牲前毛澤建的孩子已經不幸夭折,那麼毛主席親筆致信的這位「外甥女」又是誰?  

圖|毛主席

毛主席與毛澤建

毛澤建,是毛主席的堂妹,但她一直被毛主席視為親妹。

她出生於1905年,比毛主席小12歲。她的父親毛尉生是毛主席的嫡堂叔,毛尉生年輕時就患上肺癆,時常咯血,毛澤建的母親又患有眼疾,一家人日子過得十分貧苦。

毛主席的母親文七妹是個心地善良的女子,她時常接濟毛尉生一家,後來看著毛澤建勤勞懂事,再加上自家只有三個兒子,沒有女兒,文七妹打算收養毛澤建為養女,毛澤建來家裡前,母親特意囑咐毛主席:「你要把她當親妹妹看待,讓她讀點書,日後能過上好日子。」

毛主席確實是將毛澤建當親妹妹看待的,他十分疼愛這個「親妹妹」。

以前毛澤建沒有名字,因為出生在菊花盛開的季節,家裡人都喊她「菊妹子」,到了家裡後,毛主席給她起名「毛澤建」,到這時,毛澤建才有了屬於自己的名字。

圖|毛澤建

年輕的毛主席不僅時常關心妹妹的生活,還總是趁著閑暇時間,給她講革命道路,毛主席不認為,女子不需要學習,他總是教導毛澤建,就算是女子,也可以走出家鄉,參加革命,這讓毛澤建漸漸有了革命追求。

毛澤建被自己家人送去當童養媳時,毛主席不顧眾人反對地將她接了回來,毛澤建告訴哥哥:「三個,我要跟你去讀書,去革命!」

從此,毛澤建跟著哥哥來到長沙,先後在建本和崇實女子職業學校讀書,為了彌補之前沒有讀書的空白,毛澤建特別努力,她白天在自修大學補習,晚上到平民夜校聽課,在不到三年的時間裡,毛澤建就學完五六年的課程。

她一邊學習,一邊協助毛主席搞革命。1923年,這位深受毛主席教導的小姑娘加入共產黨,她結識了許多的革命同志,與大家一起學習革命領導,開展革命活動,毛澤建幹勁十足,不管形勢有多危險,她總是沖在前面,大家就都稱她為「女先鋒」。

也是在革命鬥爭的道路上,毛澤建遇到了自己真正的人生伴侶——同為共產黨人的陳芬

圖|毛澤建(中立者)與親友們合影

毛澤建與陳芬

因為陳芬時常到學校找毛澤建開會,或者討論問題,在日復一日的相處中,二人漸漸萌生出感情。

毛主席還專門為了妹妹的幸福,找陳芬談話。那是在湘南學聯會議室,毛主席、陳芬都參加了演說活動,他正好有時間和陳芬聊聊,他問陳芬:「小陳,你家中情況好嗎?」

「我家很窮,原住在耒陽縣遼田區石仙坪鄉下,後被有錢人欺負,父親不得不搬到耒陽城裡,開了個小豆腐店營生。」陳芬搖著頭說過,雖然陳芬家境貧寒,但是個志向遠大、才華橫溢的青年。

毛主席很欣賞這個青年,他開門見山地詢問:「家裡給你提親沒有?」

陳芬回答:「父母包辦,說了一個姓廖的妹子,我不同意,後來退了。」陳芬感嘆自己到了年紀,卻苦無伴侶。

圖|年輕時的毛主席

毛主席不失時機地提出毛澤建:「你看我妹妹達湘怎麼樣?(毛達湘,即毛澤建)」

陳芬對毛澤建也很有感情,一聽到毛澤建的名字,眼神都亮了起來,他只嘆,自己家庭貧苦,實在配不上毛澤建。

接下來毛主席的話給了他希望:

