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用她的一生傳奇告訴世界女人也能當皇帝而且做的不比男人差。神龍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705年12月16日),82歲高齡的武則天在上陽宮仙居殿病逝。這位傳奇的女皇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臨終之際還特地吩咐去帝號、以皇后的身份與丈夫高宗皇帝李治合葬乾陵。她生前享盡了榮華富貴,死後也讓後人對她的事迹爭論不停,一塊無字碑就夠讓後人疑惑不解。乾陵的無頭石人也是異常的詭異。
弘道元年,武則天命吏部尚書韋待價負責乾陵工程,在次年的8月李治下葬,之後乾陵工程仍在繼續。在神龍二年5月,新繼位皇帝唐中宗李顯下令將武則天葬入乾陵;也在這前一年,唐中宗赦免了在武則天時期因政治問題而被迫害致死皇族,重新厚葬,如永泰公主李仙蕙、懿德太子李重潤、章懷太子李賢等。此外,在706年,乾陵還加建許王李素節、澤王李上金、義陽公主李下玉等陪葬墓。
除主墓外,乾陵還有十七個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員與功臣。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個,截至2013年僅開掘了五個陪葬墓,從中出土了大量的文物。
陵墓原有內外兩重城牆,四個城門,還有獻殿闕樓等許多宏偉的建築物。勘探表明:內城總面積240萬平方米。城牆四面,南有朱雀門,北有玄武門,東有青龍門,西有白虎門。
黃巢起義時,為了解決大軍的開支,就打起了乾陵的主意。黃巢調動40萬大軍開始盜掘乾陵,可是溝都挖了40多米深也沒挖出墓道口。之後後梁崇州節度使溫韜也嘗試過盜掘乾陵,但也未能得手:「唐諸陵在其境內者,悉發掘之,取之所藏金寶……惟乾陵風雨不可發。」民國初年,國民黨將領孫連仲調動一個師的兵力盜掘乾陵,士兵們用炸藥四處爆破,依舊未能找到墓道口。連炸藥都炸不開,乾陵在人們心中的感覺也愈發神秘。
在乾陵的外面,最讓人好奇的不是無字碑,而是那61個無頭石像。這些與真人大小相仿的石人,穿著打扮各不相同,有袍服束腰的,也有翻領紫袖的。但他們都雙雙並立,兩手前拱,姿態極為謙恭,彷彿在這裡列隊恭迎皇帝的到來。這千百年來也沒有非常明確的解釋。因為古代在陵寢附近樹立石像比較常見,但61個石像清一色沒有人頭,則是絕無僅有的。
直到1974年,附近的2位農民在自家地里幹活時,才意外破解了這千年之謎。二人在鋤地時鋤到了一塊石頭,為了把它清理出來,索性決定「連根拔起」。但是將整塊石頭挖出來之後,他們卻驚訝地發現,這塊石頭居然被雕刻成了人的頭像,並且還有斷裂的痕迹。
兩位農民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也隱約察覺到了這其中可能牽扯到不得了的文物。二人當即決定向文物保護部門上報,在當地研究員的建議下,二人在這枚石刻頭像的附近又進行了尋找,果然又挖出了許多相似的頭像。就這樣,困擾歷代上千年的無頭石像之謎,被兩位淳樸的農民給破解了。
在將頭像和身軀組合好之後,考古學家終於解開了這一千年的秘密。原來這些石像並非中原人,而是塞北的突厥人。他們的五官特徵和中原人有著明顯的不同,髮式也有著明顯地不同。
此外,研究人員還在石像上發現了一些文字,例如「吐火羅王子持羯達犍」、「木俱罕國王斯陀勒」等,這些都是突厥的部落首領。所以這61個石像,原本應該是為高宗皇帝和武則天「守陵」的突厥首領。
關於石像的頭為何會齊整整地被破壞?一種說法就是,這些石像的頭部是被明朝的百姓砍掉的。在明末初期,有個外國使節到乾陵去遊玩,發現自己的祖先竟然被立在這裡給唐朝的皇帝守陵,覺得既有損國格,也有辱於人格,自尊心受到了強大的損害,便想把這些石像給毀了。但是他又怕引起當地民眾的不滿,於是便想到了一個妙計。他每天晚上都要到乾陵附近的莊稼里踐踏糧食,然後在第二天又煽風點火似的,和百姓說這都是那些石像做的,他們在晚上便成精了,開始糟蹋莊稼。要想保護好莊稼和糧食就必須把這些石像消滅掉,砍掉它們的腦袋,讓它們不能在出來禍害莊稼。當地的群眾認為這個外國使者說得非常有道理,於是一氣之下便把這些石像的腦袋給砍碎了。還有一種說法認為是八國聯軍侵華時,看見唐乾陵前面立著外國使臣的群像,同樣感到有辱他們的臉面,於是就把石像的腦袋給砍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