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逝世之後,江青讓張玉鳳交出保險柜鑰匙,張玉鳳如何應對?

前言

毛主席逝世之後,江青讓張玉鳳交出毛主席的保險柜鑰匙。

要知道,毛主席的保險柜里放著絕密材料,這些材料涉及國家利益及一些高級領導的命運,毛主席生前之所以把保險柜鑰匙交給張玉鳳,就是信任她能妥善保管及嚴格保密。

此外,張玉鳳是毛主席晚年生活的最重要的見證人之一,也是能自由進出毛主席房間的二人之一(另一位是護士孟錦雲),無論是高級領導來商討國家大事,還是親朋好友來拜訪探望,都要經過她們的通報之後,方能決定是否接見。

起初,張玉鳳只是一名普通的列車員,由於後來擔任毛主席的秘書,讓她有了一段不同尋常的經歷,也讓她成為了受世人矚目的人物。

那麼,出身貧寒的張玉鳳,是如何成為毛主席的秘書呢?又是什麼,讓她頗受毛主席的信任?她,到底具備了哪些優秀的品質和能力呢?在面對江青索要保險柜鑰匙時,她又是如何應對的呢?

家境貧寒懂珍惜,能力出眾獲機遇

張玉鳳的童年是十分艱苦的,也正是這段艱苦的經歷,讓她自小就懂得珍惜的意義。

自1944年出生以後,張玉鳳就和父母及兄弟姐妹生活在牡丹江市郊外的一間簡陋的平房裡。

為了養活全家,父親一人挑起了賺錢養家的重擔,其日子過得十分清貧。

為了湊齊學費,年幼的張玉鳳就到家附近的工廠垃圾堆里撿拾煤渣,然而貧寒的家境,並不能持久地供她讀書。

輟學後,張玉鳳四處尋找打工的機會,但十多歲的她卻屢屢碰壁,直到1960年牡丹江鐵路系統的一次招聘,讓她擺脫了生活的困窘。

然而,這次招聘,也改變了她今後的人生命運。

成為一名普通列車的餐車服務員後,張玉鳳倍感珍惜,她在工作中認真負責,踏實肯干。之後,業務能力突出的她,被鐵道部專列處選中,擔任中央首長專列的服務工作。

可以說,張玉鳳的兩次中選,除了一小部分幸運之外,更多地取決於她純樸的品質和出眾的能力,而這次被選中到專列上工作的機會,也為她日後見到毛主席創造了機緣。

性格開朗討人喜,吃苦耐勞受重用

在專列上工作,跟在普通列車上不一樣,它需要列車員具備更高的素質和毅力,這對張玉鳳而言,不僅是一個挑戰,還是一個機遇。

工作中,張玉鳳不僅要端水送飯、保持車廂的整潔,還要在冬天兼顧著燒鍋爐,只要出發的命令一到,專列就會立即駛出,然而她最初並不曉得,自己所在的竟是毛主席的專列。

因為,張玉鳳剛開始只負責毛主席隨行人員的車廂,但她怎麼也不會想到,未來的一天,她會見到偉大的領袖毛主席。

那天,毛主席在站台上散步,正好遇到張玉鳳,便上前親切地問她的名字。

看到敬愛的毛主席,張玉鳳瞬間怔住了,她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激動地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看到張玉鳳驚慌失措的表情,毛主席沒有離開,和藹且耐心地等待著。

平復一番緊張的心情後,張玉鳳鼓足勇氣,大方地說出了自己的名字。

膽怯而不缺勇氣,緊張又不失禮儀,張玉鳳談吐有度的話語,給毛主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此,張玉鳳被調到毛主席的車廂工作。

