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有諸多姓氏的帝王,為何中國第一大姓的卻很少出現?

  • 引言:

在《百家姓》書中記載著姓氏排名,開篇語大家幾乎都不陌生:趙錢孫李,周吳鄭王。當時這一排名是作者在宋代皇帝的統治下寫的,皇帝的姓氏就是「趙」,為了表示尊貴地位百家姓的開頭用了皇帝的姓氏。而吳越國的國王姓錢,所以「錢」氏排在第二位,再往後看第三位是宋朝皇帝的正妃姓「孫」,第四位「李」姓則是因為南唐國主姓李,所以當時的排列順序,完全權貴們的寫照。然而隨著時代的更迭,第一大姓早已悄然改變。2014年我國進行姓氏統計,「王」姓人口與「李」姓不相伯仲,但人口超出「李」姓居多,「王」姓人口達到一億多人口,從人口數量來看,「王」姓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大姓。

  • 第一大姓為何不出帝王

或許大家都疑惑為什麼歷史上沒有一個皇帝姓「王」呢?在江山代有才人出的世道,居然一個「王」姓皇帝都沒出現過,若是從概率論角度出發,這也不符合理論。其實不然,唯一一個與皇帝擦肩而過的篡漢室政權的王莽勉強算是一個。他建立新朝,在位十五年,不過他的國朝並沒有在歷史上留下什麼豐功偉績,且後繼無人,就被劉秀所滅。

但是嚴格算起來,他也還算不上皇帝,如此看來「王」姓作為我國人口第一大姓,真的就沒一個皇帝。關於這件事,民間也眾說紛紜,有人說,王姓之所以沒有皇帝是因為這個姓氏的字有問題。「王」字的筆畫三橫一豎,上下全都無法出頭,所以王姓在古代無法登上最高的位置。再看看當時皇帝比較頻繁的姓氏,「趙」,「李」,「朱」等上面都有出頭的字形。也有人說,「王」姓本就尊貴,代表著皇帝佔據著王氣,導致於無法進一步發展,只能成為王佐之才。

  • 追溯「王」姓起源

其實對於民間的說法,都是比較迷信的。認真追溯「王」姓時會發現,他們都來頭不小,跟眾多王室有關。「王」姓起源於上古八大姓之一,「姬」姓,姬姓是周朝的國姓。周靈王之子太子晉,因為勇於犯言直諫被廢為庶民,他的兒子宗敬仍在朝為官。因為他們屬於王族的後代,因而時人將他們稱作「王家」,這支原來的姬姓族人就以王為氏。

王姓祖先王元、王威在秦末年間,為躲避農民起義,楚漢爭霸的戰火,分別遷徙到山東琅琊、山西太原,從而發展成顯赫的「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在後世的地位非常高。琅琊王氏從西漢霍光時開始把政權直至王莽篡位,一直掌握著漢室。

周平王的後裔姬赤子孫,因姬赤曾為王子為紀念他而改姓王。一直生活在山西猗王,稱為「臨猗王氏」。西周恆公姬揭後裔,國朝覆滅後,他的子孫遷徙到河南伊川和昭汝,因居王城而改王氏,後稱之為「王城王氏」。子姓王氏,商王文丁的兒子比干,被紂王殺害後其子孫因為他原是王子,便以王氏為姓。從先秦到漢唐,比乾的子孫一直居住於河南地區形成了著名的「汲郡王氏」。

王莽自立為朝後,燕太子因獻符命於王莽,深受王莽寵愛,賜「王」姓以示尊貴地位,史稱「北京王氏」。媯姓中也有胡陳公後裔改姓,後世稱為「元城王氏」。

  • 多國賜姓而改姓「王」

諸如此類的改姓,賜姓的還有很多。秦滅六國後,齊,魏,燕諸國的王室後裔,大部分都改為「王」姓。所以王姓自誕生之初就十分龐雜,也從此之後,秦始皇不再稱王,而自稱「朕」。漢時的匈奴人,南北朝時期的高麗人,隋唐時期的月氏人,唐朝時期的契丹人元朝時的蒙古人等,這些外族人隨著歷史發展而同化為漢族「王」姓。明代朱元璋賜以王姓給女真完顏族,而朱元璋自己的後裔也有部分改姓為王,更有成吉思汗的皇室部分後裔改為王姓。因此「王」姓散布廣泛,也由此可見源頭雜多。

  • 結語:

所以在史書上,王姓皇帝少見。但在歷史演變之中,他們的先祖曾是著名的帝王,「王」姓這個中國第一大姓並不是真的沒出過皇帝,而且「王」姓名人歷史上也諸多,他們都曾在史書上留下過濃墨重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