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銜前夕,毛主席查看上將名單,突然臉色一沉:怎麼沒有李克農

前言

1955年授銜之際,賴傳珠將擬定好的上將名單交給毛主席查看。主席接過名單,仔細查看起來。

名單看完之後,他有些惱怒,抬頭詢問:「怎麼沒有李克農,難道他還沒有資格評定上將軍銜?」

對方有些錯愕,毛主席嘆口氣,又接著說道:「要不是他,我和恩來的命早就沒了。」

為何毛主席會這樣說,李克農究竟又做了什麼?

李克農的紅色發展史

1899年,李克農生於安徽巢縣一戶人家。在那個年代,李克農還算幸運,家裡條件可以,雖不及大富大貴,但也算是個小康家庭,因此小時候他沒受太多的苦。

很快,李克農開始上學了,私塾、小學、中學,在家庭的庇護之下,他有條不紊地過著幸福的童年生活。

但是,隨著李克農長大,他逐漸認清了當時社會黑暗的真面目,同時也知道了家庭終究不是庇護傘,他需要為這個動蕩的時代做點什麼。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他與同學阿英在革命思潮的推動下一起參加了愛國學生運動,他們走上街頭,鼓動更多的同學們一起加入遊行,為我們奄奄一息的國家做點什麼。

在那以後,李克農的愛國精神徹底被點燃,看著列強對中國的肆意欺壓,看著全國各地的老百姓們生活越來越不易,他發誓一定要改變這種局面。

1926年,在我黨革命者的引導之下,李克農正式加入了共產黨,對於共產黨的先進理論,他非常贊同,也認定了自己的革命方向。

李克農

加入共產黨沒多久,黨中央要求他前往安徽一帶宣傳革命思想,召集更多的愛國人士,那裡是他的家鄉,這也方便他開展工作。

可是前往安徽沒多久,萬惡的老蔣開始對共產黨大肆打壓,許多革命者慘死,李克農所在的安徽一帶也遭到了國民黨軍隊的清掃。

1927年,國民革命失敗,對我黨同志展開了更加可怕的清掃工作,許多同志因來不及轉移,被國民黨抓捕。

在那樣危險的處境之下,李克農東躲西藏躲避敵人的追蹤,除了躲藏以外,在安徽蕪湖的他還會四處搜集情報,幫助中央骨幹逃離魔爪。

那段時間,李克農展現出了自己不凡的汲取情報的能力,讓很多同志幸免於難。

李克農所做的這一切被組織看在眼裡,也正是這以後,他的革命工作正式由前線上的宣傳思想,變為了隱蔽戰線上情報搜集。

國民黨

1929年,在黨組織的批准之下,李克農應聘了上海無線電管理局新聞編輯的職務,憑藉著不俗的能力,他成功被錄取。

這個管理局可不一般,它表面上看普通,可實際上是國民黨中統特務組織的總部,李克農自然知道這些的,但他之所以要來就是為了打入國民黨為組織收集更多情報。

國民黨特務組織不是個簡單的地方,那裡被稱為敵人的「心臟」,他要在敵人的心臟上搜集情報,可想而知李克農未來的處境會有多危險,並且這些人的反偵查能力都是一等一的厲害。

出發之前,周總理詢問他:「準備好了嗎?」

李克農神色緊張,在情報戰線上他還是一個初出茅廬的新人,沒有自信確保可以完成任務,但是即使這樣,他也義無反顧。

李克農已經做好了犧牲的準備,無所畏懼才能走上鋼絲索,他就是下一個要走上鋼絲索的人。

之後,在組織的安排下,李克農進入到特務組織內部。

進到裡面以後,李克農才發現國民黨與共產黨之間的生活方式差距極大,國民黨官員驕奢淫逸的作風,讓他一時間不能適應,但每到這時,他就會想到周恩來的點撥:

「我們得到這塊陣地不容易,要儘可能守住它,不到萬不得已,不能暴露。為了便於長期隱蔽,你的表面生活也要過得去才行。」

是的,在這樣危險重重的地方,要想不被人發現,他就得與旁人無異。

之後,他果然融入其中,管理局的薪水非常豐厚,這裡的官員們每天穿著筆挺的西裝,油頭粉面的穿梭在局裡。

李克農也效仿他們的樣子,整天西裝革履,一副做官發了財的樣子,為此他還受到了一大幫老百姓的譴責,不過,這也無所謂,至少證明他隱藏得非常到位。

除此以外,他還時常逛賭場,跑馬廳,與那些國民黨官員們整日混在一起。如此一來,完全沒人懷疑他的身份,時間一長,他也逐漸在特務組織內部站穩腳跟。

奔走相告完成情報任務

在國民黨內部穩定之後,李克農正式開始潛伏工作,憑藉著不錯的能力,他很快被特務頭子徐恩曾看中。

徐恩曾喜歡挖掘新人,他幾次三番想要讓李克農再往上走,並勸說:憑他的能力完全有機會繼續向上爬。

但是面對徐恩曾的建議,李克農全都拒絕。按理說職位越高李克農能觸碰到的機密越多,這絕對是個大好的機會,那李克農為何會拒絕呢?