工作時,張玉鳳十分細心,不管什麼時候,她都從不鬆懈,把車廂布置得既整潔,又溫馨,受到毛主席的好評。

有時,毛主席因一些公務感到煩悶,張玉鳳便和毛主席說說話,講一些有趣的事情,給沉悶的車廂帶來了歡聲笑語。

1969年,毛主席視察大江南北,張玉鳳出勤3個月才回到北京。不久,專列又執行任務,這一趟在外一連跑了6個月,張玉鳳回到家後,不滿2歲的孩子已經不認識媽媽了。

也正是因為張玉鳳這份吃苦耐勞的精神和活潑開朗的性格,在幾年裡專列乘務員換了一批又一批的情況下,張玉鳳卻始終被留在毛主席的專列上工作。

心中常懷感恩心,細緻入微考慮周

對於毛主席,張玉鳳除了崇拜和敬仰,還有一份感激與報答,她從來沒有覺得自己是在幫毛主席做事,而是抱著一顆赤誠的感恩之心認為,是毛主席給了她一份難能可貴的工作機會,是國家將她從貧困的泥沼中拉了出來。

1970年,跟著毛主席走遍大江南北的張玉鳳,接到了前往中南海擔任毛主席生活秘書的調令,對於這次突如其來的工作調動,張玉鳳感到莫大的意外。

因為在眾人心中,能夠擔任毛主席的生活秘書是一份崇高的榮譽,更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工作,而張玉鳳怎麼也不會想到,那個被選中之人正是自己。

張玉鳳沒有猶豫,她知道,照顧好毛主席是她的神聖職責,也是在為黨、為國家奉獻自己的力量,她十分珍惜這份新的工作。

然而這份工作,對張玉鳳來說,不僅是一個新的挑戰,同時也是一個新的機遇。

1971年,毛主席患上了肺炎,時常因咳嗽不止難以入睡,甚至無法平躺而靠坐在沙發上。

張玉鳳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她找來相關書籍,自學護理知識,遇到不懂之處時便向醫生求教,即使再難理解的醫學術語,她都硬著頭皮去記,其意義就是想幫毛主席減少痛苦。

為了毛主席的健康,醫生也一再叮囑,要讓毛主席按時就餐,可毛主席卻時常因工作讀書而忘記吃飯,這讓張玉鳳很是焦急。

於是,張玉鳳就想盡辦法勸說,有時情急之下,她還會拿走毛主席的筆和書,眼睜睜地看著毛主席把飯吃完,才肯原物奉還。

就這樣,張玉鳳在中南海無微不至地照顧著毛主席的起居,毛主席也非常認可她的工作。然而,兩人也有「鬧不愉快」的時候。

有一次,毛主席因接待客人而耽誤了休息,張玉鳳便嫌客人待得太久顯出不悅。

客人走後,毛主席批評了張玉鳳,張玉鳳便賭氣離開了中南海,直到在家待了20多天後,才被毛主席派的車接回中南海。

事後,張玉鳳感到深深的自責,毛主席也原諒了她,因為毛主席知道,張玉鳳是在替他著想。由此可見,毛主席對張玉鳳是既寬容,而又依賴。

履行職責是使命,默默承擔無要求

從1971年開始,毛主席的健康每況愈下,這給護理工作增加了不小的難度,張玉鳳也由此更加細心,生怕有任何一絲疏忽。

然而,毛主席很多時候是白天休息,晚上工作到凌晨,由此張玉鳳也就隨著毛主席的作息而調整。

那時,張玉鳳的孩子還小,工作和家庭都要兼顧的張玉鳳,便在毛主席白天休息時返回家裡,儘管路途有些遠,但她寧可犧牲休息時間也要回家喂喂孩子,做做家務,照顧婆婆。

從這些可以看出,張玉鳳不僅是一名認真負責的生活秘書,還是一位體貼入微的賢妻良母,她傳承了中國女人的傳統美德。

對於張玉鳳的辛苦,毛主席也是看在眼裡,感動在心裡,他多次詢問張玉鳳家裡的情況,問她生活中有沒有困難,而每次張玉鳳都微笑地謝過毛主席,沒有提過任何要求,即使在她後來第二次懷孕後,她都「倔強地」堅守在工作崗位上。

