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佩洛西訪台事件的不斷發酵,台海局勢變得愈發緊張,中國政府在如此背景下以大規模軍演和經濟制裁等手段,向台獨分子嚴正聲明:「一個中國」的原則不可侵犯!
對於「以外謀獨」和「以武謀獨」的台獨勢力,中國向來是不客氣的,並用行動表明了「統一解放」的決心。
可在此關頭,有一些台灣的政客卻拎不清現狀,對事物的本質缺乏嚴重認知。
例如其中一位名叫鄭麗文的就在媒體上公開表示:
「台海兩岸一旦開戰,大陸會被台灣拖垮一半的國力,經濟起碼要倒退三十年。」
聽聞此言,眾人在紛紛調侃是梁靜茹給她「勇氣」的同時,也對這位政客的過往經歷進行了深扒。
此人早期「支持台獨」,中期大罵「台獨」是「騙局」,後期更是怒懟民進黨成員是「臭肉」。
看到這裡,就不由讓人產生了一個疑問:鄭麗文的政治態度究竟是什麼?
她這句話的背後,又有什麼含義?
早期經歷
1969年,鄭麗文出生於台北。
受於當時政治環境的影響,鄭麗文從小便想一心從政,長大後更是成功考入了台灣大學法律系。
學生時代的她積极參加各種運動,不但擔任過台灣大學「論壇社」的社長、「新生代國家安全論壇」的召集人,還與前民進黨台北市黨部執行長駱武昌共同參加了「野百合學運」。
在這段時間,鄭麗文的政治態度是「台獨建國」,她信奉民進黨新潮流派系,覺得國民黨的政治理念過於「守舊」。
當然,這其中有大環境因素,也有駱武昌的原因。
在一起搞運動的這段時間內,二人因政治理念相合,再加上整日朝夕相處,慢慢便互生了情愫,走到了一起。
從台大畢業後,鄭麗文選擇了到美國費城坦普大學法學系進修,並取得了法學碩士學位。
在這期間,由於她外形條件較好,身材曲線不錯,被美國的星探看上,想要找她做專業模特。
可鄭麗文一心走上政壇,所以便直接拒絕了邀請。
回到台灣後,鄭麗文出於對李登輝「政治黑金」的厭惡,決定加入民進黨,實行自己的「台獨」夢想。
因佔了外形條件和出國留學經歷的優勢,鄭麗文很快在政壇站穩腳跟,並因犀利的言語,深得民進黨的大佬喜愛。
1996年,不滿30歲的鄭麗文正式當選民進黨第三屆「國大」代表,參與到了台灣憲法的修訂。
這種殊榮對於年輕的女子來說並不多,而她剛好便是其中一個。
鄭麗文發言用詞潑辣,雖然有出國深造的經歷,但絲毫不影響其「大嗓門」的犀利言語。
這對於她來說是一把雙刃劍,一面對外,一面對內。
她憑藉這種風格,在民進黨中晉陞的速度很快,一舉成為民進黨里屈指可數的人物。可在享受風光的同時,這也導致她在國民黨中口碑很差,得罪的人很多。
1999年,台灣本地綜藝節目《火線雙嬌》的想法被提出,節目核心以「政治內幕」為主,而其中除了「勁爆」的消息之外,最重要的便是吸睛。
鄭麗文無論政治經驗還是外形條件,都非常符合他們的要求,於是雙方一拍即合,節目正式成立。
該節目自從上線之後便深得島內百姓關注,其不僅是因為有兩個美女可以看,更多的是這兩個美女的言辭非常犀利,常常爆料出很多「大膽」的內幕消息,並且吐槽起來絲毫不留餘地。
在這種條件下,鄭麗文的名字被台灣民眾所熟知,而她的政治野心也在觀眾的讚賞中生根發芽。
2001年立法機構選舉,鄭麗文進行了公開參選,可由於沒有得到黨內提名,最終只能落選。
這件事讓她對民進黨心生芥蒂,更是對陳水扁感到不滿。
於是在之後的《火線雙嬌》節目上,她多次利用新聞媒體人的身份大肆批判民進黨的醜聞,導致島內百姓對民進黨當局產生不滿。
此事之後,民進黨的高層對鄭麗文採取了開除黨籍的手段。不過根據鄭麗文本人的說法,是她不屑與這些「腌臢潑貨」同流合污,說他們已經偏離早期的政治路線,與自己的理念不符,所以主動選擇了退出。
事後當有媒體問起此事時,她當眾說道:
「我年輕念大學的時候,就是一個『台獨基本教義派』,但是我忽然發現,這全部都是謊言,原來所有主張『台獨』通通都是假的,台獨是騙人的。」
至於具體如何,各說各有理,但可以肯定的是,她與民進黨鬧掰了。
從「台獨」到「反台獨」需要幾步?
