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身份證:魚符、腰牌、牙牌、綠頭牌、玉契,你知道幾個?

現代化社會的今天,我們出門必帶的一個東西就是「身份證」,可以說從我們出生的那一天開始,一個身份證號就終身綁定了,坐高鐵、飛機要身份證,住賓館、酒店要身份證,辦信用卡、貸款要身份證,甚至連找個工作同樣也要身份證,通過一個小小的身份證把我們所有人連接在一個無所遁形的天網之中生活、工作!身份證制度可以說是現代文明的一個先進標誌,對社會管理起到了極大的作用!那麼古代有沒有身份證呢?如果有,又長什麼樣子呢?今天李夫子就跟大家聊聊這個話題!

現代身份證

身份證的起源

古代有沒有身份證呢?可以肯定的說是有的,那麼中國古代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了身份證呢?它又長什麼樣子呢?根據研究,後世的眾多學者普遍認為中國的身份證制度應該是始於隋唐時期!當時的朝廷給每一位官員都頒發了一個身份證明「魚符」!事實上只要是能證明個人身份信息的物件都可以算做身份證,從這一點來說,早在隋唐之前,中國就已經出現身份證了。

古代身份證「魚符」

隋唐時期的身份證

不過中國古代的身份證與現代完全不同,並沒有統一,種類非常繁多,包括臨時身份證、職業身份證、等級身份證等,其中以等級身份證最為常見,隋唐時期出現的魚符就是最典型的等級身份證了。在《新唐書·車服志》中記載:「附身魚符者,以名貴賤,應召命。」而古代光一個等級身份證,其樣式都多種多樣,除了魚符之外,還有虎符、免符、魚符、龜符、龍符、麟府、牙牌、腰牌等等形式,其中以「魚符」最具代表性,也最常用,使用時間同樣也是最久的。那正式使用魚符來驗證身份的是從唐朝開始,唐之前的隋朝用的還是「竹使符」,這是沿襲漢代發明的一種信符,是用竹子製作而成。

魚符是身份的象徵

漢朝用兵必須要有「銅虎符」,而其餘的徵調使用的就是「竹使符」了,《後漢書·杜詩傳》中就記載:「舊制發兵,皆以處符,其餘徵調,竹使而已。」李唐建立之後唐高祖李淵就在隋朝的舊制基礎上發明了「魚符」制度,一開始是把「竹使符」改成了「銀兔符」,後來又改成了「銅魚符」,有交魚符和巡魚符兩種。

等到了武則天當政時期,一度廢「魚符」設「龜符」,雖然形式變了,但是作為身份證明的功能還是一樣的。通常會把「魚符」分成兩半,左半邊魚符存於朝廷,作為身份證的存根;右半邊魚符,則有持有人保存,用於身份使用。左符與右符並非一一配對的,它們的數量不一定對等,這是根據使用者的人數和實際需求來控制的。

龜符

在魚符建立之初啊,並不是用來表明身份的,而是一種權力的憑證,魚符的持有者有調動軍隊和任免官員的權力,可以說權力非常的大,在唐朝還規定,不同級別的人持有的魚符材質也是不一樣的。親王及三品以上官員用於製作魚符的材料是黃金、五品以上官員所用材料是白銀、六品以下官員用的就是銅了。在唐高宗的時候,還給魚符配了一個相對應等級的袋子,叫「魚袋」,專門用來裝魚符的,魚袋也會根據官員等級不同,使用不同的裝飾,三品以上用金飾、四品用銀飾、五品用銅飾;唐中宗時期則改為穿紫衣者用金飾、穿紅衣者用銀飾。

官員隨身攜帶魚袋

在唐朝不僅官員們有身份證,連皇太子同樣有身份證,只不過不是魚符了,而是一種被稱為「玉契」的玉質身份證,比如某天皇帝微服出巡了,留下皇太子坐鎮京城監國,皇帝就會賜下「龍符」,以證明其監國的合法身份。當然如果的親王或朝中大臣留守京城,皇帝同樣會賜下「麟符」,證明其有代理處置朝政的權力。

龍符麟符

整個唐朝都十分重視身份證制度的推廣,不僅僅在大唐境內使用,就連高句麗、安南等藩屬國的使臣,大唐同樣發給他們證明身份的物品「藩國符」,藩國符以雌雄來分辨,唐王朝會把雄符留存在朝廷,而雌符則讓使臣帶回,以做身份證使用!如果下次使臣出使大唐,則要以雌雄配對來辨別使臣真假。

明朝身份證之「牙牌」

如果說唐朝離我們比較遙遠,我們對唐朝的魚符不熟悉,那麼明清時期的身份證就相對要熟悉很多了。在現代考古中也經常會發現明清時期的身份證「牙牌」或「腰牌」。牙牌同樣是屬於等級身份證當中的一種,看起來就是薄薄的一小片,明朝的牙牌按材質的不同可以分為象牙牙牌、獸骨牙牌、金屬牙牌、木質牙牌等類別,根據持有人身份的不同和使用功能的不同而予以區分。明朝時期的牙牌相對比較先進了,通常牙牌上面會標註使用者的工作單位和職務,同時還有警示語,一般都是針對冒用和不使用身份證的人。

明朝的牙牌

清朝身份證之「腰牌」

清朝的身份證統一被稱為「腰牌」,這是一種信息比較全面和複雜的身份證了,每一塊腰牌都會註明身份證的用途,不僅要註明持有人的姓名、年齡、單位、官銜、職稱等,在一些安全要求更高的腰牌上甚至會刻有持有人的面部特徵,將個人面貌特徵記錄於腰牌之上,這在當時可以說是非常先進的辨別手段了。古代肯定沒有整容的手術,所以面部的信息往往如同現代的指紋信息一樣,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想要冒充非常的困難,除非你會易容術。

清朝的腰牌

清朝身份證之「綠頭牌」

清朝除了腰牌之外,還有一個比較有特色的身份證,叫「綠頭牌」!這是清代後宮妃子專屬的身份證了,在牌子的頂部塗上綠色,所以又叫「綠頭牌」,也不知道是咋想的,啥顏色不塗非得塗個綠色!綠頭牌對後宮嬪妃非常重要,如果你沒有這張身份證,那你長得再漂亮,也無緣見到天顏。清代制度當中對皇帝的私生活管控是很嚴格的,絕對不允許妃子在皇帝的住處留宿整夜。如果皇帝晚上需要嬪妃陪伴的時候,凈事房的太監就會在晚飯之後將各嬪妃的綠頭牌統一放在一個銀盤之內,然後托著銀盤來到皇帝的面前,由皇帝自己選擇,皇帝如果選中哪一個一個妃子,就會將她的綠頭牌翻過來,俗稱「翻牌子」。 等到了晚上,太監便會將皇帝選中的妃子扛到皇帝的龍床上,等到她伺候完皇帝,再將她抬回住所。

專屬宮廷妃子的綠頭牌

李夫子說身份證

在古代與等級身份證相比,職業身份證和臨時身份證的頒發和使用也非常的普遍和方便。職業身份證是根據個人所從事的不同職業而頒發的,比方說僧人所使用的戒牒度牒,還有青樓女子也有特殊的腰牌,可以說古代的職業身份證更像是現代人常用的工作證,具有法律效應。但是古代的身份證明並不是我們現代意義上是身份證,如果非要跟今天的身份證相對比的話,那李夫子認為應該是古代的戶籍制度了,現代我們通過身份證制度去管理百姓、人口,而古代則是通過戶籍制度去管理百姓,而所謂的魚符、腰牌、牙牌等更多的只是代表你的一個職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