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皇」人物體系中,伏羲與女媧的地位是最穩固的,兩人也都有諸多的貢獻。伏羲有「創造太極八卦」、「創造文字」及「結網捕魚」等等,女媧也有「女媧造人」及「女媧補天」等成就,二者都屬於創世神。這也是兩人廣為人知的標籤。然而,在先秦的諸多文獻中,二者並無明顯關係。直到漢代,二者在文獻中才有了交集。
《淮南子·覽冥訓》:「伏羲、女媧不設法度而以至德遺於後世,何則?至虛無純一,而不喋苛事也。」東漢末年,高誘注釋《淮南子》:「女媧,陰帝,佐伏羲治者也。」
此外,二者的交集也並不僅僅限於文字中,目前所發現的漢畫像石圖像中也有一類「伏羲女媧交尾圖」,十分普遍。有意思的是在這類圖像中,伏羲女媧有時會分別手執一樣物品。通常的,會通通將其解釋為:二人一人執「規」,一人執「矩」。合起來便是「規矩」,其實,這只是其中一類,並且這類圖像大多出現在山東官員的墓葬中。還有一類,伏羲女媧手裡除手托日月外,還拿著樂器「鞀(táo)鼓」與「排簫」,多見於四川的漢代畫像石中,這其中也隱藏了伏羲與女媧二者在古代鮮為人知的貢獻。
手執「規矩」,與時代背景及墓主人身份相符
- 山東臨沂沂南縣北寨村出土,東漢時期
伏羲女媧手持「規矩」的漢代圖像,多發現於山東官員或身份等級較高的墓中。「規」就是圓規,可以畫圓。「矩」是方尺。矩本來是直矩,分為九度,上五下四,中間重複的部分正好是個直角。古代勞動人民可以靠這倆工具製造出舟車、農具等。漢代恰好是古代農業手工業發展的一個高峰期。所以圖中會出現這兩種極其重要的計量器具。但這並不是最主要的原因。「規與矩」還有另外一層更重要的意思,即體現「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孟子《離婁章句上》)」的儒家思想。
- 北寨村出土漢畫像拓片(圖中右),其中伏羲女媧手裡分別拿著「規」與「矩」。
北寨村漢畫像石墓(一號墓),雖然出土文物中並沒有直接證明墓主人身份的物品,但是該墓規模宏大,墓室結構複雜,畫像雕刻精美,內容極其豐富。有車馬出行,豐收宴享,樂舞百戲等,所以學者推測墓主人的身份等級較高。
- 武氏祠堂畫像石伏羲女媧交尾像,東漢
「武氏祠堂」共發現11位墓主人,其中有四位墓主人身居高官,地位顯赫,分別是武梁、武開明、武班、武榮。
漢代統治者自漢武帝時,為了加強中央集權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就有「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而官員是儒家政策最直接的執行者。同時,這類帶有伏羲女媧的畫像石的發現地以漢代南陽郡及周邊最為集中。南陽郡是東漢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的故鄉,劉秀相信讖緯學說。於是,如果說一批當初劉秀的追隨者及後世家族埋於這一帶,並且為了迎合上意,在墓中安放手執「規矩」的伏羲女媧交尾石刻來象徵「宇宙方圓,社會秩序」就很合情理了。
手執「日月」、「鞀(táo)鼓」與「排簫」,符合漢代四川民俗
- 四川合江出土的「伏羲女媧圖」
四川出土的這類「伏羲女媧交尾圖」中伏羲女媧手裡所執物品明顯區別於上述圖像中的,除了好辨別的日月外,還有被很多人錯認為「規矩」的樂器。這其實是樂器中的「鞀鼓」與「排簫」。
二人一手執日月。日即用圈中有金烏來表示,月用圈中有蟾蜍與玉兔表示,這也是古人常見的表達日月的方式。其中伏羲托日,女媧舉月。伏羲代表陽-日-男-夫,女媧代表陰-月-女-婦。這其實是暗指「陰陽調和」。
鞀鼓,俗稱「撥浪鼓」。夏朝時,鞀還被用於告誡程序,禹作規定,有申冤彈劾者,則擊鞀。漢代時鞀大量出現在畫像石上。同時,在漢代,鞀是典禮儀式上的樂器,也是孩童平時的玩具。鞀鼓在畫像石上很常見。
- 沂南畫像石「魚龍曼延戲」中的鞀鼓
圖中有6人,其中5人手裡都有鞀鼓
- 出土石排簫
從春秋到秦漢,排簫在民間一直有廣泛的流傳。在漢代的鼓吹樂器中佔有一席之地。
雖然如此,但為何四川出土的伏羲女媧像與山東地區出土的會有這麼明顯的區別呢?廣為人知的,四川出土了大量關於樂舞百戲的畫像石、畫像磚、陶俑等,如著名的擊鼓說唱俑、撫琴俑及吹簫俑等等,所以,女媧伏羲像手中的樂器符合四川當地的民風民俗,這是本地化的一種體現。還有一點極為重要的:這其中也隱藏了伏羲、女媧二人在古代鮮為人知的貢獻,即創造樂器。
伏羲女媧鮮為人知的貢獻
根據文獻上的記載,創造樂器也是伏羲女媧的功績之一。
漢代《說文》:「瑟,庖羲(即伏羲)所作弦樂也。」《通禮義纂》也有:「伏羲作簫以竹為之共十六管。」而在東漢皇甫謐的《帝王世紀》:「帝女媧氏,亦風姓也,作笙簧,亦蛇身人首。」雖然文獻記載中的樂器與畫像石中的略有差別,但是從屬於漢代南陽郡一代出土的樂舞百戲畫像石刻中可以察覺到,凡吹簫者大多兼搖鞀鼓,二者應為常見的組合。所以,四川的這類伏羲女媧像中,二人手執之物當是鞀鼓與排簫無疑了。這是在以樂器來作為兩人身份的標誌。
除了四川,重慶也有類似畫像出土。圖即為重慶沙坪壩出土畫像。
再比如,在新疆出土的隋唐時期的彩色絹本伏羲女媧像,這時的伏羲女媧深眉高鼻,穿胡服,伏羲還留著絡腮鬍,具有明顯的少數民族特徵。這也是伏羲女媧本地化的一種體現。
- 新疆出土的伏羲女媧像
所以,當討論漢代這類伏羲女媧交尾畫像中的某些細節時,也應該於漢代的時代背景相結合。同時,不能一概而論的將這類圖像中二人手執的物品歸為「規矩」。還要注意到其中的輕微差別及地域性。可惜的是,隋唐之後,這類由漢代開創的伏羲女媧圖像就徹底從墓葬中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