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死前留下一錦囊,可惜劉禪沒看懂,兩千年後人們才恍然大悟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的確,在古代這樣一個朝代更迭頻繁的社會,按照亂世出英雄的定律,那一定是每個時期都會湧現出一大批各領風騷的人物。但是我們經常說中華民族有五千年的歷史,因此湧現出的大才之人可以說是多如牛毛。

因此,他們的實力很難分出數贏。然而,在有些方面,有的人卻做到了第一,並且為人們所公認,這個人就是諸葛亮。他被稱為「千古第一智謀」。然而,他後來遇到的是劉禪,所以註定不能實現宏願。據傳,諸葛亮死前給劉禪留下了一個錦囊,但劉禪沒有全懂裡面的內容,而其中的真意直到2000年後,人們才明白。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參考歷史,古代的帝王欲成天下大事,身邊一定少不了兩個最重要的角色——文臣和武將。韓非在《五蠹》中就說了「文以儒亂法,而俠以武犯禁」。所以文臣和武將的力量是不可忽視的。

畢竟帝王再厲害,他終究只是一個人,不可能以一個人的能力馭狂瀾而應天道,所以註定需要能人幹將的幫忙。武將就是自己手中的「劍」,而文臣就是中樞大鬧,他們決定了劍應該指向何方才能獲得勝利。

縱觀古代那些厲害的帝王,他們的身邊總是有很出色的謀臣,比如周武王姜子牙劉邦張良,而英明神武的唐太宗還有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朱元璋更是有劉伯溫這樣的人物。這些人物固然厲害,但其中被人們公認為第一的應當是三國時期劉備身邊的謀臣諸葛亮。

他身在隴野之中,曉天下大事,因此劉備才會在司馬徽的推薦下,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助力自己。而諸葛亮被劉備這樣的誠意打動,所以出山幫助了一個有漢室後裔身份,但是實力不怎麼樣的劉玄德

正是在諸葛亮的幫助下,劉備才能與勁敵曹操孫權較量,在三國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而歷史上奠定三分天下基礎的赤壁之戰,諸葛亮更是功不可沒。所以說他神機妙算完全不為過。不過,諸葛亮再大才,也不是一個獨斷專行的人,所以劉備才會不聽他的勸說,在關羽死後不能忍耐,直接與孫權鬧翻。

在夷陵之地,又因為自己急功冒進,小瞧敵手,所以才會敗在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陸遜手中,從而狼狽逃回白帝城,一命呼乎。

扶不上牆的阿斗

不過,在死前,劉備作為一個主君終於稍微清醒了一點,還是最後進行了託孤,並且明確表示,若劉禪不堪大任,丞相諸葛亮可取而代之。但諸葛亮終究不是司馬懿家的人,所以沒有鳩佔鵲巢的心思,依舊兢兢業業輔佐劉禪。

但劉禪從小就不堪大任,小時候的命運也是顛沛流離,先是在長坂坡遇險,趙雲七近七出才救下他,年少時又被孫權騙到了東吳被軟禁起來,所以他的平庸有自己本來才能就不怎麼樣的原因,還有外部環境加諸的結果。

所以諸葛亮盡心輔佐劉禪於情沒有錯,但於理卻不合適。而且當時蜀國的境況已經是一個爛攤子,他即便多智進妖,也只能緩和蜀國大廈倒塌的速度,並不能改變它要倒塌的事實。

因為劉備在夷陵之戰中大敗,已經耗盡了蜀國很多資源,偏偏劉禪又是個扶不上牆的,壓不住國內的大臣,所以諸葛亮為了轉移國內矛盾,只能出兵北伐,寫下名篇《出師表》,以恢復漢室。然而,蜀國相對於曹操的魏國,顯得太弱了,所以五次北伐五次失敗,最後更是勞心勞力死在了五丈原

諸葛亮的身死對於蜀國來說,就像是一根支持蜀國高樓的唯一大柱子倒了,所以劉禪的境遇可想而知。不過,諸葛亮死前就準備下了錦囊,讓人在他死後呈獻給劉禪。

錦囊裡面主要寫了兩條內容,其中第一條妙計是如何讓北伐的軍隊勝利會師。不得不說,「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形容諸葛亮沒有一定錯誤,他直到死前還在安排蜀國的一應事務。劉禪雖然不堪重任,但是利己的事情還是懂的,何況他知道丞相不會害自己,所以看到這條妙計的時候,他是十分高興的。

但是第二條妙計就讓他很疑惑,內容是讓劉禪派四個身強力壯的漢子在自己死後把棺槨抬到定軍山,但要求是要用木棍和麻繩,並且十分貼心的表示,如果抬到半路上麻繩斷了,那麼該地就是目的地。

劉禪儘管不解,但是命人照諸葛亮的話去做。四個兵卒年輕力壯,路上沒有監督,於是走到不知名的地方就開始偷奸耍滑,麻繩沒有斷,但他們已經不想抬了,所以直接割斷麻繩,將諸葛亮的棺槨就地葬了。

後來回來彙報的時候,劉禪就覺得這幾個士兵騙人了,因為按照一般的腳程進行判斷,目的地是定軍山的話,他們不應該這麼快就回來,於是很生氣他們的敷衍,直接命人斬殺了他們。

這麼看來,諸葛亮的第二條妙計好像沒什麼真意。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劉禪殺這幾個人的時候,並沒有問他們諸葛亮被埋在了何地,因此諸葛亮的墳冢就成了一個未解之謎。這也正是諸葛亮的高明之處,因為他不想讓人知道他的墓葬之地,這樣就不會有人打擾。

結語

從諸葛亮出山起,江湖上就一直有關於他的各種故事,因此流傳千年,我們今天仍舊能夠通過過去的故事來了解他的傳奇經歷。而通過他的經歷,就更加佩服他的智謀與才華。雖然今天的很多人總是站在上帝視角,認為諸葛亮的才華不過如此,但古今一直被人們認可,那就證明他如同一些真理一樣,是能夠經得起時間的檢驗的。所以,諸葛亮的才華是無可置疑的。

他步步為營,走一步看十步。看似無意的小行為,隱藏著真意,讓人找不到他的墓葬所在地,所以至今為止,諸葛亮的墓葬到底在何處,人們還是眾說紛紜。他一生聰慧,生前有朋友,自然也有敵人,但是死後哪裡能阻止活人做事,所以乾脆如同他的前半生一般,「隱形埋名」鄉野間,不會被人打擾。畢竟誰也不能保證死後是否會被人拖起來鞭屍,後世的張居正不就是最好的例子么?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