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聽了毛澤東的,
就把一盤死棋給盤活了?
紅軍時期的毛澤東
當初,
毛澤東帶著秋收起義部隊上了井岡山,
開創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在途經三灣的時候對部隊進行了著名的「三灣改編」,
初步創建了一支聽黨指揮的人民軍隊。
朱毛會師後,
雖然也幾經挫折,
但紅軍在毛澤東和朱德的領導下取得了連續三次反「圍剿」的勝利,
在敵人的「圍剿」中反倒迅速發展壯大,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一片欣欣向榮。
誰知道此時中央領導人的更迭,
給毛澤東和他領導的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帶來直接的打擊和挫折,
以王明為首的「左」傾中央粗暴否掉了毛澤東的正確路線,
所幸的是,
第四次反「圍剿」在周恩來和朱德、王稼祥的指揮下,
沿用毛澤東「誘敵深入」的戰略而大獲勝利,
紅軍又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壯大。
但隨著蔣介石發動第五次「圍剿」,
紅軍和中央革命根據地的不幸就來臨了——
博古作為王明「左」傾中央的代言人的具體執行者來到蘇區,
他以德國人李德直接取代了毛澤東和周恩來、朱德等人的軍事指揮權,
在博古和李德的瞎指揮之下,
把此前毛澤東等人摸索出來的游擊「十六字方針」棄之不用,
改而採用與佔據明顯優勢的敵人進行正面硬剛的打法,
這都是李德把蘇聯的戰法全盤照搬過來的,
這是完全不適合中國革命實際的自我毀滅的打法,
很快就把本來發展到了鼎盛時期的紅軍拖入深淵。
博古和李德做了此前蔣介石想要做而做不到的事情,
紅軍接連失利,
蘇區的範圍在敵人的強勢進攻下迅速萎縮,
到了最後,
紅軍面臨著被敵人「包餃子」剿滅的絕境,
在這種形勢下,
紅軍不得不撤出蘇區,
以尋求一線生機。
在整個第五次反「圍剿」過程中,
博古和李德一再拒絕接受毛澤東數次提出的能使紅軍起死回生的正確建議,
他們就這樣把紅軍逼到了絕路上去了。
紅軍時期的博古和李德
尤其是血戰湘江後,
博古和李德在撤退中又犯了「逃跑主義」的嚴重錯誤,
致使紅軍在湘江一戰直接減員50000餘人,
紅軍從86000多人銳減為30000多人。
人人都看得到如此殘酷悲慘的結局,
紅軍直接減員三分之二,
這在以前從來沒有過如此慘重和憋屈的失敗啊!
以前毛澤東領導紅軍跟敵人較量的時候,
哪怕是第三次反「圍剿」時敵我兵力對比是10比1的嚴峻形勢下,
毛澤東都能以吃小虧換來佔大便宜的結局,
最終成功粉碎了敵人的第三次「圍剿」。
大家都看得到,
這就是博古和李德等人與毛澤東之間存在的巨大差距——
以前跟著毛澤東,
仗越打越順,
紅軍越打越壯大;
現在跟著博古和李德,
仗越打越慘,
紅軍越打損失越慘重,
再這樣打下去,
只怕這30000多人也保不住了!
大家都不是傻子,
當初參加紅軍鬧革命是為了讓天下窮苦人有更美好的未來,
而不是毫無意義地在戰場上送死!
在這種情況下,
紅軍上上下下都強烈要求更換領導人,
紅軍再被博古和李德這樣指揮下去,
這30000多人只怕最終都只能是送死的命運!
