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寶卷濫殺大臣,16歲登基19歲被殺,蕭衍發檄文討伐說:執迷不悟

蕭衍聯合齊將攻入建康城的那一夜,蕭寶卷聽到軍隊闖進後宮的聲音,連忙從北門溜出,宦官黃泰平舉刀砍傷了他的膝蓋,他摔倒在地,罵道:「奴才要造反嗎?」另一名宦官張齊不由分說一刀砍下了他的頭。

公元501年,南朝齊的南康王蕭寶融在江陵稱帝。隨後,任命蕭衍為左僕射征東大將軍,統領大軍進攻建康城。建康城裡的齊廢帝蕭寶卷,眼瞅著蕭衍率領大軍逼近建康城了。一點兒也不慌張,當他聽到城外的鼓聲傳來時,竟穿上大紅袍,登上景陽樓屋頂看熱鬧,流矢幾乎射傷了他的腿腳。蕭衍這個時候向建康發布了討伐蕭寶卷的檄文。

這篇檄文列數了蕭寶卷罪狀:乃是獨夫民賊,毀棄君王之德,放縱姦邪之人。蕭寶卷小的時候就性格殘虐,老皇帝病危的時候也沒有悲傷之色,反倒是面露欣喜之色。老皇帝的棺槨還沒下葬,再看蕭寶卷就沒有一點哀傷的顏色。歡快娛樂,遊玩飲宴超乎尋常。寵幸奸佞不顧百姓死活,執迷不悟,乃至人神共憤。檄文最後勸蕭寶卷手下這些官員,要能夠看清時勢,棄暗投明,可以保證你們永享高官厚祿。反之,如果你們執迷不悟,違抗王師,大軍一到,處罰不赦。這就是所謂的「火烈高原,芝蘭同泯」。

這篇檄文,果然起了作用了。蕭寶卷這個時候,仍然聽信奸佞之言:打敗仗的原因是大臣們不用心,以致城圍不能解除,建議把他們全部殺掉。蕭寶卷準備再開殺戒。守城的征虜將軍王國珍看到蕭衍的檄文,又聽到蕭寶卷準備大開殺戒。心想甭等你殺我了,我乾脆殺你得了。於是出現開頭一幕,聯合指使宦官黃泰平、張齊發動政變,把蕭寶卷給宰了。然後王珍國把蕭寶卷人頭就送到了蕭衍手裡,蕭衍領軍開進了建康城。

蕭衍,我們知道,就是梁武帝,信奉佛教的那一位皇帝。他討伐蕭寶卷的檄文給我們留下一個帶有佛理的典故,叫作「執迷不悟」。這個詞的意思非常清楚,就是說一個人,堅持錯誤而不覺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