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南海一漁民榮獲我黨最高榮譽勳章,背後有何特殊的故事?

2021年6月29日,為慶祝我黨成立100周年,黨內最高榮譽七一勳章的頒授儀式,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總共有29人獲此殊榮。

「七一勳章」的獲得者,無一例外都是共和國的脊樑。

大合影

他們中有經歷過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的戰鬥英雄。如被稱之為「活著的黃繼光」,中學課文《誰是最可愛的人》的原型,志願軍「一級戰鬥英雄」柴雲振;得到毛主席親切接見並題詞,支前英模的傑出代表,「一等渡江功臣」馬毛姐等。

也有為新中國建設做出過很大貢獻的優秀專家。如我國首席槍彈痕迹鑒定專家,曾為「白寶山案」與「張君案」指明偵查方向,在60餘年刑偵生涯中,參與辦理1200餘起重特大案件,疑難痕迹檢驗鑒定無一差錯的崔道植等。

在這些耳熟能詳的名字里,有一個人的名字卻顯得並不那麼為人所熟知。

他叫王書茂,是海南島上的一名普通漁民,祖祖輩輩以捕魚為生,也是一名南海民兵。

王書茂

那麼這位南海漁民到底對國家有著怎樣突出的貢獻,讓他能與那些老戰鬥英雄、頂級老專家一起,獲得「七一勳章」榮譽並受到習總書記的親切接見呢?


祖孫三代「為國守海」

潭門鎮位於海南省瓊海市東部沿海,是海南省通往南海諸島最近的港口之一,也是海南漁民赴南海作業的後勤給養基地和漁獲集散地。

1956年,王書茂出生於潭門鎮潭門村一個世代以出海捕魚為生的家庭。他的父親王詩倫,是一名航海經驗豐富的漁民。

18歲那年,高中畢業後的他便跟隨父親到三沙作業,成為了一名南海漁民。

自古以來,潭門漁民就在南海漁獵,「祖宗海」是潭門漁民對南海親切的稱謂。

但是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中國的漁民在南海捕魚時,便經常遭到周邊部分國家的無理驅趕、襲擾和抓扣,強迫他們在所謂的「認罪書」上簽字。

面對威逼利誘,沒有一個潭門漁民這麼做,一次次被無理抓扣,反而激發了潭門人骨子裡的愛國之情,積極投身南海的維權鬥爭。

1985年,為發動民間的力量,更好地維護我國南海主權,潭門海上民兵連成立

王書茂

「南海民兵」是中國南海最為特殊的群體,其中絕大部分成員是南海漁民,打魚是他們在南海的主業。與此同時,他們還肩負更光榮的使命:堅決守護好南海不受侵犯,堅決維護海上主權完整,承擔南海建設、南海搜救的任務。

潭門海上民兵連成立後,29歲的王書茂聽到消息,積極主動申請加入民兵組織,並逐漸成長為南海民兵隊伍中最忠誠、最傑出的代表。

1988年,王書茂積极參与到南海島礁建設之中,他亦被稱之為「漁民建設南沙島礁第一人」,許多島礁上都曾留下他為守衛南海,奔波勞累的身影。

回憶起那段歲月,王書茂動情說道:

「我非常高興能成為海上民兵,能為守衛祖國的南大門做出貢獻。作為一名南海人,我必須擔負起保護南海、守護子孫後代的責任,這是我的光榮。」

為建設南海島礁,王書茂不僅自己主動請纓,還帶領父輩、子輩,一家三代人一起開船運送建築材料,「三代同堂建南沙」成為南海上的傳奇。

中國的南海島礁

漁民在海上漂,缺乏淡水、蔬菜是常有的事,條件十分艱苦。

許多次出海運送島礁建設材料,遇到惡劣的颱風天氣,他的木頭漁船差點被掀翻,但他始終無怨無悔。

最困難的一次運送是在某個島礁,風浪大、礁盤小,漁民輪換拉小艇,持續幹了半年。

1998年1月的某天,運送建設島礁物資的漁船突遇9級狂風,4米高海浪擊打木船。王書茂沉著指揮民兵連在船頭拋錨,船頭迎著浪頭,在海上連續漂了4天4夜,可以說是在鬼門關前走了一遭。。

在他的心中,個人安危事小,建設島礁事大。他說:「就是把命丟了,也要把黨和國家交給的任務完成好。」

2012年的南沙華陽礁的建設中,王書茂頂著南沙群島高溫、高濕、高鹽的惡劣環境,開著自己的船隻,不斷往返於潭門和南沙之間,運送石塊、鋼筋、水泥等建築材料和給養物品。

無論是炎炎烈日,還是颳風下雨,他始終如一地堅持著。

在長期運送材料的過程中,王書茂的皮膚受到高強度紫外線的輻射,但他依然堅持到將最後一批建築材料和給養物品運送到為止。現在他的臉上、身上都有高強度紫外線帶來的皸裂,對於這些傷痕,他總是微笑地調侃為「成長的印記」。

