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抗日無名英雄守墓長達74年,山東老人信守諾言,92歲時奇蹟出現

幫助八路

抗日戰爭中,八路軍和老百姓之間建立了軍民魚水情,為了幫助八路軍抗擊日寇,不少普通百姓都自發地為這些八路軍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

在這樣的背景下,在那個年代湧現了很多八路軍和百姓之間的感人事迹,其中一位山東老人的故事更是令人唏噓不已。這位老人在抗日戰爭年代接受了八路軍戰士的囑託,他信守諾言,為抗日無名英雄守墓長達74年,直到他92歲時,才出現了奇蹟。

這名老人叫做牛餘慶,他出身於山東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原本牛餘慶和家人在農村過著拮据而平靜的生活,但日本侵略者的鐵蹄擊碎了平靜,從此,在山東大地上,到處都是殘暴的日軍。牛餘慶和家人們更是時常遭受日軍的「大掃蕩」,家裡辛辛苦苦囤積的糧食經常被日軍一掃而空,其他村民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

而八路軍就成為了村民們趕跑日寇的希望所在。為了幫助八路軍打鬼子,不少村民都自發地為八路軍提供日軍的情報,同時幫助八路軍轉移傷員。因此,八路軍和當地的村民們很快就建立了密切的關係。

牛餘慶此時已經是18歲的少年,他對於八路軍的英勇十分敬佩,雖然自己體力不佳,無法提槍上戰場,但只要能為八路軍出一份力,牛餘慶的心裡也會充滿自豪。而這樣的機會很快就出現了,1941年的一天,村長敲響了牛餘慶家的門口,

一個諾言

牛餘慶聽出來人是村長後,立馬開了門。他此時有些興奮,因為村長是和八路軍關係很好的人,如果村長來找自己,恐怕和八路軍有很大的關係。果然,剛一開門,村長就直接開門見山地問:牛餘慶,你家的地窖修好了嗎?

牛餘慶點了點頭,同時對村長表示,他家的地窖不僅地方寬敞,而且出入口極其隱蔽,埋在一堆稻草的下方,尋常人根本探察不到。村長聽後十分滿意,給他比了一個「十八」的手勢就離開了。牛餘慶心裡也有些暗暗吃驚,沒想到這次竟然足足有18名傷員需要暫時隱蔽。

很快,這18名傷員就來到了牛餘慶家,牛餘慶把他們都安置在了地窖里。沒過幾天,日軍的掃蕩大隊就尋跡來到了牛餘慶的村子。他們在村民家裡仔細清掃一番,帶著搜刮的家禽與糧食便洋洋得意地走了。雖然牛餘慶也心疼自家被搜刮的糧食,但只要八路軍們安然無恙,他也就能放心了。

不料,打開地窖後,他發現18名傷員竟然已經有一人已經去世了。這名傷員和隊伍里的兩個人其實是三兄弟共同參軍,結果其中的一位兄弟由於傷勢過重,最終還是在地窖里去世了,這讓牛餘慶感到十分酸楚。不過,其餘的兩兄弟拍了拍他的肩膀,說:沒關係的,至少你還拯救了其餘17條人命。我們把兄弟葬在你這裡,打跑鬼子後,我們就回來,在兄弟的墓前一起敬酒!

此時牛餘慶才重振精神,他和八路軍戰士埋葬了這名犧牲的戰士,隨後便目送他們再度踏上兇險的戰場。而牛餘慶也將這個諾言視為自己人生中的頭等大事,經常來到無名英雄的墓前,替他守墓。

奇蹟發生

每年的清明節,牛餘慶都會來到這個簡易的墳墓前,等待著和自己約好的其餘兩兄弟回到這裡。但時間一年年地過去了,這兩兄弟始終未能再度出現。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1949年,解放軍擊敗國民黨,順利建立了新中國。直到此時,那兩名戰士也依然毫無聲息,牛餘慶也知道,恐怕這三個兄弟已經全部犧牲了。只不過,多年的守墓已經成為了他的習慣,每當他有心事的時候,他就會帶一壺酒來到無名英雄的墓前,像對待親人那樣,訴說著自己的心事。墳墓前的雜草也被牛餘慶處理得乾乾淨淨,看不出一絲荒涼。

轉眼間,74年過去了,牛餘慶也從當年的小夥子變成了白髮蒼蒼的垂暮老人。不過,這座無名英雄墓卻迎來了一個奇蹟。92歲高齡老人為八路軍守墓74年的新聞被媒體挖掘並報道後,引發了全國的強烈反響,人們紛紛為老人尋找英雄身份提供自己的幫助。

按照牛餘慶的記憶,這三個兄弟似乎姓張。這大大縮小了搜查範圍。很快,根據廣大網民提供的線索,臨朐縣的張家村成為了最有可能是英雄出身的地方。某一天,這個村子的一個中年村民來到了牛餘慶,表示他們家的三爺爺和牛餘慶的描述非常相似,至於三爺爺的其餘兩個哥哥,一個犧牲在了抗日戰爭,一個犧牲在了解放戰爭。

至此,牛餘慶終於得知了這三名八路軍的名字:張維順、張維信、張維吉。後來張維吉烈士的墳墓被遷移到了烈士陵園,而牛餘慶守墓74年的故事也成為了一段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