「我看你們志趣相投,挺合適的。我是轉告她的意思,牽牽紅線搭搭橋,今後尚需你們加深了解,希望你們結成伴侶。」

就這樣,在毛主席的全力支持下,毛澤建與陳芬這對革命情侶走到一起,他們攜手前行,在革命鬥爭的道路上並肩作戰。

圖|毛主席與家人合影

毛澤建陳芬與陳國生

毛澤建生在革命之家,哥哥們都走上革命道路,陳芬的家人亦然,陳芬的姐姐陳淑元、姐夫梁澤南也都是革命人士。

梁澤南、陳芬是一起在長沙三師讀書的同窗,1923年,梁澤南加入共產黨,從學校畢業後,梁澤南一邊教書,一邊組織學生們到各地宣傳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主張。

大革命時期,梁澤南被黨組織任命為中共湖南特委特派員,他在湘南地區開展農民運動和武裝鬥爭,1928年,梁澤南準備將革命武裝拉上井岡山,但在去往井岡山的途中不幸被捕,在獄中受盡苦楚,他絕不屈服,最終被敵人殺害,壯烈犧牲。

梁澤南犧牲後,留下孤兒寡母,妻子陳淑元不敢回家,擔心禍及家人,她一直在外東躲西藏,顛沛流離,過著與幼子分離的生活。

圖|陳芬

梁澤南陳淑元有一個女兒,原名梁國生,後改名為陳國生,年幼的陳國生被寄養在外祖母家,也就是陳淑元、陳芬的母親家中。

陳芬是孩子的舅舅,毛澤建是孩子的舅母,夫婦倆都很喜歡這個孩子,將其視為親生。再加上,為了防止敵人加害,陳國生這才改姓「陳」,以陳芬毛澤建養女的身份生活,儘管親生父母不在身邊,但陳國生依舊能感受到「父母」的愛。

陳芬毛澤建夫婦將她看作自己的親生女兒一樣看待,外婆甚至賣掉家裡的天長,竭盡全力供養她讀書。

1929年對這家人來說,是悲痛欲絕的一年。

圖|毛澤建就義的相關報道

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毛澤建、陳芬被派往衡山縣開展工作。陳芬任縣委書記兼軍委書記,毛澤建任縣委婦女委員。

革命受挫,那是一段風聲鶴唳的時期,為了保護大家的安全,毛澤建、陳芬轉移至耒陽,協助朱德、陳毅率領的工農革命軍作戰。1928年朱德率部開赴井岡山後,毛澤建和陳芬留在耒陽堅持游擊鬥爭,這時候,毛澤建已經懷有身孕。

不幸的是,在領導遊擊隊開展鬥爭的過程中,毛澤建陳芬與敵人相遇,陳芬被捕後拒不配合,被敵人殘忍殺害,毛澤建正好被井岡山派出的紅軍部隊救了出來。

可她的噩運並未因此停止。挺著大肚子,就快要生產的毛澤建躲在一個老鄉家,她歷經辛苦生下孩子,孩子的哭聲吸引來敵人,毛澤建被捕,嗷嗷待哺的孩子也因為沒有營養而夭折。

獄中,毛澤建不屈不撓,視死如歸,她說:

「人民總歸要做主人,共產主義事業終究要勝利。只要革命成功了,就是萬死也無恨。到那天,我們還會在九泉之下開歡慶會的。」

1929年8月20日,帶著對革命的期許,24歲的毛澤建被敵人殺害,英勇就義。臨終前,她高喊:「鄉親們,殺了一個毛達湘,還會有千萬個毛達湘站出來!」

圖|青年毛主席

毛澤建陳芬夫婦的犧牲讓家人悲慟不已,毛主席說:「菊妹子的犧牲很可惜,她是個好同志。」

而年幼的陳國生也永遠記得,自己有無比偉大的父母,也有無比偉大的養父母。她在外婆的照料下長大,也代替逝去的親人們,迎來革命勝利,新中國成立。

陳國生長大後,在外婆的介紹下,她嫁給在湘鄉縣任警察局督察員的宋毅剛,宋毅剛曾經在國民黨軍隊中,1949年湖南解放,宋毅剛和警察局上百人參加武裝起義,爭取和平解放。

宋毅剛和陳國生婚後過著平凡的生活,陳國生只是時常思念起自己的親生父母、養父母,心中充滿惦念,除此之外,她和其他的普通人無異,在自己簡單的生活里不斷奮鬥著。

而毛主席之子毛岸英的回鄉,則給她平淡的生活泛起一絲漣漪......

