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警學黨史丨戰火中誕生的一支人民軍隊,迎來雲南解放的曙光……

一九四七年,解放戰爭進入反攻階段,三月八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在蔣管區發動農民武裝鬥爭問題的指示》,全面部署了在國民黨統治區發動武裝鬥爭的工作。接到中央指示後,中共雲南省工委部署發動了全省大規模的武裝鬥爭。

這場武裝鬥爭

建立了黨領導的人民武裝隊伍

並在游擊根據地建立起各級人民政權……

關於在蔣管區發動農民武裝鬥爭問題的指示

劉轉曾並告華東局①

曾丑感電悉(註:曾於2月27日打來的電報知道了)。你們上次會議及此次來電方針是很對的。目前蔣管區後方甚為空虛,許多省份只有保安團並無正規軍,特別是東南各省為然。蔣如在前線繼續大敗,有些地方保安團也會抽赴前線,而財政經濟愈破產,人民生活會愈不得了,不論城市鄉村的群眾鬥爭情緒和要求亦將會繼長增高。解放區軍民決心於今年內在蔣介石進攻方面繼續消滅他的有生力量,如按照過去八個月已消滅蔣軍65個旅的比例推算,則今年內改變蔣我力量對比的形勢是大致可以確定的了。因此,在蔣管區發動與組織農民群眾武裝鬥爭的客觀條件與時間是完全具有的。在武裝鬥爭的發展過程中,個別的損失與部分的挫折不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但只要如你來電所說極當心地聯繫群眾,依靠群眾,膽大心細地發動群眾,既勇敢又謹慎地領導鬥爭,相信你們會在群眾鬥爭中建立和組織起武裝力量與農村游擊根據地而逐漸取得勝利的。

我們的總方針是從解放區自衛愛國戰爭與蔣管區人民民主愛國運動的配合發展和勝利中,取消大地主大資產的獨裁統治。但這一奮鬥道路有可能要經過一些曲折和困難,也有可能要有某些間隙和停頓。因此,你們的鬥爭口號還不忙馬上將下一步的目標揭出,而應多從人民為生存而鬥爭的口號著想,以利群眾鬥爭的發動、深入和繼續。在鬥爭形式與組織形式上,你們也可先從合法鬥爭形式上建立群眾基礎,先從敵人力量較薄弱的地方發動武裝鬥爭,求得存在和發展,尤其在組織上,開始不要鋪張門面,過分刺激敵人,反易招致敵人過早過大的打擊。好在時間亦有,你們應根據黨的方針與過去的經驗,訂出本年內組織與發動農民武裝鬥爭的計劃,並督促其實施。

中央2月1日(丑東)關於目前形勢及任務的指示,望劉交曾一份細閱後回去以口頭傳達。

曾同志由滬返鄉,望十分警惕,電台波長呼號已告三局另行通知。

中 央

註:①劉:指劉曉,時任中共中央上海局書記;曾:指曾鏡冰,時任閩浙贛區黨委(後改為閩浙贛省委)書記。

「一支人民的軍隊」在戰火中誕生

1947年12月,雲南決定發起大規模游擊戰爭,配合人民解放軍進行戰略反攻。隱蔽在緬甸的朱家璧、張子齋回國領導開展圭山、西山武裝鬥爭。1948年3月,朱家璧在彌勒西山將部隊組建為「一支人民的軍隊」,這是中共雲南省工委領導下的第一支雲南人民武裝主力部隊,打響了雲南反蔣武裝鬥爭的第一槍,為雲南解放作出了重要貢獻。

團結群眾發動武裝鬥爭

圭山與西山綿亘幾百里,這裡是漢族和彝族雜居的地區,其中大部分是彝族支系阿細、撒尼的貧苦農民。由於長期遭受壓迫、剝削和民族歧視,圭山、西山的人民群眾對國民黨反動派有著深刻的仇恨和強烈的反抗精神。

從1940年起,中共雲南組織在這一帶秘密開展武裝鬥爭的準備工作,建立活動據點,爭取彝族阿細人的頭人。經過多年準備,彌勒縣(今彌勒市)和路南縣(今石林縣)的西山、東山、五山、圭山等地區地下武裝的人數和裝備日益發展和增強,已經建立起一支武裝游擊隊,在這裡進行武裝起義,開展武裝鬥爭有較好的群眾基礎。

此外,圭山、西山一帶地勢險要,進可攻,退可守,離省會昆明也不遠,有著重要的戰略地位,在這裡開展游擊戰爭,實現農村包圍城市也非常有利。

1948年2月29日,在彌勒縣黨組織的接應下,由緬甸秘密回國發動武裝起義的朱家璧、張子齋等,率隊到達彌勒西山勒克村。朱家璧、張子齋將彌勒縣黨組織發動組織的農民武裝和從滇南帶來的武裝共200餘人集中起來,初步編為3個中隊和1個政工隊,著重針對面臨的緊急形勢,進行戰前動員和軍事、政治訓練。

雲南遊擊隊的逐步形成,引起國民黨政府的嚴重不安。訓練只進行了三四天,國民黨便妄圖撲滅剛剛燃燒起來的革命烽火。朱家璧統一指揮這支新生的游擊隊武裝,在西山人民的支持下,靈活作戰,分三路阻擊敵人。游擊隊犧牲3人、傷11人,挫敗了敵人消滅游擊隊的企圖,激勵了人民的鬥志,游擊隊發展到300多人,圭山、西山起義獲得成功。

迎來雲南解放的曙光

圭山、西山起義成功後,敵軍雖被打退,但很快又糾集各路人馬,捲土重來,企圖把游擊隊殲滅在西山、圭山地區。遵照中共雲南省工委的指示,1948年3月上旬,在彌勒縣西山活動的游擊武裝突破敵人的包圍圈,經路南縣的圭山向陸良縣的龍海山地區、師宗縣的阿乃地區、羅平縣的板橋、鐘山鄉地區轉移和進發,沿途集結部隊。至3月中旬,部隊發展到3個大隊400餘人,暫稱「一支人民的軍隊」。

「一支人民的軍隊」雕塑 (明雄忠 攝)


到4月,部隊已發展到7個大隊1000餘人,實現了中共雲南省工委提出的「形成拳頭,打擊國民黨軍隊」的目的。

1948年5月11日凌晨,部隊突然發起進攻,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一舉攻佔師宗縣城。師宗縣城系人民武裝解放的第一座縣城,這一勝利,鼓舞了滇東南各族群眾,提高了部隊士氣,極大地震懾了敵人。「一支人民的軍隊」在戰火中發展壯大起來了。

7月1日,部隊在富寧縣裡達召開軍民聯歡大會,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27周年,同時宣布將「一支人民的軍隊」以及在滇東南發展起來的部隊統編為「雲南人民討蔣自救軍第一縱隊」,後又編入中國人民解放軍桂滇黔邊縱隊、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隊,迎來雲南解放的曙光。

(作者為中共雲南省委黨史研究室陳祖英)


來源:雲嶺先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