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為子孫取名字,每個名字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內涵

毛主席為子孫取名字,不將孩子們的名字局限在毛氏宗族的族譜中,而是融合了時代的潮流和中華民族的發展,每個名字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內涵,也頗有毛主席的氣概。

舊時為了能在名字中準確標明每個人所屬姓氏及輩分,各個姓氏、各個宗族都定有各自的輩分歌,這是專供取名用的定譜。而毛主席為後輩取名,卻都是沒遵族譜而另有新意的。

毛主席一生有6子4女,取了名的共有9個。楊開慧生3子:長子毛岸英、次子毛岸青、三子毛岸龍。這些名字,很符合毛主席的氣概。

岸,高大、偉岸之意也;英,才智過人之意;青,年輕、長久之意;龍,炎黃子孫的圖騰,華夏民族的象徵,寓意中華巨龍騰飛。

青年時的毛主席常游嶽麓山上的雲麓宮。1955年他再游此處時,曾問有關人員:原來雲麓宮間柱上懸掛的「一雨懸江白,孤城隔岸青」的詩句,怎麼不見了?當年毛主席在長沙給二兒子取名「岸青」,是否受了這兩句詩的影響呢。

兒時的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龍

毛岸英、毛岸青

「龍」與「農」同韻。毛岸龍出生的1924年4月4日。這天下午,被人稱為「農運王」的毛主席出席了在武漢舉辦的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開學典禮,同日喜得貴子。他為兒子取名毛岸龍,昭示著現在農民運動正熱火朝天地開展著,也寓意著中華巨龍騰飛之時。

1928年6月,毛主席與賀子珍結婚後,10年間生下兒女6個,取了名的有5個。

1929年五六月間,紅軍剛在龍岩縣城打了勝仗,建立了革命政權,在勝利的喜慶聲中,賀子珍誕下一女,可謂雙喜臨門,毛主席心中自然是不勝歡喜。 

毛主席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給女兒取了個喜上添喜的名字:毛金花。此名看來有些俗氣,但當你了解了毛主席當時的心境後,似乎更能明白毛主席的深意。

長女出生不久,毛主席寫下了著名的詩篇《採桑子·重陽》:「人生易


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戰地自然是指當時所在的閩西農村根據地,「黃花」也是菊花,這是一首洋溢著無產階級革命情懷的戰鬥之歌,表達了毛主席對戰爭勝利的喜悅。此時又有喜上加喜的「金花」更象徵著勝利之花。詩情畫意,全在這看似俗氣的名字之中。

1932年11月,在福建長汀的福音醫院,賀子珍生下了第三胎,是個男孩。毛主席為他取名毛岸紅。那時的中央蘇區,到處都是紅帽徽、紅領章,紅旗招展,紅軍雲集。毛主席給兒子取的這個名字,再時尚不過了。

1940年8月3日,毛主席和江青在延安生下了他的最後一個孩子,是個女孩,初時人們叫她「毛蘭」,毛主席與蘭蘋之女也。後來,毛主席為這個女兒取名李訥,隨了她母親的姓,因為江青本姓李,叫李雲鶴。

毛主席與賀子珍的女兒毛姣姣上中學的前夕,毛主席為這個女兒的取名,倒真是查過《論語》的。李敏在《我的父親毛澤東》一書中記說:

小學畢業要上中學了。一天,爸爸把我叫到他跟前,很認真地說:「我的姣娃要上中學了,成個大孩子了。成個大孩子就得有個大名,我的姣娃就姓李,單字敏。」

「爸爸,我幹嗎要姓李呀?」

對於孩子的提問,當時毛主席說了兩條理由:一是轉戰陝北時他曾化名李德勝,這是他最喜歡的化名。二是他「從孔子《論語》中的『君子訥於言而敏於行』的句子中,各取了一個字給我們倆:妹妹叫李訥,我就叫李敏。」

毛主席唯一的嫡孫毛新宇,生於1970年1月17日。孫子平安出生後,毛主席深感欣慰,老人家親自給孫子取名叫毛新宇。

毛主席就曾寫下過這樣的話:「宇宙之毀決不終毀也,其毀於此者必成於彼,無疑也。吾人甚盼望其毀,蓋毀舊宇宙而得新宇宙,豈不愈於舊宇宙耶!」

毛新宇出生於毛主席意欲砸爛舊世界、開創新世界的「文革」時期。從取名來看,他對孫子是寄予了厚望的。新宇,代表新的天地,老人家希望孫子將來會對社會、對國家作出貢獻。

毛主席還有一個外孫子孔繼寧和一個外孫女孔冬梅,是女兒李敏的孩子。

孔繼寧是在1962年10月27日出生的,這一天和蘇聯十月革命俄歷10月25日晚了兩天,因此毛主席給孩子取名「繼寧」,希望外孫能夠繼承列寧的事業,繼承實現共產主義的事業。

毛主席為孩子們取名字,名字或多或少和他的革命歲月有關,不論是對子女的期望,還是對時代的記錄,都可以從中看出一條明顯的軌跡,就是這些名字一個個逐步邁出了毛氏族譜的門檻,融合了時代的潮流和中華民族的發展。

我們也能從中感受偉大領袖是如何帶領著中國人民建立起這樣一個嶄新的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