漁船運送物資

30多年來,王書茂帶領民兵連兄弟累計出動漁船800多批次運送各類建材400多萬噸,協助完成多個島礁的施工任務,為中國南海的島礁建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重大貢獻。

除了幾十年如一日,協助國家建設南海島礁外,他同時也積極投身南海維權鬥爭。

1996年的一天,某國人員欲侵犯某無人島礁,正在附近捕魚的王書茂發現後,當即停止捕魚作業,毅然帶領民兵連弟兄,堅守無人島礁7天7夜。

在這7天里,漁船虧損八九萬元,但王書茂覺得為「大家」舍「小家」是自己應該做的。他說:「守好『祖宗海』是我們的本分。」

2012年4月黃岩島事件期間,王書茂和他的船隊在黃岩島附近作業時,遭遇外國漁民船隻侵擾。面對佩帶武器、無理挑釁的外方漁民,王書茂先向他們進行口頭警告,在對方不聽勸阻,變本加厲地要衝入我國領海時,王書茂毅然下令船隊擋在外方漁船前進的方向上,阻攔他們非法越過我國領海線。

中國漁船排隊阻攔外國船隻

經過多天的周旋與對峙,外方船隻最終被迫撤離。

2014年5月,外方出動大批船隻非法強力干擾我國南海的「981」鑽井平台作業。王書茂得知後,迅速帶領10艘漁船,200餘名海上民兵骨幹連日夜兼程,趕往西沙中建島南部。

到達事發地點,在勸阻無果的前提下,他發揚中國鐵血軍人的大無畏精神,憤怒地對民兵兄弟們說:「他們不但非法侵入咱們中國的南海,居然還想破壞我們的鑽井平台,你們不怕死的跟我上!」

隨後,他親自駕駛著漁船,帶領船隊沖向對方,直接朝對方撞過去,外方非法船隻紛紛躲避,被迫逃離作業平台。王書茂英勇無畏的行為,既保護了「981」鑽井平台作業環境,又維護了我國的南海主權不受侵犯。

全家人守衛中國南海(右一王書茂兒子、中王書茂父親)

2012年,父親王詩倫臨終前,拉著王書茂和弟弟王書惠的手鄭重地交代:「你們要把祖國的事業,時時刻刻放在心上。」

多年以來,王書茂一直牢記父親的叮囑,始終把國家的任務掛在心頭。

不但如此,他也常常教育子女一定要愛國,作為一名南海的漁民,要把守衛國家領海當成自己的責任。

王書茂非常崇敬北宋愛國詩人陸遊

陸遊的詩句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便是他一生的座右銘。

獲得「七一勳章」後,弟弟王書惠告訴記者說:

「那天回到家裡後,哥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著勳章放在父親的遺照前,告祭已經故去的父親。他說這枚勳章的榮譽,屬於所有潭門的漁民。」


「生死救援」大愛無疆

自古行船半條命。海上每遇漁民遇險,王書茂總是第一個衝出來救人。

1996年冬季某天,東北季風達到7-8級,在距離潭門港20多海里的水域有1艘木船發動機出現故障,船上的20名漁民面臨著生命危險。

王書茂得知後,立即組織人手頂著強烈的季風出海搜救。在花費整整一天的功夫後,王書茂終於找到被困在海上的漁民並拖回漁船,20名遇險漁民無一人死亡,就連參與救援的隊伍也沒有出現任何傷亡。

2001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風雨,突然降臨在中業島附近海域。周遭漁民都第一時間趕到中業島避風,可就在這個過程中,突然有別國漁船意外翻沉。

王書茂看到那些異國漁民們掉入海中後,並沒有選擇袖手旁觀,而是硬生生冒險頂著風浪,奮力組織起救援工作,最終成功救起落水的十餘名漁民,體現出他「大愛無疆」的精神。

在30多年的出海歷程中,王書茂組織漁民抗擊颱風、開展生產自救120多次,救援漁民達600多人次,盡最大努力保護了漁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除全力支援南海島礁建設,積極開展海上救援外,王書茂在帶領南海漁民共同致富方面,也完全毫無保留。

「茂公」是潭門百姓對王書茂的敬稱,民兵兄弟們則一直稱他為「茂哥」。

提起王書茂,船老大、潭門海上民兵連三排排長王振福,由衷讚歎道:

「茂哥一直是我們的帶頭人,大家都相信他的話,願意跟著他干。在他的帶領下,潭門的漁船由小變大、從少到多,大家的生活也一年比一年富裕。」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王書茂擁有了一艘屬於自己的30餘噸的木船,是潭門村第一批當船主的人之一,成為當地捕魚致富的領頭人、船老大中的佼佼者。

