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夢播報:看完電影《長津湖》是什麼體會?

「我們把該打的仗都打完了,我們的後輩就不用打了」

這句話一直回蕩在耳邊!

因為有他們,我們才能生在和平年代,才能有現在的生活!

電影最後在零下40℃戰場上彷彿「冰雕」的志願軍戰士畫面,也一直刻印在腦海中。

看完電影,回來以後又看了諸多當年的資料和老兵們的視頻。眼淚比電影院里流的還多。

印想最深的是周全弟老人,他也是「冰雕連」唯一的倖存者。

十幾歲當兵的他,因為四肢嚴重凍傷而被截肢,再也無法參加戰鬥。

而他當時截肢的時候由於醫療環境有限,剛剛從冰里挖出來的他,要再用冰雪把他的四肢凍上才能進行手術。

手術後的7天,他一直未醒,夢裡都是敵軍的轟炸機追著他打的戰鬥畫面,最後他可以說是被轟炸機炸醒,保住了自己的命。

歷史永遠比電影中更加慘烈,不論是志願軍還是革命軍,他們每一位都是英雄

長津湖戰役,無論在中國戰爭史還是在世界戰爭史上,都是具有濃墨重彩的一筆。原因就在於從來沒有一場戰爭,能像它一樣如此清晰地揭示了戰爭的兩點本質,而且看上去是相互矛盾,但其實相互關聯、相互補充的兩點本質。

這兩點就是:一,在戰爭中,人的主觀性、人的意志的作用,有時候會大到令人咂舌和驚心動魄的地步。所以,戰爭本質是人的戰爭;二,戰爭本質是經濟戰、工業戰、科技戰,用我們經常說的一句話,「拼的是綜合國力」。

對於第一點,關於志願軍的英勇無畏,電影《長津湖》中表現得很多,看完以後相信大家都很感動,談論的也很多。

對於第二點,電影《長津湖》有表現但還不夠充分,這裡多說幾句。

電影中有表現的:美軍完全佔據制空權,天空任其肆虐,志願軍只能躲藏、隱蔽或者挨炸;美軍吃的是烤肉、火雞,志願軍只能吃凍土豆;美軍穿的是軍大衣、厚皮靴,志願軍只有輕薄的冬裝,部隊大面積凍傷減員,以致整個連被凍成冰雕........

電影中沒有表現的,或者來不及表現的,比如長津湖戰役後半段的重要事件,三炸水門橋。甚至有人說,沒有水門橋的《長津湖》不是完整的長津湖,沒有水門橋的《長津湖》是沒有靈魂的長津湖。

在古土裡的水門橋是架在長津湖引水管道上的懸空橋樑,橋下是萬丈深淵,水門橋一旦被炸,當時匆忙撤退的美軍就被截斷退路,可以說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美軍面臨全軍覆滅的危險。

志願軍先後於12月1日、4日兩次炸掉了這座橋,可每次都被美軍工兵修好了。第三次炸橋中,志願軍乾脆就把橋基也炸掉了。

但出乎志願軍意料,美國空軍居然從日本調來8套每套重達1.1噸的車轍橋組件空投到美軍陣地,然後在懸崖上配合大型直升機吊裝,用兩天不到的時間就架設了一座載重50噸、可以通過撤退部隊所有車輛的橋樑。

三炸水門橋,一方面將志願軍的英勇善戰體現得淋漓盡致,另一方面充分展現了美國強大的國力優勢和工業能力。

可以說,正是長津湖戰役,以及其他抗美援朝更多戰役,讓中國人認識到,戰爭從來不僅是戰場上的對抗,戰爭能力的積累和準備貫穿了和平年代國家發展的方方面面。

決戰不止在戰場,戰鬥不僅是軍人。某種意義上,你為國家建設出的每一分力,寫的每一行程序、繪製的每一張圖紙、加工的每一個零件.........都在提升這個國家的國力,有助於國家打贏未來的「長津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