圖|毛主席與毛岸英

毛主席與陳國生

1950年,毛主席派兒子毛岸英回鄉省親,關心家鄉親友的情況,從文運昌那裡,毛岸英了解到姑姑毛澤建犧牲的情況,同時得知毛澤建還有一個養女,尚在人間。

毛岸英為此高興不已,他不僅在文運昌的幫助下,打聽到陳國生的下落,還及時將這一好消息告訴父親。

陳國生怎麼也沒想到,自己雖不是毛澤建的親生孩子,卻還能得到毛家人的關懷,她心生感動。文運昌特意囑咐她,記得將自己的情況寫信寄給毛主席。

同年,陳國生給毛主席寫信,說明自己的生活情況,同時提出想去北京工作。1950年5月7日,毛主席給陳國生回信:

國生賢甥親覽:

來信收到,甚慰。望你們在湖南設法求得工作,不要來北京。鄉間情形可來信告我。此問近好!

毛澤東

收到毛主席的親筆信後,陳國生激動興奮,毛主席一句「賢甥」,讓陳國生心潮澎湃。只是,那時候陳國生尚未想到,自己還有面見這位「舅舅」的機會。

圖|毛主席

1951年,陳國生突然接到省委的電話,稱中南海打來電話,毛主席邀請她來京敘舊。收到邀請的陳國生極力剋制自己的興奮與激動之情,他很快將東西收拾妥當,準備赴京。

這年4月,陳國生與毛主席的表兄文運昌、文澗泉兩位長輩一同抵京,見到毛主席。這是毛主席與陳國生的首次相見,毛主席笑著問陳國生:「外甥第一次來見舅舅,帶來什麼東西沒有?」

「三舅,我什麼東西也沒有帶,您需要什麼,下次我託人給您捎來。」陳國生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道,臉色也因此歉意漲得通紅。

「我需要什麼?你就給我帶一些材料吧,多反映一些家鄉的情況,舅舅就非常高興了。」毛主席笑道,他的幽默也讓年輕的陳國生不再那麼拘謹、忐忑。

毛主席盛情邀約親人們一起吃飯,他們聊過去的往事,飯桌上,談起犧牲的毛澤建,毛主席、陳國生都為此哀嘆,至此,毛澤建已經犧牲22年了,時間過得實在太快。

陳國生趁此機會,向毛主席提出建議:「澤建媽媽的的墓埋在衡山金紫峰麓,墓上只有一塊石碑。三舅,是否可以跟政府講一下,請他們撥一筆款,把墓修一下。」

圖|毛主席

不像陳國生所期待的那樣,毛主席並未答應,他語重心長地告訴外甥女:「現在剛解放,在革命的歲月里犧牲的烈士很多很多,有千百萬人,現在新中國剛剛建立,百廢待興,萬事開頭難啊。政府需要大量資金搞經濟建設,哪有錢去修墓啊!」

關於修墓之事,毛主席說:

「對於在過去革命戰爭年代犧牲了生命的烈士,我們紀念他們,懷念他們,等將來國家經濟形勢好轉以後,我們要為他們修墓立碑,刻石銘功,讓後人都記著他們。現在不行,國家還困難啊!我父母的墓也是一個草墳,當地就有好多人建議修墓,我不讓哩!」