給漁民介紹經驗

2013年,王書茂響應政府號召,第一個承包一艘850餘噸的鋼質漁船,帶頭開大船、闖遠海。

當時,很多村民擔心投入資金太大有風險,王書茂在帶頭成功緻富後,毫無私心地向村民分享承包心得,打消村民們顧慮。如今全鎮已有上百艘具備遠海作業能力的大型漁船。

王振福與民兵連三排六班班長陳則波,是被王書茂帶領致富的典型。

他們從小就跟著王書茂學開船、潛水、抓魚。如今,王振福已從一名一窮二白的漁家少年,成長為駕駛大型漁船的船長,年收入40多萬元。

陳則波也已做20多年的船長,他說:

「當年我13歲出海,還是少年,什麼都不會,不懂的事就向茂哥請教,他從來不會保留,看到我做錯的地方,便會指出來。幾十年他一直如此,對其他人也這樣關心幫助。」

「茂哥人好,是最值得我們信賴的人。」

「他做的很多事,換別人是做不來的,獲獎當之無愧。」

……

這是民兵連的兄弟們對王書茂由衷的評價。


建設美麗漁村,奔波為民發聲

出於海洋生態保護的需要,潭門鎮上百艘木質漁船需要轉產轉業。自2018年起,王書茂積極投入到休閑漁業的政策制定和宣傳推廣之中。

截至目前,全鎮已有近400位漁民分別組織成立了5個休閑漁業合作社,發展海上垂釣、民宿第三產業

如今的潭門港內,五星紅旗在大型漁船船頭飄揚,「造大船、闖深海、抓大魚」的雄心壯志變成了現實;潭門港外,漁家民宿、海上垂釣、潛水基地等蓬勃發展,潭門鎮已成為遠近聞名的南海漁業文化旅遊名鎮。

2018年,王書茂入選「100名改革開放傑出貢獻對象」名單。

同年,在黨員和群眾的擁護和支持下,王書茂被推選為新一任潭門村黨支部書記。村民們期待他帶領全村走得更好更遠。

新的崗位,有新的任務和目標。

王書茂計劃在繼續抓好民兵連訓練、做好維權任務的同時,抓住「鄉村振興」的契機,著力改善村容村貌,大力發展休閑漁業,讓這座海邊漁村更富足、更美麗、更文明。

王書茂說:「只有讓南海越來越美麗、鄉親們的日子越過越好,才無愧於『七一勳章』,無愧於共產黨員的身份。」

成為來自基層的全國人大代表後,王書茂每天頂著炎炎烈日,挨家挨戶地走訪漁民,為即將提交給全國兩會的建議,徵求漁民們的意見。

王書茂的話很樸素,他說:「我作為一名來自漁村的人大代表,在走訪基層的過程中多流點汗,多走點路,來自基層的聲音就能多一些。」

年過六旬的王書茂對電腦操作不熟練,他當選代表後,專門準備了一本收集漁民意見的履職記事本。

在基層走訪時,他會將了解到的情況一字一句記下,再根據這些走訪內容寫下建議,充分修改後工整地寫在記事本上。

每年去北京參會,王書茂都會帶著這本記事本。

2019年,王書茂的履職記事本上除每年都在關注的開展休閑漁業、加快漁民轉產轉業等話題外,又多了一項關於加大打擊「套路貸」力度的建議。

他說:「我來自農村,平日里接觸的大都是淳樸的漁民和農民。在去年的走訪過程中,了解到不少農村家庭被『套路貸』害得家破人亡,心裡就有了在全國兩會上提出這條建議的想法。」

翻開那本厚實的履職記事本,幾年來他在全國兩會上提出的各項建議,得到了國家有關部委的重視,並及時收到了反饋。

這位樸實的漁民老人,是一位默默奉獻的「平凡英雄」。

2018年,黨中央授予他「改革先鋒」稱號,並獲評「海洋維權的模範」;2019年,獲得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全國見義勇為模範」;同年,被授予「最美奮鬥者」稱號;2020年,獲得「全國雙擁模範個人」稱號;2021年,更是被黨中央授予「七一勳章」。

面對這些榮譽,這位樸實的老人表現得非常謙虛,他說:

「我的文化水平不高,獲得國家榮譽,當選全國人大代表讓我感到自己肩上的責任重大,也讓我深刻感受到要努力加強自身的學習,為基層的普通老百姓作出更大的貢獻。」


結語

沒有戰火紛飛的驚心動魄,沒有跌宕起伏的傳奇人生。

他一生矢志不移,為奮力守衛中國的南海,為家鄉人民的幸福生活,為祖孫三代的家國情懷,艱苦奮鬥、無私奉獻,譜寫出一部絕不平凡的平民讚歌。

這位樸實的漁民老人用行動證明,只要堅定理想信念,平常時候堅持下來、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難關頭豁得出來,每個普通人都能夠在民族復興的偉業中為國家和人民建功立業。

王書茂是一位來自人民、植根人民,默默奉獻的平凡而偉大的英雄



—— THE END ——


如果喜歡別忘點個【關注】

或者也可【點贊】【評論】

歡迎【收藏】【轉載】

謝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