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台灣一位連長冒死游泳回大陸,如今成為中國頂級智囊

唯願諸君將振興中華之責任,置之於自身之肩上。」這是林毅夫從小就熟知的孫中山遺訓。

如果想要以一人之力造福全中國十億人民,就要努力投身於為人們謀福祉的事業中去。因此年輕的林毅夫毅然決然地從台灣泅渡海峽,投奔向祖國,為祖國的事業發展做貢獻。

為何林毅夫要泅渡也要回到祖國?林毅夫會以什麼方式為祖國發展做貢獻?

林毅夫

投筆從戎的高材生

1952年10月15日,林毅夫出生在中國台灣省依蘭縣的一個普通工薪階級家庭。在林毅夫出生後,父親希望他長大後能夠成為正直,且具有正義感的人,所以就給他起名為林正義。

林正義從小學習都十分的刻苦努力,因此在他19歲時,輕輕鬆鬆考入了台灣高等學府台灣大學的農機專業學習。

在林正義大學第一年結束後,因為個人能力突出,所以毅然選擇棄筆從戎,成為了陸軍官校步兵科的一名學員,他的這一舉動震驚親朋好友,很多人都覺得他的選擇太不理智。

在中國大陸,不管哪個時期,只要當兵全家光榮;而在台灣,當兵就是人們避之不及的一件事情。

因此林正義棄筆從戎的舉動,讓百姓覺得他就是將自己放棄了。可是台灣當局卻不這樣認為,他們希望投入到軍營的人才越多越好,因此還給他們提供了很多的福利。

林毅夫從軍

1975年,林正義在軍校以優異成績成功畢業,並且在學校的極力挽留下,留校擔任學生連排長一職。在留校期間,林正義利用空餘時間,成功考上了台灣政治大學,專攻MBA研究生。

林正義在第三年成功拿到了政大MBA碩士學位證書後,回歸到部隊生活,並被分配到距離中國內地最進的馬山前線哨所任連長職位。

馬山是全金門距離中國大陸最近的地方,只要到退潮的時間點,兩岸相聚的海程僅僅只有2300米,因此經常會接待很多外賓到此進行參觀。並且在馬山的所有官兵,都是千挑萬選出來的精兵強將,所以配備的裝備都非常優良。

林正義自從到這裡後,經常會沿著海岸線散步,看看對岸大陸軍民的生活。

台灣對岸廈門沿海風景

為了了解更多關於大陸的發展情況,林正義經常會通過收音機的方式晚上悄悄收聽。每當聽到祖國發展的相關信息,林正義都會十分的全神貫注,沉浸其中。

林正義嚮往回到祖國,為祖國的建設發展出自己的一份力,但是這樣的想法,對現在他來說,終是遙不可及。

直到偶然間,林正義聽到自己的戰友討論道:「十年前,某連隊的一個排長曾經從這裡直接泅渡到對岸過。當時這位排長以鍛煉游泳能力為借口,向蛙人借了一套潛水裝備,在泅渡當天晚上還專門在餐廳喝了一碗綠豆湯才離開。直到第二天,他回來以後,大家才知道他去對岸了。」