那是1973年7月31日建軍節前夕,其他軍隊編製的服務人員都已回家準備過節,張玉鳳卻留了下來。

當天傍晚,張玉鳳突然感到產前陣痛,但她依然強忍著做完了毛主席起床後的準備工作,當毛主席得知情況後,立即派車把她送到醫院。

產後在家休息的張玉鳳,已是兩個女兒的母親,此時有人勸她離開中南海,找一份輕鬆的工作,一則可以照顧孩子,二則還能享受天倫之樂。

可是,張玉鳳卻不為所動,她克服種種困難,在產後一個月就回到了工作崗位,因為她知道,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服從組織安排是她的神聖使命,在偉大領袖身邊工作,更是一份光榮與自豪。

後來,有一位高級領導評價她說:「張玉鳳是代表共產黨人照顧毛主席的生活。」

忠誠刻苦擔重任,謙虛謹慎評價高

從最初當上毛主席專列的列車員,到擔任毛主席的生活秘書,每一段經歷,都讓張玉鳳始料未及,然而讓她更加意想不到的是,1974年她又被任命為毛主席的機要秘書。(1973年,毛主席的機要秘書徐業夫患病,張玉鳳臨時代替他機要秘書一職,1974年徐業夫去世,張玉鳳被正式任命為毛主席的機要秘書。)

與生活秘書一職相比,機要秘書是一份更加重要且關鍵的工作,要做好這份工作,不僅要有堅定的政治立場,還要有敏銳的洞察應變能力,無論在何等情況下,都要經得住考驗,守得住秘密。

可以說,機要秘書一職,對張玉鳳而言,是一項更高的挑戰。

從擔任機要秘書的那天起,張玉鳳是身兼二職,她不僅要照顧毛主席的生活起居,還要陪同毛主席接見外賓,幫助毛主席整理文件、電報、信函,記錄毛主席的言談語錄。

期間,為了彌補知識上的空缺,張玉鳳就利用休息時間刻苦學習,在短時間內掌握了機要秘書的工作流程,成為了毛主席處理公務的左膀右臂。

此外,作為毛主席的機要秘書,自然少不了跟其他領導接觸的機會,每當遇到領導,無論職位高低,張玉鳳都保持謙遜有禮的態度,在待人接物及禮數交往中,深受眾多領導的好評。

對毛主席來說,除了細緻周到地幫助他工作以外,還有一點也至關重要,那就是忠誠。

對於這一點,張玉鳳做到了。

工作中,張玉鳳時常會接觸到一些國家機密,但她從來不向外界透露,即使是毛主席平日里的言談和吩咐,她都守口如瓶,沒有毛主席的允許,她絕不會向外人提及一個字。

因為張玉鳳知道,忠於毛主席,就是忠於黨和國家,而她的這份忠誠之心,也加深了毛主席對她的信任。由此,毛主席便將保險柜鑰匙交予張玉鳳保管。

細緻果斷考慮周,遇事機智化危機

1974年,毛主席患上了白內障,視力明顯下降,迫切需要手術治療,但由於毛主席事務繁忙以及眾人擔憂手術的風險等因素,手術的安排就一拖再拖,張玉鳳也就每天耐心地給毛主席讀書讀報。

看到毛主席因眼疾所帶來的痛苦,張玉鳳心裡非常難受,她找到主治醫生唐由之,詢問手術的成功概率及風險,唐由之綜合分析之後,給了她一顆「定心丸」。

1975年7月的一天,張玉鳳見毛主席睡醒後精神狀態很好,便徵求他是否願意做手術的意見,毛主席欣然接受,於是張玉鳳立即找來醫生,在醫生評估各項指標合格後,為毛主席實施了眼部手術。

幾天後,當毛主席摘下蒙在眼睛上的紗布時,他清晰地看到了熟悉的房間,看到了熟悉的面孔,這時,毛主席激動地流下眼淚,因為他有一年多不能讀書寫字了。

顯然,在幫助毛主席恢復視力這件事上,張玉鳳的果斷乾脆,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如果不是她提前籌備並看準時機,毛主席的視力恢復,恐怕要拖得更晚。

