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蘋果的分量有多重?74年前的這場戰役寫下答案

來源:鈞正平工作室·中國軍號 作者:戴尚程

74年前,一場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為推翻國民黨統治、解放全中國而進行的大決戰於東北打響,這一戰共歷時52天,殲敵47.2萬餘人。經此一役,東北全境宣告解放,並且改變了長期以來敵強我弱、敵優我劣的基本格局,使中國人民革命的軍事形勢達到了一個新的轉折點。這就是著名的「遼瀋戰役」。


▲遼瀋戰役中,東北人民解放軍強攻錦州


2022年8月16日,習主席在參觀遼瀋戰役紀念館時指出,我們的勝利是千千萬萬的人犧牲換來的,這裡面更多的是靠老百姓。淮海戰役勝利是老百姓用小車推出來的,渡江戰役勝利是老百姓用小船划出來的,遼瀋戰役勝利是東北人民全力支援拼出來的。

據統計,遼瀋戰役中,東北人民共出動民工183萬人,擔架13.7萬副,大車12.9萬輛,搶修公路2185公里,籌集運送糧食5500萬公斤,提供棉衣100萬套。可以說,東北人民巨大的物質和精神支援,從根本上保證了我軍的兵員補充、物資供給、戰勤服務,為遼瀋戰役勝利奠定堅實基礎。


▲在遼瀋戰役中,當地百姓組成擔架隊,積極支援人民解放軍


誰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把誰放在心上。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誰是可以仰賴的靠山,老百姓心中自有一桿秤。對比戰爭期間國共兩方的隊伍面貌,可謂是天差地別,一邊是軍心渙散、鬥志萎靡、行為放縱;一邊是鬥志昂揚、正風肅紀、賞罰分明,一切以百姓為先。而歷史的天平,最終會向贏得廣泛民心、受到百姓擁護的一方傾斜。

在遼瀋戰役戰場內外的點滴細節里,總是能看到這支隊伍何以能人心向背的歷史答案。遼瀋戰役的主戰場在錦州地區,該地區盛產蘋果。1948年秋,遼瀋戰役錦州攻堅戰前夕,正值蘋果成熟收穫之際。東北野戰軍要求部隊「保證不吃老百姓一個蘋果,無論是掛在樹上的、收穫在家裡的、掉在地上的,都不要吃,這是一條紀律,要堅決做到」。戰士們的確是這樣做的,他們嚴守紀律,無論是路過還是借住在老鄉家,無論如何饑渴難耐,都自覺地不吃不拿一個蘋果。

毛澤東同志後來知道了這個故事,他曾在一份報告的批示中寫道:「我看到了那個消息很感動。在這個問題上,戰士們自覺地認為:不吃是很高尚的,而吃了是很卑鄙的,因為這是人民的蘋果。我們的紀律就建築在這個自覺性上邊。這是我們黨的領導和教育的結果。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無產階級的革命精神就是由這裡頭出來的。」


▲人民解放軍進入上海後,為不驚擾市民,在街頭露宿


類似的故事在人民軍隊的歷史上比比皆是。人民軍隊進入上海時,為了不擾民,在夜風中相依禦寒、露宿街頭;在青島,進駐寺廟的部隊嚴格執行宗教政策,不用廟裡的鍋灶做飯,戰鬥之後干嚼生米……正是依靠「不吃老百姓一個蘋果」的這樣一種精神,始終堅守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我們鍛造出一支紀律嚴明、作風過硬的隊伍,贏得了人民群眾的廣泛支持和擁護,取得了革命的最後勝利。

而今,戰爭的硝煙已經遠去,但在中華大地上,人民軍隊守護人民,人民支持子弟兵的故事仍在時刻上演著。新中國成立以來,從建設新疆到進軍西藏,從抗擊非典到抗擊新冠,從抗震救災到抗洪搶險,從聚力練兵備戰到助力脫貧攻堅……在黨和人民需要的時候,人民軍隊永不退縮,一聲令下,使命必達。前不久,重慶突發山火,武警消防官兵千里馳援、逆火而行,和廣大志願者上演「新時代淮海戰役」,有網友說,這就是英雄們和群眾的雙向奔赴;四川瀘定發生6.8級地震,多支救援力量趕赴現場開展救援,消防員自製擔架,腳踩木橋抬傷員過河,腳下就是滾滾急流,網友評論:看到「飛奪瀘定橋般的救援」,眼睛一酸。

人民就是江山,人民更是靠山。人民軍隊為人民,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因為始終心懷人民而永遠充滿戰鬥力。


(鈞正平工作室·中國軍號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