鄭麗文的政途到此為止了嗎?在當時人們的眼中至少是這樣的。
可這並不是鄭麗文想要的,她需要換一個身份,重新實現自己的政治夢想。
於是在離開民進黨之後,她選擇了到英國讀書,取得了劍橋大學的博士學位。
在這期間,她重新考慮的民進黨的現狀以及兩岸關係的同異,最終放棄了「台獨」的觀念。
至於這個觀念是真放棄還是假放棄,這個只有她本人知道,只是她想要重新從政,就不能繼續「獨」下去。
這和台灣的黨派有關係。
台灣的黨派很多,但主要分成民進黨和國民黨。
民進黨是頑固的「台獨」份子,不承認「九二共識」,企圖抱住美國大腿「以外謀獨」,主張台獨建國。
在1999年民進黨通過《台灣前途決議文》之後,他們明面上淡化台獨主張,實際上卻在提出了狹隘的「台灣意識」,通過更改學生歷史課本,打造「失憶工程」,潛移默化中完成去中國化,從而激化民族矛盾,挑撥兩岸對立。
這群人的黨旗以綠色為主色調,故稱作綠營。
綠營代表人物陳水扁
而國民黨大家自然知曉,不過他們和民進黨不同的是,在兩蔣和李登輝時期國民黨曾主張過兩岸統一,他們支持「九二共識」,但在此基礎上又增加了「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理念。
當然,這其中的「一中各表」我們根本不承認,畢竟只有一個中國,那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而因為國民黨黨徽是藍色的,所以得名藍營。
藍綠之間「撕逼」不斷,常常在會議上吵得不可開交,頗有菜場大媽罵街的架勢。
藍營代表馬英九
交代完背景後,我們回到現在。
鄭麗文想要實現自己的政治夢想,便要改變以往的「台獨」想法,加入國民黨。
而在機緣巧合之下,經朋友介紹,鄭麗文認識了國民黨主席連戰,並在見面次數增多後,她與連戰夫婦的關係越來越好。
鄭麗文向連戰吐槽了民進黨的亂局和黨內人員的貪污腐敗,其用詞之犀利,深得連戰之心。
但實際上此時的鄭麗文還並不是國民黨的成員,她真正加入國民黨的時間是在2005年,並且還是由連戰親自邀請加入的。
2005年,在中國國民黨主席選舉後,馬英九接任國民黨主席的職務,鄭麗文被升為文傳會主委。
她這種缺乏資歷直接成為黨務一級主管的人,無論何時都不多見。當然,這和她的文憑和自身能力是分不開的。
在她擔任文傳會主委的這段時間裡,她把工作做得非常出色。
當時國民黨因為一直被民進黨打壓,所以長期在選舉方面的得票率都不盡人意,而經過鄭麗文的主持後,無論是遊行還是造勢獲得了滿意的效果。
馬英九對大陸的態度上提出「三不」政策,即「不統不獨不武」,而鄭麗文的態度也剛好如此。
她反對台獨,但也沒有公開支持過兩岸統一。
2007年,馬英九在備戰新一輪台灣大選時被民進黨爆出醜聞,說他在台北執政時私自挪用大量公款。
在這件事上,馬英九的選擇非常高明,他沒有選擇爭辯,反而主動辭去了國民黨主席的職務,只留下一句「法律會證明清白」的話。
以不變應萬變,這波既是感情牌,又是把弄人心的手段。
馬英九
這種方式讓鄭麗文有了極大的操作空間,她利用媒體大肆宣傳這是民進黨的陰謀,是為了破壞國民黨競選,還說民進黨只顧自己貪污腐敗,完全不管台灣人民是否過得真的好。
最終,在輿論的壓力下和政治的考量中,馬英九被無罪釋放。
2008年,鄭麗文憑藉潑辣的性格和鋒芒畢露的作風以及犀利的言辭,為國民黨爭取了大量選票,一舉讓馬英九在台灣大選中成功獲得執政權。
鄭麗文敢吵、敢罵、不服就噴的行事風格,讓她成為了藍營的一把利劍,而她也被媒體稱作「藍營女戰神」。
大陸倒退30年?