為此,毛主席非常感謝張玉鳳。

1976年7月,唐山大地震,張玉鳳感到晃動後,拚命地跑到毛主席的床前,保護毛主席。此時,毛主席的身體非常虛弱,不能輕易挪動。

就在大家慌亂中想辦法將毛主席轉移到安全地方的時候,張玉鳳急中生智,她找來一張大床單,和其他幾人將四個角拽住,懸空擋在毛主席的上面,目的就是防止房頂墜落下的物體傷到毛主席。

可以說,正是張玉鳳的果斷和機智,幫助毛主席度過了難關,化解了危機。

關鍵時刻顯立場,默默陪伴是真情

晚年的毛主席時而感到孤獨,甚至有時連一個說話的人都沒有。

大兒子毛岸英犧牲在朝鮮戰場上;小兒子毛岸青因早年遭遇磨難導致身體不好,需要安心靜養;大女兒李敏組建了自己的家庭,不能經常陪伴在父親的身邊;小女兒李訥在離婚後身體和精神不適,獨自帶著孩子生活。

為了化解毛主席這份因思念與孤獨所帶來的傷感,張玉鳳在徵求家人理解之後,把更多的時間留在了中南海,有時連續十幾天,她都沒有回過一次家,直到毛主席病危,她都一直精心地照顧著毛主席,後來才由醫療特護人員代替。

其實,毛主席早已將生死看淡,他曾多次對張玉鳳說:「我去世後,每年到我墳上看看我。」

每逢聽到毛主席這般話語,張玉鳳都會黯然傷感,因為在她心中,毛主席不僅是偉人,是領袖,是長輩,更像是父親。

同樣,表面上張玉鳳是毛主席的秘書,實則毛主席早已將她如女兒一樣對待。多年裡,兩人彼此建立了深厚的情誼。

1976年9月9日,曾在天安門城樓上向全世界莊嚴宣布「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的偉大領袖毛主席逝世了,張玉鳳悲痛萬分。

毛主席逝世後,江青以個人名義及整理毛主席遺物的理由,讓張玉鳳交出毛主席的保險柜鑰匙。

張玉鳳意識到,毛主席的保險柜里存放著絕密材料,這些關乎黨和國家的利益,需慎重對待,並嚴格依照組織原則和條例處理,所以她立場堅定地對江青說:「主席留下的一切,都是黨和國家的財富,若要處理,必須經過華主席批准。」

可以看出,作為黨員且身為毛主席機要秘書的張玉鳳,在關鍵時刻所表現出來的堅定立場,她顧全大局,堅守職責,忠誠地履行著對毛主席的承諾。

淡泊名利嚴律己,甘於平凡境界高

毛主席逝世,讓張玉鳳的心久久不能平靜,她帶著對毛主席的緬懷離開了中南海,調回鐵道部,繼續在平凡的崗位上工作。

在此期間,張玉鳳從來不以「毛主席秘書」的身份自居,更沒有向組織上提出任何要求,她嚴於律己,淡泊名利,直到退休後,她都過著為人低調,平凡樸素的生活。

毛主席的教誨,張玉鳳銘記於心;毛主席的囑咐,張玉鳳遵照履行。每年,她都會來到毛主席紀念堂,看望「曾經給她工作機會,教她讀書寫字,將她從貧苦的泥沼中拉拽出來,且如女兒一般對待的」偉大領袖毛主席。

結語

張玉鳳,一個質樸善良的女人,她用自己的勤懇和忠誠,伴隨著毛主席度過了十幾個春夏秋冬。

作為列車員,她勤勞樸實;作為秘書,她盡職盡責;作為黨員,她永葆忠誠,哪怕歲月流轉,她都不忘初心,在默默奉獻之後又甘於平凡,這就是閃爍在張玉鳳品行里的光輝,這也是她之所以能從一名普通列車員走上領袖秘書之路所具備的優秀品質。

歲月飛逝,時代更迭,萬事萬物都在發生著變化,但張玉鳳的精神,永遠都不會過時。

感謝閱讀,歡迎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