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中少年英雄你了解多少?許世友之子系潘冬子,王二小其實姓閻

近年來,不少革命戰爭題材的影視劇大火,如《覺醒年代》、《長津湖》等等,在這些影視作品中,我們與先輩同頻共振,他們身上為國為民的偉大情懷深深感染著我們。

其中不乏一些少年英雄,比如陳獨秀的愛子延年和喬年,許世友之子許光,放牛郎王二小等。他們在時代的洪流下,毅然決然地選擇了最偉大的事業並為此奮鬥終生,他們是最可愛的人,是值得我們永遠銘記的少年英雄!

許光出生於1929年,年少時父親便跟隨組織安排前往一線。小時候的他在家和母親相依為命,因為他從小家境不好,加上戰亂頻繁,他和母親飽一頓飢一頓、整日流離失所已是常態,小時候的他見到了太多的人世冷暖,對民生現狀了解也越來越深刻。

度過了艱難的兒童期,許光慢慢長成了一個健壯的大小夥子,19歲那年,他得以和父親重逢,父親常年征戰四方,覺得對家裡的妻兒十分虧欠,當他看見兒子早已長成個大人模樣時,他決定讓孩子多讀點書,將來更好地報效祖國。因此許光用了七年的時間潛心學習,並決定繼承父親的衣缽參軍,最終他如願以償地成為了一名優秀的艦艇長。

後來,父親考慮到家中尚有年邁的老母需要照顧,而自己常年在外打仗回家的日子屈指可數,心懷愧疚的他向兒子許光說明了情況,希望他能代父行孝,照顧祖母安度晚年。年輕氣盛的許光一想到要重返家鄉,自然是不情願的,但看到父親糾結痛心的表情,想到從小陪伴自己長大的祖母,相對比而言,家鄉更需要他,遂同意了回到家鄉新縣

在家鄉,許光利用自身所學投身家鄉建設、改革、發展的全過程,在武裝部一干就是二十年,他所做的貢獻是巨大的,也因其才能而聲名遠播。但他始終是個淡泊名利之人,從不以將軍之子自居,生活簡單質樸,也告誡後人要低調務實。

後來,他的事迹被軍營里的戰友記錄下來並整理出書,電影製片人找到他,二人合作將許光的事迹拍成了電影《閃閃的紅星》,主角潘冬子的原型便是許光。後來,《閃閃的紅星》大火,潘冬子的故事才被人們所熟知。

除了潘冬子外,放牛郎王二小也是我們熟知的少年英雄之一。王二小的原型叫閆富華,來自河北省的一個小鄉村。小時候的他正義凜然,看見不公平的事情便會主動站出來擔當。

當他看見家鄉因為日軍掃蕩而寸草不生、支離破碎之後,他決心一定要趕走日本鬼子。於是,小小年紀的他主動加入了兒童團,因為自己尚且年幼,目標比較小,不太會引起日軍的警覺,所以他常常趁著放牛的間隙幫著偵探敵情,一有風吹草動便立馬報告大部隊。

因為他的能力出眾,很快便從同齡人中脫穎而出,成為了兒童團的中堅力量。14歲時,他因放牛期間被日軍抓到,為了保護村民們的安全,閆富華給日軍指了一條完全相反的方向。

狡詐的日軍威脅著要他在前方帶路,走著走著便來到了一個懸崖邊,四周全是我方部隊的包圍圈,日軍發現不對勁後,立馬挾持了閆富華,殘忍地將其殺害,一個年輕的生命就這樣永遠離我們而去。後來,我軍雖然獲得了全面勝利,但也失去了一個最可愛的人。

看百年前的中國青年,敢教日月換新天,為追求和平和正義拋頭顱灑熱血;看當代青年,在各行各業閃閃發光,未曾面臨生與死的淬鍊,但也敢為了夢想拼盡全力,敢擔當敢作為,亦是新時代的英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