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威治時間9月8日,在位69年的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女王因病去世,在君主立憲制的國家中君主的去世對國家的影響一般都極小,但對於英國來說伊麗莎白二世的去世卻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伊麗莎白二世女王
首先我們先看看伊麗莎白二世女王的身份
伊麗莎白二世女王生前擁有數十個頭銜,但這麼多的頭銜中最重要的有三個:英國國王(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國王)、英聯邦王國和英聯邦前元首(2018年以後伊麗莎白二世女王將英聯邦元首一職讓位於其子查爾斯王儲)。
伊麗莎白二世女王出席英聯邦會議
在這裡我們首先要弄清楚英國、英聯邦和英聯邦王國的關係。英國是指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北愛爾蘭以及周邊馬恩島、澤西島、根西島王室屬地構成的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
英聯邦是由原英國殖民地在獨立以後組成的主權國家聯盟,組建初期是為了延續大英帝國在原殖民地的影響力。目前共有56個國家構成。
英聯邦旗幟
在英聯邦中存在仍然視英國國王為本國國家元首的君主制國家,也存在著如印度、南非等非君主制的國家。仍然視英國國王為本國國家元首的君主制國家又被合稱為英聯邦王國。雖然他們視英國國王為本國的國家元首,但本質上他們是獨立的主權國家。
進入21世紀之後,共有16個國家奉英國國王為本國的國家元首。2021年巴貝多宣布施行共和制之後,目前英聯邦王國僅剩15個主權國家。但巴貝多只是退出了英聯邦王國,而非退出英聯邦,對其國家在英聯邦中的利益並未受損。近些年以來澳大利亞某些政客一直試圖推動澳大利亞施行共和制,也並非是退出英聯邦。只是由於伊麗莎白二世在澳大利亞民望居高不下,使得澳大利亞的共和制之路一直未能走下去。
從伊麗莎白二世女王的這些身份我們可以看出她的去世不僅僅是英國失去了國王,還有14個國家也同時因此失去了國王。如果算上英聯邦王國以外的英聯邦國家,她的去世關係到56個主權國家。
伊麗莎白二世女王為何會如此受到尊重?
伊麗莎白二世出生之時國王的王位本來與她是沒有什麼關係的。因為她的父親原本只是王室的第二繼承人,她的伯父才是王室的第一繼承人。但一件意外的事件讓伊麗莎白成為了王室的繼承人。1936年12月11日剛剛繼位不足一年的英國國王愛德華八世為了能迎娶曾經離過婚的辛普森夫人而放棄了王位,伊麗莎白的父親喬治六世作為第一順位繼承人成為了英國國王。在喬治六世登基以後,伊麗莎白順理成章的成為了英國的王儲。
伊麗莎白二世女王7歲時的畫像
在伊麗莎白成為王儲之後,此時的歐洲戰爭的陰雲已經密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以後,歐洲大陸很快淪陷。英國成為了西方世界抵抗法西斯的前沿陣地,自然而然也成為了德國攻擊的重點目標。在德國對英國發動了不列顛空戰之後,曾有人提議將伊麗莎白及其妹妹送往加拿大避難。在聽到這個提議後伊麗莎白的母親伊麗莎白王后說出了那句二戰時期最為經典的話語之一,「孩子不能沒有我,我不能沒有國王,而國王不會在任何情況下離開。」
二戰時期的伊麗莎白二世女王
1940年伊麗莎白作為王儲首次對全國進行了廣播講話,鼓勵英國人民共同抵抗法西斯。1945年伊麗莎白公主說服父親,允許她直接參与協助戰爭。她加入後方防衛支援部隊「國內婦女支援部隊」(Women's Auxiliary Territorial Service)服役,編號是第230873號伊麗莎白·溫莎名譽少尉,她完成駕駛和汽車修理訓練,成為王室中第一個經過正式訓練的汽車修理員,五個月後獲升任名譽下級司令員。二戰時期英勇的表現為伊麗莎白贏得了極高的威望。
二戰之後伊麗莎白作為王儲曾遊歷英聯邦各國,因此在英聯邦各國中也聚集了極高的人望。1952年伊麗莎白出訪紐西蘭與澳大利亞,接著又前往肯亞進行訪問。就在伊麗莎白訪問肯亞期間喬治六世突然駕崩。伊麗莎白倉促返回國內繼位。1953年6月伊麗莎白正式登基為英國國王,尊稱伊麗莎白二世女王。
在加冕之前伊麗莎白特地要求在加冕禮服上綉上能夠代表英聯邦各國的植物,如英格蘭的都鐸薔薇、蘇格蘭的薊、威爾士的韭蔥、愛爾蘭的三葉草、澳大利亞的金合歡、加拿大的楓葉、紐西蘭的銀葉蕨、南非的海神花、印度和錫蘭的蓮、以及巴基斯坦的小麥、棉花和黃麻。這一行為使得伊麗莎白在登基之初就獲得了包括英國在內的各英聯邦國家人民的擁戴。
伊麗莎白二世女王的登基大典
在伊麗莎白繼位之後,一直通過自己的努力來維持著英聯邦國家的團結。在位69年,她曾22次訪問加拿大,16次訪問澳大利亞,她的腳步遍布英聯邦的每一塊土地。她用自己的努力讓英聯邦成為了當今世界最強大的團體之一。英聯邦的人民也因此而受益。
伊麗莎白二世女王訪問澳大利亞
在英聯邦體系中,女王不僅僅是傳統的象徵,也是民主的象徵。在其繼位之後的歷次重大事件中伊麗莎白二世憑藉著自己的威望積極推動著英聯邦體系內民主的進步。
1965年羅德西亞(現稱辛巴威)白人政權單方面宣布獨立,總理伊恩.史密斯宣布奉伊麗莎白二世女王為「羅德西亞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對於這種反民主的行為予以果斷的拒絕。
伊麗莎白二世去世對英國有什麼損失?
前文說到了伊麗莎白二世女王在英聯邦王國及英聯邦中頗高的威望,但這個威望並非全部屬於英國王室。在伊麗莎白二世女王去世之後,英國王室的查爾斯王儲根本就不具備這種威望和號召力。
查爾斯王儲因為與黛安娜王妃的婚姻問題飽受詬病。曾讓英國王室的影響力大大受損。甚至一度曾引發英國國內廢除君主制的討論。但在伊麗莎白二世的巨大威望下,這種聲音很快就煙消雲散。不久之後英國王室又恢復了往日的影響力。
黛安娜王妃
原本在英聯邦王國的各個主權國家中關於廢除君主制的聲音就一直不絕於耳,之所以最終未能實現均是因為伊麗莎白二世的威望。如今伊麗莎白二世女王去世,已經沒有人可以再憑藉自己的威望去影響那些英聯邦王國的子民,諸如澳大利亞等國的共和制進程也將加速。英國在整個英聯邦體系中的影響力也將大大受損,這也意味著大英帝國最後的榮耀即將消失。
即將登基的查爾斯王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