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主席在北上前徵求徐向前的意見,徐帥:兩軍不宜再分開

1935年,主席在北上前徵求徐向前的意見,徐帥:兩軍不宜再分開!

徐向前一生中說過的最重要的一句話是:哪有紅軍打紅軍的道理!

如果沒有徐向前這句話,中國歷史很可能會被改寫。

本來以徐向前為總指揮的紅四方面軍,在長征中和朱毛領導的中央紅軍實現大會師,這是極大的好事,大家已經在兩河口會議上達成共識共同北上。如果這樣的話,長征很可能提前結束,紅軍會避免很多無謂的損失。

但張國燾改變了主意,堅持南下四川。

張國燾認為紅四方面軍現在的實力遠遠強於中央紅軍,自己應該取得主導地位。

這樣一來,徐向前就處於非常尷尬的境地,而且,他很早就想離開張國燾。

徐向前雖然是紅四方面軍總指揮,但和張國燾以及政委陳昌浩合作並不愉快,從鄂豫皖蘇區到川陝蘇區,徐向前看到了太多自己同志的犧牲,甚至他的夫人程訓宣都被張國燾逮捕殺害了!

紅四方面軍和中央紅軍會師以後,徐向前就很想到中央做一點事,甚至建議讓劉伯承來替代自己,為此他專門找過陳昌浩談話,但在那個環境下徐向前的想法不可能變成現實。

首先,自己是紅四方面軍最高軍事主官,長征還沒有結束,敵軍還在對紅軍圍追堵截,部隊自然離不開他這個定海神針。

其次,離開紅四方面軍必須要考慮張國燾和陳昌浩的感受,兩軍剛剛會師,他就離開紅四方面軍,會讓張陳二人感到難堪。

最後,徐向前還要考慮自己的去留不能影響兩軍的團結,張國燾對中央本來就有想法,徐向前一旦去了中央,會給張國燾留下把柄和口實。

所以,儘管從情感上講徐向前很想離開紅四方面軍,但又不得不違心地繼續和張國燾以及陳昌浩合作。

張國燾一意孤行決定南下時,中央對徐向前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勸說張國燾改變主意。

毛澤東、周恩來和張聞天等領導人認真分析了張國燾、陳昌浩和徐向前的關係,在紅四方面軍中,大主意當然是張國燾拿,在張國燾和陳昌浩達成一致後,再由徐向前指揮部隊按既定方針執行。

但特殊情況下,如果陳昌浩和徐向前意見一致時,張國燾也基本能聽從他們的建議。

毛澤東對徐向前極為欣賞,把他比喻成紅四方面軍壯大的「母雞」,認為只有他能勸服張國燾,因為紅四方面軍的二號人物陳昌浩已經同意中央的意見準備北上了。

但沒有想到,陳昌浩在關鍵時刻卻倒向了張國燾一方,主張南下。

這樣一來,徐向前就成了最為難的那個人。

1935年9月9日,令徐向前想不到的是,毛澤東親自來找他。

其實,毛澤東此行是專程來探詢他對部隊行軍的態度的,鑒於張國燾堅持南下,毛澤東和中央只好率第一、三軍團連夜北上。臨行前毛澤東專門來找徐向前,希望事情仍有轉機。

毛澤東站在院子里,問徐向前:「向前同志,你的意見怎麼樣?」

徐向前回答道:「兩軍既然已經會合,就不宜再分開,四方面軍如果分成兩半,恐怕不好指揮。」

毛澤東聽後沒有說話,默默地點點頭,轉身離開了。

令徐向前沒有想到的是,這一別後,再見到毛澤東竟然是一年以後的事情了。

徐向前一直想脫離張國燾和陳昌浩,但他不知道的是,他錯失了一個離開張國燾的絕佳機會。

當毛澤東來找他時,他完全可以說,我支持北上,我願意和你們一起行動(徐向前本來就是支持北上的)。

很多人都持這樣的觀點,徐向前錯判了形勢,如果他隨中央一起北上,不僅會避免紅四方面軍的很多損失,更會使自己走上一條完全不同的人生之路。

但這個說法也僅僅是「如果」而已,在那種情況下,怎麼可能丟下部隊一個人北上呢?徐向前不是一個普通戰士或是基層幹部,他是十萬之眾的紅四方面軍總指揮,他的去留不是他一個人的事情!

