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五十年代,當時歐洲剛從二戰的戰場上緩過勁,就面臨新的挑戰,工業和經濟都面臨復甦難題。當時英法兩國的關係還算相當可以,時任法國總理居伊·摩勒曾在訪問英國的時,向英國首相提出了兩國合併成為一個更強大國家的建議。當時這個提議對英國來說是非常有利的,法國加入英國聯邦的話,法國將接受英國女王的統治,成為英國聯邦最重要的一員。
但此後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為什麼呢?因為英國拒絕了法國的提議。但又不好直接拒絕法國的請求,只能一拖再拖,時間久了大家也都心知肚明了。歐洲地區的文化是典型的工商業文化,說得簡單點就是通過價值互換達到目的。這種方式和戰爭不同,戰爭是通過領土侵佔,資源掠奪的野蠻方式。縱觀整個歐洲歷史,分裂期幾乎佔大多數,統一期很少。
比如古希臘作為歐洲文明的發源地,本身就是由多個城邦組成的古希臘,一直未能形成一個統一的國家。之後的羅馬帝國稱霸了地中海,但可惜也沒能完成歐洲的統一。從英國的角度來說,如果佔領一個地方後,付出的管理成本比得到的好處還要多,那麼他們當然不願意去吃這塊蛋糕。英國最後沒有接納法國也是經過充分討論和論證的,其根本原因還是出於從經濟角度考慮問題。
雖然兩國當時的經濟條件都非常不好,但相比英國而言,法國的狀況更為糟糕。如果這時候接納一個比自己更差的國家,毫無疑問自己要抽出一部分力量去援助他們,相信不只是英國,任何一個國家遇到這樣的事,都不會選擇同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