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縣革命先烈傳略之朱啟傑烈士

朱啟傑——泗縣婦救會主任

朱啟傑(1919—1940),又名朱啟哲、朱碧莎。1919年出生於漣水縣朱南盪一個地主家庭。其家族祖傳規定,族中大人小孩都不得怠慢佃戶,田租低於其他地主地租。父親朱獻湖,清末秀才。朱啟傑自幼長得眉清目秀,聰明過人。在縣立女子小學和淮陰師範及金陵女大高中班就讀時,品學兼優,多才多藝。她有副好嗓子,唱起當時流行的進步歌曲如《漁光曲》《馬賽曲》《畢業歌》等,悅耳動聽,富有感染力,老師和同學們都誇她為「漣水歌手」。

朱啟傑的二哥朱啟宇在青島大學就讀時,接觸到馬列著作和其他進步書刊,1935年因積極投身「一二·九」運動被開除。全民族抗戰爆發後,朱啟宇在家鄉從事抗日救亡活動,後參加八路軍。朱啟傑的堂哥朱啟勛曾任新四軍獨立旅三團二營營長,1942年夏在宿遷陸集戰鬥中犧牲。其族中還有其他兄弟姐妹以及子侄輩多人先後參加革命。朱啟傑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生活成長。

到南京上學後,朱啟傑讀到了高爾基的《母親》、肖洛霍夫的《靜靜的頓河》、蕭軍的《八月的鄉村》以及魯迅的一些著作後,思想進步很快,常和同學們議論抗日救亡問題,在談論時還常常吟頌秋瑾「秋風秋雨愁煞人」的詩句,抒發她對國事的憂慮。1937年全民族抗戰爆發後,南京的大中學校紛紛西遷,女學生中,有的主張去抗日前線,有的主張到大後方繼續讀書。朱啟傑與同學張宏志商量,決定回家鄉漣水,宣傳抗日救亡。

1938年春,朱啟傑和她的哥哥們以家鄉朱南盪為中心,開展抗日宣傳活動。在他們影響下,周圍的青年農民紛紛參加抗日武裝,從事革命工作。

1939年6月,八路軍隴海南進支隊第八團在漣水成立,朱啟傑參加了第八團宣傳隊,並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黨組織領導下,朱啟傑不怕苦不怕累,跟著第八團東奔西走,日夜工作。在隊員中,她處處起模範帶頭作用。行軍中,朱啟傑總是跑前跑後,幫這個背面袋,幫那個扛背包,愛護和關懷同志。不論到哪個村莊,吃飯時,她總是把非黨員戰士安排到有麥仁乾飯或有饅頭疙瘩的富戶人家去,自己和其他黨員到吃豆餅或高粱湯煮山芋的窮人家裡。她還總是樂呵呵地說:「山芋煮稀糊,嘗嘗窮人的苦處。」她的模範行動,感動了很多同志。

經過艱苦生活的體驗,朱啟傑思想發生了根本變化,階級覺悟大大提高,對廣大貧苦農民產生了深厚感情。一次,宣傳隊演出《放下你的鞭子》,她扮演飽受地主欺凌的小女孩,情真意切,觀眾中的老奶奶、大嫂子、小姑娘都為她掉下了同情的淚水。戲剛收場,一位老年婦女就跑過來,拉著朱啟傑的手說:「閨女,你這戲演得真好呀!」接著就你拉我拖地把朱啟傑請到她們家裡吃飯。

1939年10月底,組織上派朱啟傑去皖東北黨校學習。學習結束後,被分配到泗縣任婦救會主任,改名朱碧莎。1940年5月,朱啟傑率工作隊到泗縣袁圩建立基層政權,開展減租減息。袁圩的惡霸地主袁林暗中向泗縣的日軍報告,日軍派漢奸王仲濤帶隊,突然包圍了袁圩。朱啟傑當時正在主持開會,當發現敵情時,已來不及撤退,朱啟傑和隊友們一起落入敵手。

「你們的大幹部在哪裡?」日軍隊長兇狠地問。

朱啟傑和隊友昂首挺胸,沒有回答。

「你們誰是共產黨員?」

「不知道!」朱啟傑帶頭堅定地說。

「槍斃的有!」日軍隊長咆哮起來。

「中國人民是不怕死的!」

日軍見問不出什麼名堂來,就用木棍、皮鞭毒打他們。朱啟傑和隊友被打得遍體鱗傷,但敵人得到的還是厲聲的痛罵:「你們這幫強盜欠下的血債總有一天是要償還的!中國人民的骨頭是硬的!」朱啟傑和隊友們始終沒有向敵人吐露一個字。漢奸王仲濤和日軍隊長咕嘰了幾句,幾個男同志被帶走了,只留下朱啟傑和另一個女同志。王仲濤對她們說:「這樣吧,你們寫個自白書,保證今後不替共產黨幹事,就放了你們,怎麼樣?」朱啟傑和那位女同志掙扎著站起來,奮筆疾書「打倒日本帝國主義!打倒漢奸賣國賊!中國共產黨萬歲!」慘無人道的敵人揮刀把她們的手指剁掉,朱啟傑仍是罵不絕口。最後朱啟傑等英勇就義。

1953年4月,漣水縣政府在成集烈士陵園修建朱啟勛、朱啟傑兄妹烈士碑,並把小洋河改名為傑勛河,將烈士的家鄉命名為傑勛鄉、傑勛村。1995年4月,漣水縣成集鎮政府重建了朱啟勛、朱啟傑兄妹烈士碑。


文章來源:【宿遷黨史•革命英烈】朱啟傑——泗縣婦救會主任-宿遷史志辦 http://szb.suqian.gov.cn/szb/zykf/202107/27d49b9fa0ba452c97efd7fcc100224a.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