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從中國民航首飛之地說起——(五)參會

本文較長 做個連載

記得關注謹防丟失

董必武手稿里的他

1921年6月,王盡美與鄧恩銘同時接到共產黨上海發起組的通知,寄信的地址是法租界環龍路漁陽里2號,邀請他們赴滬開會。緊接著,收到發起組李達匯寄的路費,每位代表一百元,會議結束後,還可以領到五十元返程路費。

這是一筆不少的經費,但對王盡美和鄧恩銘來說,每一分錢都要用在革命上。後來,鄧恩銘任中共山東地方執行委員會書記時,家鄉受災,弟弟來信希望他能寄錢回家,他回信說:「我從濟南回到青州,就知道家鄉米貴。但是我沒有分文匯回去,使老少少受點窮苦,實在是罪過!」

正當王盡美和鄧恩銘準備動身南下時,張國燾路過濟南,王盡美、鄧恩銘約集八名濟南共產黨早期組織成員,在大明湖上與張國燾暢談了一天,就建黨問題交換了意見。


1921年的大明湖

張國燾對王盡美、鄧恩銘的虛心好學印象極深,「他們視我為他們的先進者和老朋友,向我提出許多問題,不厭其詳地要我講解。他們一面靜聽,一面記錄要點,並商談如何執行的方法。他們來到上海以後,仍本著學習的精神貪婪地閱讀有關書刊,有時向到會的代表們請教。」

1921年7月15日,鄧恩銘臨出發前,去齊魯大學與好友張匯泉話別,告訴張匯泉:「我要去上海辦點事。」張匯泉問他:「你自己去嗎?什麼時候回來?」鄧恩銘說:「辦完事就回,下午三點鐘的火車。」


午飯後,張匯泉把鄧恩銘送到濟南火車站,在那座現已消失的哥特式建築里,鄧恩銘突然問張匯泉:「你知道馬克思嗎?」張匯泉有些驚訝,回答道:「我不知道,似乎是俄國人吧?」火車汽笛長鳴了一聲,鄧恩銘與張匯泉握手告別。


上車的一剎那,鄧恩銘拍了拍張匯泉的肩頭:「好好學習,有為的青年要為國家、為工農大眾效力啊!後會有期……」

後來,張匯泉成為一名醫學家,回憶這段經歷,他感嘆沒想到竟是和鄧恩銘的永別。

四十年後,董必武在赴武漢的火車上寫下《憶王盡美同志》:

四十年前會上逢,南湖舟泛語從容。

濟南名士知多少,君與恩銘不老松。

董必武原詩手稿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