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是百家爭鳴、人才輩出、學術風氣活躍的時期,是中國歷史上一段大分裂時期,正是這個東征西殺的分裂,成就了一代戰神白起,他是繼孫武、吳起之後的又一個軍事家。
白起是陝西郿縣人,侍奉秦昭王嬴稷,也就是秦始皇的曾祖父。
他擅長用兵,從昭王十三年到昭王三十一年,白起從左庶長、左更、國慰、大良造,直到武安君,一路高歌猛進,風光無限。他征戰37年,而且戰無不勝。
然而白起的殘忍,我不得不承認、肯定。戰爭固然要死人,戰場上拼的就是你死我活,你活我死,不鳴鑼收兵,總有人在不斷地流血、倒下、死去,這是戰爭的殘酷和真相。
但自古就有「兩國交戰,不斬來使」、「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之說。兩兵相戰,總有你高我低,你勝我敗的結局,舉起雙手投降,已是讓戰敗一方失去了尊嚴,已覺無地自容,無臉見父老鄉親。可是,面對這些已無尊嚴的俘虜,白起又是怎樣對待的?
「長平之戰」結束,白起用欺騙的手段,將40萬心懷「被放回信念」的趙國戰俘活活埋掉,儘管有「趙國士兵反覆無常,不全部殺掉他們,恐怕要出亂子」的借口,可是生命沒了就是沒了,是白起眼睜睜地看著他們被活活埋掉。還有比這更殘忍的嗎?感嘆之極!
「上黨之爭」,白起率軍斬首十三萬敵方戰士,無可厚非,可是將2萬俘兵沉溺於黃河,葬於魚腹,這是魚的盼望還是白起無視生命的「高傲」?無話可說!
歷史要向前發展,必然逃不掉戰爭、屠殺,少不了無數生命垂死掙扎後的消失。但是,沒有幾個像白起,屠刀指向了手無武器的戰俘。
他是無可非議的軍事家,但同時,也是不眨眼的劊子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