如果他真那麼做,徐向前就不是徐向前而是李逵了。

那麼,徐向前之所以無法跟隨中央北上的具體原因是什麼呢?我們經過分析之後,認為有兩個原因,一個是主觀原因,一個是客觀原因。

主觀原因是,正如徐向前向毛澤東說的,不希望把部隊分成兩半。

紅四方面軍就像毛澤東說的,是在徐向前這個「母雞」的呵護下一點點成長為一支擁有十萬戰士的英雄之師的。

徐向前和軍中絕大多數高級將領不一樣,他沒有經歷過南昌起義、井岡山烽火以及中央蘇區的歷次反圍剿,他在紅軍時期前半段的主要精力都放在鄂豫皖蘇區,親眼見證了紅四方面軍的發展壯大,這段經歷在《徐向前回憶錄》中有明確而詳細的闡述。

徐向前是組織原則性很強的人,一方面是毛澤東的正確意見和中央的北上決議,另一方面是自己的頂頭上司張國燾的南下策略,他不僅夾在中間很難辦,他還必須考慮部隊的總體命運,他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隊伍的分裂。

所以,徐向前沒有隨中央北上,有他的考慮。

客觀原因是,徐向前根本不可能帶走紅四方面軍。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就算徐向前想北上,他也帶不動紅四方面軍。

沒錯,他是紅四方面軍總指揮,但實際上卻只是四把手。

排在他前面的除了張國燾、陳昌浩之外,還有一個周純全!周純全名聲比起徐向前肯定要略遜一籌,但他也不是等閑之輩,1955年的開國上將,更關鍵的是,他是紅四方面軍保衛工作領導人,早在1935年5月的沙窩會議上就成為政治局委員,成為黨的領導人。而徐向前首次進入政治局卻是1966年的八屆十一中全會,比周純全整整晚了31年!

順便說一句,徐向前夫人程訓宣就是被周純全抓走殺害的。

所以,在領導層意見一致的情況下,徐向前指揮紅四方面軍作戰毫無問題,但他想以一己之力帶走部隊就絕無可能,不說別的,張國燾和陳昌浩的威望和影響力絕不在徐向前之下。

因此,北上對徐向前來說成為不可能的事情,除非他丟下大部隊一個人走。

經歷苦難和輝煌之後,徐向前終成共和國元帥!

徐向前長征之後,經歷了西路軍的失敗,但在他隻身回到延安之後,和張聞天不同,毛澤東第一時間熱情接待他,安慰他說你回來了就好,有雞就有蛋——再一次把他比喻成母雞。

抗日戰爭中,徐向前再度和老搭檔劉伯承合作,擔任八路軍129師副師長。但因身體健康原因缺席了多年的一線戰事指揮。

解放戰爭,賦閑已久的徐向前重新上陣,先擔任晉冀魯豫軍區副司令員,後任華北軍區副司令員,帶領幾萬民兵為主的部隊打遍山西無對手,終於解放全山西,他實際履行的是一個戰略大區軍事主官的職責。

解放後,徐向前出任新中國第一任總參謀長,他雖然身體不好,不能主持工作,日常工作由副總參謀長聶榮臻擔任,但中央一直堅持由他牽頭工作,而聶帥也從未轉正。

1955年大授銜,徐向前成為共和國元帥,排在羅榮桓之後,老上司聶榮臻之前,名列第八。

在解放軍所有高級將領中,徐向前是最能打的戰神之一,和彭德懷、林彪、劉伯承以及粟裕並稱為解放軍「五虎上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