職位越高確實能收集到更多的情報,可是他身邊可都是特務,哪會讓自己如此輕鬆地就竊走情報,而且保不齊這會不會是徐恩曾的測試。

不過,雖然他拒絕了徐恩曾的提議,可還是時不時地向他示好,一來二去,徐恩曾更加欣賞這個年輕人。

有了徐恩曾的「幫助」,李克農在中統的潛伏下更加順利,在那之後他陸續向我黨彙報國民黨的最新情況,在情報的幫助下,各地的黨內工作也得以順利繼續。

徐恩曾

李克農表現優異,到了1930年,周恩來正式批准他加入中央特科,繼續為組織服務。

可是那個時代,危險無處不在,那一次中央機關差點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

1931年4月,中央特科情報員顧順章被捕,之後更是立即叛變。

要說這個人可不是一般人,當初黨中央為了中央特科在上海工作便利,專門成立了小組,其中顧順章就是第三小組的科長,與第二組科長陳賡一樣佔據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時也掌握著我黨的諸多重要機密。

這樣的人叛變,對我黨無疑是一個毀滅性的打擊。

在武漢被捕之後,他立即供出了武漢地下黨成員,隨後該地地下黨遭到慘烈破壞,許多同志被害。

之後他又為了抬高身價,告訴國民黨他知道我黨的中央機關和領導人們的地址,要求必須要趕緊將他送往上海,他要面見蔣介石

審訊人員可是沒有見過這樣的情況,於是想著趕緊彙報徐恩曾再做定奪,期間顧順章多次提醒他們:不要發送電報,特務機關也有潛伏的中共黨員。

徐恩曾

顧順章可謂是個十足卑鄙的小人,為了自己的安全以及未來的謀劃,直接將我黨所有機密和盤托出,但好在,彼時的他沒有贏得國民黨審訊人員的信任。

他再三強調之後,他們還是發了電報,不過也正是因為這份電報,才給了我黨機關領導人緩衝的機會。

徐恩曾的秘書錢壯飛接到電報以後立刻發現了不對勁,這些都是加急電報,且上邊還有著「徐恩曾親譯」的字樣,隨即他偷偷地將它翻譯出來。

沒錯,錢壯飛也是中央特科的潛伏人員,他是組織安插在特務內部配合李克農工作的,翻譯過後,他立馬發覺了不對,他一邊將原電發出,一邊安排自己的女婿將此消息帶給李克農,要求他儘快轉達給中央。

26日,李克農接到消息,極度吃驚,他完全沒有預料到危險的來臨。

片刻之後他鎮定下來,趕忙思考應對計劃。這件事情發生得實在突然,當天既不是他與聯絡員陳賡的接應時間,自己的交通員還正好有事不在身邊,他根本沒有辦法將情報送出。

彼時的李克農猶如熱鍋上的螞蟻,急得團團轉。他想要想出一個好的應對辦法,可是時間緊迫,若情報再不送出,那中央領導人周恩來等諸位同志一定會很快被抓捕。

逼不得已,李克農只能自己奔走,他不顧自己的安危,找到江西省委,隨後又通過他們找到陳賡,如此一來才將消息傳遞出去。

隱蔽戰線的危險,想必大家也清楚,為了自己的安全,他們做任何事情,都不能露出馬腳,否則很容易被人識破,尤其是在才狼虎豹雲集的特務組織內部。

可李克農已經管不了那麼多,為了中共機關的安全,他也只能冒著危險輸送情報。不過也多虧了情報及時,上海工作的黨組織得到情報後,立馬將此輸送出去,隨即開始了轉移。

周恩來臨危不懼確保每個部門都得知消息以後,才離開了崗位,最後在撤離時,他與國民黨擦肩而過遠離了危險。

其他地方的黨組織也在20小時之內,轉移到了安全地帶。中共機關沒有被敵人徹底消滅。

陳賡

中共領導人、中共機關沒有受到打擊,可中央特科卻在此之後陷入癱瘓,顧順章的計謀沒有得逞,為了討好國民黨,他將與自己有過接觸的情報人員全都供了出來,許多同志來不及撤離,被國民黨抓捕,自此犧牲。