林正義正是從這件事得到了極大的靈感,當時他就想到了「離家出走」的對策。

金門與中國大陸

金門連長神秘「失蹤」

自從林正義有了要泅渡的想法,他就天天在閑暇時間,通過打球,跑步等方式鍛煉自己的體能,並且在晚上的時候,還會將自己浸泡在水中,練習肺活量。

林正義經過超強度的鍛煉,不僅肺活量增強以外,就連體能也提高了數倍。

1979年5月16日,林正義按照正常的工作作息進行巡島任務,在巡島結束後,前往哨所對哨兵下達了:「若是遇到對岸士兵,不能主動出手,而要靜觀其變。」

哨兵聽到命令後,都十分的興奮,認為這隻一場演習,所以整齊劃一地保證到:「明白了,連長!」

林正義非常滿意他們的回答,並對他們予以鼓勵,隨後就離開哨所,朝著辦公室的方向走去。林正義回到辦公室後,並沒有休息,而是繼續完成自己當天的工作任務。

林毅夫軍營照

直到下午,他讓文書去那關於今天的潮汐檢測表,當他看到清楚地看到今天退潮的時間是晚上十點左右時,心裡大大鬆了一口氣。

林正義在準備出發之前,先是用連長的身份,向全連官兵發布夜間軍事演習的消息,並提醒他們,若是發現有人游泳離島,不用開槍射殺,並且還下達了宵禁令

因此在林正義準備好所有裝備,出入營房的道路上,安靜得幾乎落針可聞。

林正義所帶的裝備中,包括能夠證明自己身份的證件資料,還有一壺水、手電筒和指南針,這些東西能夠幫助自己安全的到達大陸。

裝備準備完畢後,林正義換好潛水裝備,就直接一頭砸進海里,朝著大陸彼岸游去。

林正義這次的目標是要游到距離馬山最近的角嶼島,本來直線距離只有1.8公里的距離,他卻因為水紋變化的原因,整整用了三個小時才接近角嶼島。

金門與中國大陸沿海地圖

為了不讓角嶼島上駐守官兵驅逐,林正義拿出隨身攜帶的手電筒,向島上的官兵發射訊號,讓他們能儘快發現自己的存在。

林正義角嶼島海岸線堅持了半個小時左右,終於被島上的官兵發現。在查看他的身份信息後,知道他是到大陸投誠的,所以就允許他上岸。

上岸後,官兵將林正義帶到營區接待處,並迅速向有關部門取得聯繫。

林正義到達大陸之際,金門部隊上下已經鬧得不可開交。本來安排管理林正義日常的文書童進耀,在發現林正義失蹤的第一時間,就上報給了副連長。

金門島

因為事情太過特殊,所以就先壓了下來,安排連隊中的人進行全員搜島。可是他們將整個金門島都搜了一遍後,依舊沒有發現林正義的身影,就不由得覺得:林正義會不會已經到大陸去了?

一想到這裡,副連長脊背發涼,瞬間打消了這個想法,趕緊向上級領導進行彙報。直到天蒙蒙亮,才有士兵在沙灘上發現林正義遺落下來的東西。

看到東西後,才證實了林正義並非「失蹤」,而是對下自己在台灣的親人「叛逃」了。

林毅夫

師從大師舒爾茨

林正義為了更好地在大陸生活,於是以《論語》曾子所說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中的「毅」字為啟發,將自己的名字進行更改。

最終,林正義將自己的名字改為「林毅夫」,以這個名字重新開啟全新的人生,在新中國的發展史上創造出濃墨重彩的新篇章。

林毅夫到達大陸不久,就經過他的意願,將他安排到了北京大學進行政治經濟學的進修本來林毅夫首選的是中國人民大學,可是因為他的身份過於特殊,所以校方無法接受他的加入。

北京大學

1980年,舒爾茨作為美國經濟學領域翹楚之一,來到北京大學進行演講,林毅夫因為英語水平突出,所以順理成章地成為了舒爾茨的翻譯員。

原本林毅夫覺得舒爾茨會講一些晦澀難懂的理論知識,讓他在翻譯的過程中會有些吃力,但是整個課程下來舒爾茨所講的內容都十分簡單易懂,也讓他的翻譯工作順利地完成。

林毅夫的翻譯能力得到了舒爾茨的認可,並受到舒爾茨的邀請:讓他畢業後,到美國進行博士進修。

本以為舒爾茨只是隨口一說,可是沒想到在舒爾茨離開沒多久,林毅夫就收到了來自美國的推薦信,美國芝加哥大學是每個經濟學學子夢寐以求的地方,為世界各國培養出了不少傑出的經濟學家。

舒爾茨

林毅夫在1982年北京大學畢業以後,終於如願以償地來到了經濟學大本營,成為了舒爾茨的一位門生,專門學習農業經濟學

在林毅夫美國留學期間,經常會以優異的成績獲得全額獎學金。

而在台灣的家人,擔心林毅夫在美國花費太大,經常會給他匯錢過去。

就連林毅夫得到一身榮譽之後,他的哥哥還曾出資在北京大學建立了中國經濟研究獎,並創立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為全國的經濟學子們提供「經濟學夏令營」活動,讓全國各地的經濟學子都能得到更好的交流溝通,並且還會將學習優異的學生送出國進行深造

芝加哥大學

與妻兒相聚異國

林毅夫的妻子陳雲英,都是非常優秀的人才,並且兩人自結婚起,感情都十分融洽。在林毅夫離開台灣,到達大陸後,台灣當局一度告訴大家,林毅夫犧牲的消息。

可是陳雲英根本就不相信,自己的丈夫已經離世的真相,堅持一定要「活要見人,死要見屍。」

直到四年後,陳雲英得到林毅夫在美國學習的消息,克服一切阻礙,最終帶著兩個孩子漂洋過海與丈夫相見。

在美國期間,兩人一直分居兩地,沒辦法照顧對方,陳雲英經常帶著孩子上課寫論文,最後以優異的成績進入愛丁堡羅大學,學習特殊教育專業

愛丁堡羅大學

後來,在陳雲英31歲那年成功拿到了華盛頓大學的博士生學位

1987年,林毅夫攜陳雲英及孩子一同回國,開始為祖國的發展建設努力。

在工作中的陳雲英表現得十分突出,多次受到國家表彰,並且還被選為全國青聯會常務委員、全國政協會委員。還以代表的形式與林毅夫一同出席全國政協會議,被大家稱為「夫妻檔政治議員」典範。