鄭麗文在兩岸問題的立場是「不統不獨不武」,和馬英九的理念相同。
她認為保持兩岸和平發展的關係更有利於推動雙方的經濟發展,兩岸交流也更加便利。
但實際上這還是「台獨」或「獨台」的變種,統一是大勢所趨,是人心所向,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經途徑之一,任何妄想分裂祖國的圖謀都是不切實際的。
所以對於鄭麗文所說的話,我們必須要辯證分析。
前段時間佩洛西訪台的舉動,讓台當局領導人蔡英文有了一絲幻想,雙方一個「誤給台獨希望」,一個「誤以為抱上了大腿」。
可這種做法得到的結果只有一個,那就是刺激中國政府,加速兩岸統一的步伐。
對此,鄭麗文在做客台灣訪台節目時說道:
「美國是拿台灣刺激大陸,恨不得讓大陸打台灣,讓他們把台灣打爛了,大陸也會被台灣拖垮一半的國力,經濟起碼要倒退三十年」。
這句話只看前半句的話沒錯,中美博弈中台灣一直都是美國的旗子,美帝利用台灣做牽制,不斷插手我國內政,阻礙我國統一,而此行為很大的概率就是試探我國政府的反應。
但後半句大陸被台灣拖垮,經濟倒退三十年卻是絲毫不切實際。
根據媒體訪問台灣青年對戰爭勝負的預測,大多數人給出的結論都是三天或七天就會拿下台灣。
台灣著名學者郎咸平曾在演講中說過,80年代時他是金門前線的排長,當時他就對手下的士兵說,只要兩岸開戰他第一個投降,甚至還要提前穿上白內褲。
這並非是他性子軟弱,而是他對雙方軍事實力有清楚的認知。
中國人民解放軍
就拿軍費來講,台灣的是107.25億美元,這個數字乍一聽很多,可我們的軍費是1320億美元,僅次於美國。
這個數字上不僅是人數裝備上的壓制,更是技術上的降維打擊。其碾壓程度,拉出一個軍區進行解放戰爭都算是瞧得起台灣本土軍隊。
而鄭麗文之所以有這種觀念,其根本原因還是對大陸不了解,當然,其中肯定還有政治成分所在。
前台灣陸主委蘇起說過:現在的台灣青年對大陸發展根本不清楚,對美國更是知之甚少。
台灣青年認為在美國的援助下台灣的武力可以與大陸相互制衡,認為美國對台灣的態度就像是對紐約一樣重視。
可實際上這就是「台獨勢力」淡化中國歸屬感,去中國化的結果,他們讓台灣部分人群變得無知且自大。
所以無論是蔡英文也好,鄭麗文也罷,他們都是將台灣無知青年的選票當做政治籌碼。
只是一個人希望「台獨」,一個人希望「維持現狀」罷了。
不過歷史的腳步不會因為這些人而停止,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更不會因為他們而結束,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領土。
結語
和平和解放並不衝突,但島內的和平生活不能成為「台獨」份子的擋箭牌。
鄧公在世時曾說過:統一問題晚一些解決無傷大局,但不能排除使用武力。
和平統一是人心所向,可若是有人企圖趁此侵犯我國內政,阻礙中國統一的歷史任務,那就是全國人民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