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道袍法衣都有哪些形制呢?你知道嗎?

中國古代禮儀對於冠服甚為重視,並以不同冠服作為禮儀等級的重要標誌。從南朝劉宋著名高道陸修靜,隨著道教儀式逐漸完備,便開始根據古代冠服之制,結合宗教需要,對道士的冠服適應社會等級制度的教義思想重新作了詮釋,定為制度。


道服古時道服有多種。流傳至今的有:法衣,為道士做法事用,有綢緞兩種質地,上綉山、龍、日、八卦等圖象,色有紅、黃、藍、白、黑多種,袖口寬2尺4寸,大褂袖口寬1尺8寸;戒衣,為全真道士授戒時用,黃色,袖寬4尺2寸,袖長隨身;道袍,為道士大禮服,又名「得羅」,藍色,袖寬1尺8寸,長隨身,兩袖與袍輪並齊,朝禮不露足;衲衣,是用各色小塊布縫合而成的道服,亦稱「千層衣」。


冠服:道士平時穿戴的冠裳和免簪帔以及在齋醮儀式中穿著衣帔的總稱。早期道教對於冠服之規定甚為簡單,從南朝劉宋高道陸修靜起,道士的冠服制度趨向嚴格,冠服區別愈加明顯。


據南北朝《洞玄靈寶三洞奉道科戒營私》卷五,對各類道士的冠服作了明確規定。書稱:「服以象德儀形,道士女冠,威儀之先參佩經法,各須具備如本法,不得叨謬。違奪算三千六百。」唐道士張萬福《三洞法服科戒文》中的道士冠服分類已趨簡化,按法派分為六類。


法衣:道教科儀中高功法師各種穿著的統稱。懺衣,道士在科儀中念經拜懺時所穿的一種法衣;絳衣,在大型齋醮法會中,高功法師所穿的一種法衣,穿時里襯海*,其制兩袖寬大垂地,雙臂展開時,兩袖和衣身合成四角形,兩袖和衣身均綉有金絲龍紋;海*,為道士日常穿用,是用青布簡單製作而成寬袖道袍。現今為了穿著方便,夏天多穿白色對襟和斜襟兩種道衣,多數以棉綢製做。


法服:道教神像以及高功和法師在齋醮儀式中所穿服飾的名稱。道教法服源於中國古代祭祀禮儀的服飾規定,又與道教教義思想和服飾的時代流變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