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五枚珍貴印章,成為新中國建國史的見證

在我黨的發展過程中,由於革命的需要曾先後使用了很多印章,但在戰火紛飛的年代能夠保存下來的卻少之又少。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五枚極其珍貴的印章,這些印章目前都是國寶級別的革命文物,極其珍貴。

一、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印

1931年11月7日至20日,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江西瑞金葉坪村舉行。大會宣告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大會委託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團組建最高軍事機關即革命軍事委員會。大會通過《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土地法令勞動法和關於經濟政策的決定等法律文件。憲法大綱規定,蘇維埃政權的最高權力機關為全國工農兵代表大會, 在大會閉會期間,蘇維埃中央執行委員會為最高政權機關,中央執行委員會之下組織人民委員會,處理日常政務, 並發布一切法令和決議案。

1931年11月27日,中央執行委員會舉行第一次會議,選舉毛澤東為中央執行委員會和人民委員會主席, 項英、張國燾為副主席,決定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設在瑞金

下面這枚印章就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印,現由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收藏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印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印從1931年使用至1937年,白銀鑄造,印鈕為木柄,印章的上下呈弧形排列著隸書「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和「中央執行委員會」兩行字,字的兩端各有一枚五角星。印章中間是地球和鐮刀鎚子圖案,兩旁環繞著麥穗,上方有一顆五角星。長征時,由於輕裝的需要,鋸掉了印章的木柄。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瓦窯堡擴大會議改國名為「中華蘇維埃人民共和國」,隨後印章更換為「中華蘇維埃人民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印。

這是1932年7月15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委任滕代遠為工農檢察委員會委員的委任令,印章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

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印

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後,根據大會決議和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團的決定,中央於1931年11月25日成立中華蘇維埃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 朱德為主席,王稼祥、彭德懷為副主席。

戰爭期間,「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印」一直由中革軍委總司令部作戰局保存。1959 年,此印交軍事博物館收藏。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印

這是中央軍委主席團關於紅軍改編的命令,鈐有「中華蘇維埃人民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印章。

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軍發動盧溝橋事變,中國駐軍奮起抵抗,揭開了全國抗日戰爭的序幕。7月8日,中國共產黨通電全國,號召築成民族統一戰線,實行全民族抗戰。9日,中國工農紅軍全體將領通電全國,請纓殺敵,願做抗日先鋒。14日,中共中央軍委主席團向彭德懷、任弼時等紅軍將士發布命令:紅軍以軍為單位改組為國民革命軍編製,並令紅軍各部十天內準備完畢,待命奔赴抗日前線。此件是當時發給譚政的。

三、陝甘寧邊區政府印

西安事變後,國共實現第二次合作。將陝甘蘇區改名為陝甘寧邊區,並成立了邊區政府,首府延安。抗日戰爭時期,陝甘寧邊區是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所在地,是敵後抗日戰爭的政治指導中心和敵後抗日根據地的總後方。

這枚印章由棗木鐫刻,大約5厘米見方,寬邊細字,豎列八字四行。1947年,中共中央撤離延安前,要求輕裝,林伯渠燒掉多年的日記,卻留下這枚印章。他說「革命的印把子,是永遠不能丟掉的」。

1947年3月,蔣介石向陝北和山東解放區發動重點進攻。由於敵我兵力過於懸殊,中共中央決定暫時放棄延安,採取「蘑菇戰術」,與敵周旋,尋機殲敵。

這是1947年3月23日,由陝甘寧邊區政府主席林伯渠,副主席李鼎銘、劉景范簽發的《陝甘寧邊區政府緊急動員令》。動員令號召邊區人民、民兵游擊隊、西北人民解放軍全體指戰員、各級政府工作人員團結一心,眾志成城,艱苦奮鬥,克服一切困難,進行艱苦卓絕的鬥爭,直到把國民黨軍完全趕出解放區,取得最終的勝利。

四、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之印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之印」,是新中國第一大印,為方形圓柄,印面邊長7厘米、章體厚2厘米,柄長9.3厘米,銅胎鑄字。整體造型有氣勢,15個字的宋體印文搭配對稱、嚴謹,印痕字跡雋秀清晰、美觀大氣。

這枚印章於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之日正式啟用,是中央人民政府頒布批准有關法律、法令、施政方針、條約、命令和行使其他權力的憑證。

五、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任命周恩來為政務院總理;19日,該會第三次會議任命政務院副總理、政務委員等;21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正式成立。

這枚印章是政務院頒布有關指示、命令、規定、決議、條例和辦法,以及批准中國同外國簽訂的協定的憑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