那次顧順章的叛變,使得黨組織受到了極大的打擊,中共機關的存亡也就在剎那間,但好在李克農不顧安危,第一時間將情報送出。

隱蔽戰線上的犧牲

在李克農的四處奔波下,中共機關與領導人得以安全轉移,可反觀李克農的家人,卻因此流落街頭。

雖然在任務開始之際,李克農已經將妻子趙瑛和孩子轉移出去,可因為沒有接應的人,他們只能是化妝成乞丐沿街乞討。

原本組織想著等風波結束第一時間將他們接回,可沒想到這一等就是一個月的時間,一個月里趙瑛與孩子穿著破舊的衣服,每天蜷縮在街道的犄角旮旯處,躲避敵人的追蹤。

直到組織找到了他們,這種苦難的生活才得以結束。

李克農與妻子

但即使這樣,他的妻子也沒有半句怨言,她知道丈夫在做的事情,她也知道丈夫的工作比自己想像的更加危險,因此即使再艱難,她也會在後方保護好孩子,等著丈夫的歸來。

為了李克農的情報工作,不僅是李克農,他們一家人都做出了犧牲。那次組織大換血以後,李克農一人繼續在危險地帶戰鬥,多年之後才與家人團圓。

當然可能有人會說,離別之苦那個年代的人全都忍受過,可是隱蔽戰線的他們不一樣。

因為潛伏工作的需要,他們不免要融入國民黨之中,因此少不了背後的非議,他們時刻要擔心著潛伏工作是否順利,同時還要承受那些無可避免的非議。

不過這些李克農等人都不在乎,只要為國家做出貢獻,這些都無所謂。

1952年,正在朝鮮談判的李克農接到了一則消息,父親前些日子因病去世了。得知這一消息,李克農的內心防線一下子被攻破了,他時常忙工作,很少有時間回家看望父母,即使前些年聽說父親生病後也沒有時間看望。

李克農很想趕回家送別父親,但奈何情況不允許,他收起悲痛的心情很快又投入了工作中去。

李克農對父親的感情不言而喻,可因為工作的原因,他表達思父之痛的辦法只能是待到談判結束以後,朝著家的方向鞠三個躬,以此來送別父親。

李克農為了國家犧牲了自己的家庭,可是這一切他都無悔,這是他自己的選擇,舍小家為大家,這是他骨子裡的信仰。

沒有他,我和恩來早沒了

1955年,中共中央終於有了機會進行軍銜評定,革命者為祖國犧牲了這麼多,他們值得如此榮譽。

前夕,各個單位對軍銜評定的名單進行最終認定,此事重大,因此名單需要毛主席仔細審核,才能做最終定奪。

這天,賴傳珠將最新修訂的上將名單拿給毛主席過目,主席不慌不忙接過名單仔細審查起來。

看著這上面的名字,毛主席有種說不出的情緒。

這上面的每個人都是從革命歲月中摸爬滾打過來,他們與自己一同見證了中國的發展,他們為新中國立下了汗馬功勞。

毛主席看得非常認真,他一個字一個字,一遍遍地確認,一遍遍的回憶。

名單不長,毛主席卻看得很慢的,突然他緊皺眉頭詢問道:「怎麼沒有李克農,他難道沒有資格評定上將?」

毛主席的神情越來越嚴肅,賴傳珠趕忙將頭低下,支支吾吾地回應:

「關於李克農同志的評定,我們也思考了很久,他工作性質特殊,大家一致認為他沒有上過戰場,評定為上將不足以服眾。」

話糙理不糙,名單中的那些人哪一個不是經過了槍林彈雨,他們在戰場上與敵人廝殺,取得了赫赫戰功。可是李克農卻從未上過戰場,若是要將他放到其中,確實容易引起不滿。

李克農

聽到這樣的回應,毛主席有些生氣:

「怎麼不服眾,那是你們不了解他,要是沒有他,我和恩來早就沒了,現在的這些上將有一半也可能都沒了。」

毛主席指著名單說道。

是的,李克農所在奮戰的隱蔽戰線與前線的槍林彈雨比起來,沒有安全多少,甚至說更加危險,雖然沒有常年四處征戰,可李克農等同志們遇到的都是躲避在黑暗中的刀子,正所謂明槍易躲,暗箭難防,李克農這麼多年以來面臨的危險絕對不是一般人能想像到的。

毛主席說著說著,思緒回到過去,他想著李克農曾經的付出,心生感觸,不經意間掉了眼淚。

1955年,授銜儀式上李克農成為了上將名單中最特殊的那一個,他沒有上過戰場,可與那些身經百戰的將軍一樣,享受著無上榮光。

這樣的榮譽他值得,那些隱蔽戰線上的英雄因為做著幕後的工作,時常會被人們誤會,但別人會誤會,黨中央可不會,他們該得的榮譽,中央會一個不落的頒發給他們。

因此多年以後周恩來這樣評價他:

「李克農同志,雖然不曾帶兵衝鋒陷陣,但是他的功勞比一個軍的作用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