毛主席的一番話,深入淺出,也讓陳國生深覺自己的這番建議有些不適時宜,對於毛主席的「拒絕,她心服口服,充滿感動地回應:「我聽您的。」

圖|毛主席在父母墳前

這一話題畢,毛主席還關心起陳國生的生活來,得知陳國生已經結婚,毛主席詢問起她的丈夫宋毅剛,毛主席問:「他有沒有債務?」

「沒有,他只是一個普通的督察員,也是窮出身,是抽壯丁進的國民黨部隊。」陳國生乖乖回答舅舅。

「我們不是要把國民黨的人全部鎮壓,而是鎮壓那些罪大惡極、不殺不足以平民憤的人。」毛主席喝了幾口茶,告訴陳國生:「國民黨部隊投誠起義的有好幾萬人,湖南和平解放的功臣程潛還是我的朋友呢。」

陳國生分明感覺到,毛主席此刻對她的關係不是領袖對百姓,而是家裡的長輩對晚輩的慈愛,他叮囑陳國生多了解丈夫的情況,倘若她的丈夫之前在國民黨軍隊里做過錯事,毛主席說:「你就不要回去了,留在北京,把小孩也接來。」

他話語中的關心,讓陳國生覺得特別有依靠,她的眼眶不自覺濕潤起來。幸而她的丈夫宋毅剛也是個踏實努力的人,有了毛主席的話,陳國生也知道,丈夫會被新時代接納。

與毛主席的談話讓陳國生的心中安穩了不少,那天她和從未謀面、卻仰慕許久的舅舅聊了幾個小時,臨別前,陳國生拉住毛主席的手,依依不捨。而毛主席專門吩咐秘書,給陳國生拿上300元錢,貼補他們一家人的生活。

圖|毛主席

帶著毛主席的真摯關懷,陳國生回到湖南老家。之後她又斷斷續續地給毛主席寫過信,1955年陳國生收到中央辦公廳寄來的信件。

陳國生同志:

你和宋同志先後寄給毛主席的兩封信都已收到,並送給毛主席看過。主席委託我們告訴你,他同意你一個人於本月底來北京一次,住一兩個星期即回去。

陳國生收到信後,帶著自己的年幼的女兒出發上京。1955年6月上旬,陳國生母女,以及毛先梅、文炳璋等毛家親屬一起來到中南海,見到毛主席。

陳國生的女兒年紀小,特別喜歡黏在毛主席身邊,拉著毛主席喊「外公」,毛主席總是慈祥和藹地看著孩子,逗她玩。

小姑娘跑到毛主席身邊,喊著:「外公,我要買單車。」

「要你媽媽買。」毛主席笑著說道:「我給你媽媽錢。」

這讓陳國生急了,她趕緊拉住女兒的手,推讓著不讓毛主席給錢,毛主席又笑著說她:「沒關係,外公給孩子沒禮物是應該的。」

如果說上一次來京,讓陳國生感受到毛主席對她們夫妻的關懷,這一次,她更加深切地體會到毛主席對孩子的疼愛,對她們一家人的好。

圖|毛澤建烈士陵園

幾天後,毛主席讓秘書給陳國生送去280元,秘書說:「這錢是主席給小孩子買單車的。」小姑娘在屋裡手舞足蹈,因為外公的疼愛變得異常高興;而陳國生接過錢來,半天沒有說出一句話,眼眶裡已經充滿了淚水,不知道該用什麼語言,來表達對毛主席的感謝。

後來陳國生回到湖南老家,毛主席對她的關懷卻沒有停下,毛主席每年都囑咐秘書給她們送200元錢,這都是從毛主席的稿費中拿出來的,一送就是幾十年的時間。

以前,毛主席把毛澤建當成親妹妹;後來,毛澤建將陳國生視為親生女兒,毛主席也將陳國生視為親外甥,他們將這份真情延續了下來。

毛主席一生守護著萬千百姓,陳國生一直守護著毛澤建、陳芬的陵墓,在她的精心操辦下,毛澤建陳芬的陵墓也已經得到修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