陳雲英是我國著名的特殊教育專家,現在已經是特殊教育工作者的「領頭羊」。

陳雲英

參加「十五」計划起草

1987年,林毅夫學成歸來,是我國首位在改革開放期間毅然決然從海外歸來的經濟學博士人才。

林毅夫回國後,先後任職國務院發展研究所副所長。3年後,調派到國務院發研中心農村部副部長。

1990年,林毅夫曾經發表過很多關於農村經濟學相關論文,得到了國際上的一致好評,在中國起到了強烈的反向與爭議。

林毅夫隨後又發表了一篇關於中國農村改革相關的文章,最終成為大家寫論文時首選的參考文章之一,並被美國頒發了經典引文獎。

林毅夫

這兩篇文章為林毅夫在國際發展經濟學和農村經濟學上具有不可抹滅的地位,並將他對中國農業經濟與社會問題的研究視為權威。

林毅夫還在「十五」計劃中,對中國的經濟做出了建設決策,推動了中國農業經濟和國企改革的進步,擁有極具里程碑的意義。

因為林毅夫對中國的經濟發展具有獨到的研究與見解,所以他在世界經濟中具有非同凡響的地位,是最有可能多的諾貝爾獎的經濟學家。

林毅夫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1996年,台灣噩耗傳來,林毅夫的母親不幸離開。林毅夫對台方經過多次交涉,可是對方一直以「叛逃罪」不允許他回台奔喪,最後林毅夫只能作罷。

直到2002年5月9日,林毅夫的父親在老家病逝當時的林毅夫正在參加一場國際經濟研討會,在得知父親病逝後,他面對鏡頭泣不成聲。

林毅夫強忍悲痛,再次與台方進行交涉,申請回台為父親送葬,他的這一舉動轟動兩岸,受到了極大的關注,後來經過台方官員相互協商,最終引起很大分歧

家人為了讓林毅夫能回台看父親最後一眼,整整停靈20多天,就是為了讓蓋房政府看在人道主義的考慮下,能夠讓林毅夫回台盡孝。

後來經過台方政府的相互協商,出於人道主義精神的考慮,最終同意讓林毅夫回台。

林毅夫「叛逃」公布

林毅夫因為這件事情引發的反響過大,考慮到各方面的原因,最終放棄回台,讓妻子陳雲英代替自己回台奔喪。

6月4日,林毅夫在喪禮當天,為父親在北京親手布置靈堂,並以視頻的方式為父親送行。

林毅夫通過視頻,看到自己父親的靈位和親人時淚流不止。當他聽到最後法師說:「宜蘭今天下雨,就是因為兒子沒有回來」時,林毅夫已經哭得無法自已地跪倒在鏡頭前。

林毅夫與台灣家人視頻父親葬禮

結語

林毅夫在改革開放的發展中,不僅創立並實踐了全新的結構經濟學理論。他的經濟理論不僅得到了國際上的認可,並且在國際經濟學上引起了強烈的熱議。

在我國的經濟發展中,林毅夫對農業經濟理論的發展進行了全新的改善與添加,並將其應用到中國的實際發展中,以中國的發展理念不斷的完善相關的理論內容,構建出了全新的經濟理論方案,讓該理論能夠更好地推動中國的經濟發展,幫助中國快速趕上經濟發展的腳步,為我國的經濟理論創新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在「十五」計劃中,林毅夫提出了很多建設性的議程,從參與國有企業、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經濟全球化發展,到糧食和「三農」問題,都成為了他的改革重點。根據這些改革,做出了很多不同的改革方針政策來進行實施規劃,讓「十五」計劃能夠得到快速推動。

林毅夫還致力於推動中非合作發展,幫助與中國一樣的發展中國家進行有效的發展,並以他們國家的國情為出發點,完成響應的發展方針,讓這些發展中國家可以成功實現經濟轉型。

在北京大學林毅夫創立南南合作與發展學院,並且參加了相關的學院活動,就是為了推動合作雙方的發展,讓雙方一同進行合作化轉型,並進行深度化的經濟發展。

林毅夫自從來到中國大陸以來,為我國的發展做出了前所未有的功績,讓我國能夠在國際的發展的舞台上,展現出我國獨特的發展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