毛澤東從長征開始,
就和王稼祥、張聞天一路同行,
王稼祥能夠隨軍長征是因為毛澤東仗義執言爭取來的,
他本來就對毛澤東的軍事能力非常佩服,
因而他是堅決支持毛澤東的。
而張聞天因為在政府工作中與毛澤東多有接觸,
也對毛澤東產生了越來越多的理解和敬佩,
贏得王稼祥與張聞天的支持對毛澤東來說非常重要。
此時紅軍已經主要由周恩來負責指揮了,
博古和李德仍然堅持既定計劃要同賀龍部隊會合,
蔣介石早已察覺到了紅軍的這一意圖,
迅速調集20萬軍隊布置好了嚴密的包圍圈,
就等著紅軍往裡面鑽了。
對博古和李德的主張,
周恩來沒有提出異議,
但毛澤東則提出,
部隊應該放棄原定計劃,
向西到敵人力量薄弱的貴州去,
堅決不能再往北走了,
往北走就是自己送進敵人的口袋裡去!
長征中的毛澤東和周恩來、博古(右一)
在這關鍵時刻,
周恩來接受了毛澤東的意見。
這就意味著紅軍的命運開始發生轉變了,
已經開始從絕路上開始扭轉了。
當大家都不知道紅軍該往哪裡走才能絕處逢生的時候,
是毛澤東站出來給大家指明了方向,
正像此前井岡山時期那樣,
紅軍的發展和根據地的壯大都是毛澤東摸索出來的方向和道路,
而且這個方向和道路是被毛澤東證明了是正確的。
現在同樣如此,
紅軍在博古和李德的錯誤指揮下已經瀕臨絕境了,
面對蔣介石的重兵包圍,
怎樣才能跳出他的包圍圈?
歷史這時候再次把毛澤東推向了前台,
因為只有毛澤東知道怎樣才能帶領大家跳出蔣介石的重兵包圍圈。
紅軍接下來該往哪裡走?
最後由博古、周恩來、張聞天、毛澤東、王稼祥和李德開會來決定,
王稼祥和張聞天都支持毛澤東的主張,
周恩來也接受毛澤東的主張,
博古受到失敗的沉重打擊已經六神無主,
不堅持自己的觀點了,
就這樣,
會議最後決定西進貴州。
毛澤東此時並沒有成為紅軍的主要領導人,
但這時候,
他已經出手撥轉了革命的航向,
他的手已經扶在了革命這艘巨輪的舵上了。
這次聽了毛澤東的話,
紅軍一路西進,
果然並沒有遇到太大的阻力,
再也沒有像前面那樣被敵人重兵攆著跑了,
大家都鬆了一口氣。
稍微放鬆下來,
博古又提出北上與賀龍會合,
因為他仍然不死心紅軍的指揮權從他手裡溜掉,
李德也趕緊附和博古的主張。
毛澤東仍然主張繼續向西進軍,
周恩來再次面對在兩種不同的意見中作出抉擇。
周恩來這次對李德一貫不尊重中國人的態度爆發了怒火,
他甚至拍案而起和李德翻臉了。
其實這是一個重大信號——
表明他越來越在內心選擇了接受毛澤東的意見。
最終繼續聽從了毛澤東的意見,
瀕臨絕境的紅軍迎來了難得的生機,
紅軍這一盤死棋被毛澤東盤活了!
紅軍按照毛澤東的主張揮軍西指,
敵人的部署全被打亂,
紅軍一路小勝不斷,
一掃低迷的士氣,
大家都逐漸振奮起來,
隊伍甚至還得以換上了新軍裝。
1935年元旦,
紅軍繼續根據毛澤東的主張向西進軍,
搶渡烏江、攻佔遵義,
召開遵義會議,
取消了李德的軍事指揮權,
黨內的力量逐步向毛澤東靠攏,
越來越多領導人站到了毛澤東這一邊,
王稼祥提出要從組織上把毛澤東推舉為黨的領袖,
張聞天也同意王稼祥把博古和李德轟下來的意見,
張聞天說了一句非常經典的話——
毛澤東同志打仗有辦法,
比我們有辦法,
我們是領導不了啦,
還是要讓毛澤東同志出來!
參考資料:
《毛澤東傳》: 金沖及著 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
《雄才大略的統帥》 張琦編著 中共黨史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