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死因:事必躬親致積勞成疾,心理與身體一同崩潰

2020年08月22日21:04:06 歷史 1654

諸葛亮死因:事必躬親致積勞成疾,心理與身體一同崩潰 - 天天要聞

諸葛亮

鞠躬精粹,死而後已。這八個字高度概括了諸葛亮的一生。身為智慧化身的他,一生最大的志向就是匡扶明主,平定中原。然而天不遂人願,一生勞累的他,最終還是沒能實現自己的願望,在與司馬懿對峙時死於軍中,享年54歲。

諸葛亮之死

建興十二年,諸葛亮率十萬大軍從斜穀道出兵北伐。據史料記載,此前已有4次北伐經歷的蜀漢,軍事情況不容樂觀可以說這次戰爭在諸葛亮心中應該是最後的背水一戰了。

諸葛亮死因:事必躬親致積勞成疾,心理與身體一同崩潰 - 天天要聞

司馬懿

四月,蜀軍到達郿縣,在渭水南岸的五丈原下紮營寨。司馬懿則率領魏軍背水築營。在此前與司馬懿對戰的經歷中,魏軍一直採用的都是拖延戰術,消耗蜀軍的糧食,令蜀軍不攻而退,這次也不例外。

糧食和兵源一直是困擾蜀漢的難題。為了解決這些困擾,諸葛亮在出兵前做了三年的勸農講武的準備,並制定了一套輪休制,使士兵們能有機會休息。在對戰時曾有人建議在兩軍交戰之時停止輪休制。然諸葛亮說:"我從未失信於將士。"正是因為這樣嚴格治軍的態度,才迫使困頓的蜀軍,能拚死與魏軍一戰。

諸葛亮死因:事必躬親致積勞成疾,心理與身體一同崩潰 - 天天要聞

劉備

與此同時,被說服的東吳也出兵攻打魏國,配合蜀軍作戰。按道理來說,諸葛亮這次的作戰應該是有贏的機會,但沒曾想孫吳帶領的十萬大軍兩個月就被擊退,想來諸葛亮的內心應該十分憋屈吧!此後諸葛亮使用了各種方法想讓司馬懿出戰最後都沒能成功,諸葛亮也因積勞成疾死在了軍中。

為什麼諸葛亮會積鬱成疾呢?這有多方面的原因,讓我們從頭說起。

事必躬親

諸葛亮最讓人欽佩的地方就是事必躬親,但也正是這個原因讓他自身所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最終身體不堪重負地倒下了。那麼為什麼諸葛亮要事無巨細,親力親為呢?

諸葛亮死因:事必躬親致積勞成疾,心理與身體一同崩潰 - 天天要聞

白帝城託孤

1.環境背景

其實這和當時的大環境息息相關,從白帝城託孤起,諸葛亮就背負了輔佐劉禪的任務,雖然劉備曾說過:"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對於這樣的君主,諸葛亮感激其知遇之恩說道:"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至此就更加堅定了自己平復中原的心。

但相較於劉備而言,劉禪的才能不足以支撐整個國家的運轉,諸葛亮擔心劉禪人用錯人,只有事必躬親,才能確保在北伐的路上不出亂子。實際上諸葛亮事事親為的原因與當時蜀漢內部人才的供給也息息相關。

諸葛亮死因:事必躬親致積勞成疾,心理與身體一同崩潰 - 天天要聞

馬謖

2.缺乏人才

在劉備時期蜀漢屬於人才旺盛的時候,當時有法正、張松、孟達等人。他們一同輔佐劉備使得蜀漢變得日益強大。但到了劉禪時期,蜀漢的人才凋零,諸葛亮身邊無人可用,而且當時出現了巨大的人員變動。

馬謖博學多才,好用軍技。劉備臨終前曾叮囑諸葛亮:"馬謖這人,言過其實,不可大用。"但諸葛亮沒聽,反而很是重用他,然後就吃了個大虧。

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時候,他的作戰目標是奪取魏國的"隴右"。這場戰役中的重點是在街亭,守住街亭才能實現整個戰役的目標。他將這項重要的任務交給了馬謖。作戰之前還叮囑馬謖一定要守好,然而現實情況是馬謖違背諸葛亮的軍令,棄城上山,轉守為攻,但卻被敵方攻破,導致最后街亭的失守。

戰役結束後,諸葛亮就將馬謖問斬。即使這樣也不能彌補失去街亭的損失。曾提出良策的馬謖都不堪重用,這讓諸葛亮對自己在用人方面產生懷疑。於是就更加抓住手中的工作,唯恐哪裡出了岔子。

諸葛亮死因:事必躬親致積勞成疾,心理與身體一同崩潰 - 天天要聞

李嚴

3.理念不合

前面剛說到人才不夠,這邊就又遇見了與現有人才理念不合的困難

諸葛亮的抱負是在有生之年平定中原。這也是蜀漢的國情。諸葛亮為了這個目標,不斷想方設法地進行北伐。然而並不是每個蜀漢官員都這麼想。李嚴的想法就是治理好蜀國,國富民強就行,他不在乎戰爭而在乎保命。

建興八年,魏國要大舉進入漢中,諸葛亮想調李嚴前去漢中支援,而李嚴不肯離開江州,再三推脫,並說如果他走後司馬懿會趁機而入,奪取江州,還乘機向諸葛亮要官職。由此可見在李嚴心裡還是不支持諸葛亮北伐的。諸葛亮很無奈,但還是給了李嚴兒子一個官職,然後李嚴才去漢中支援。

對於這樣的人,諸葛亮又怎麼能放心委任呢?此外諸葛亮是一個很謹慎的人,因此他在戰術上的理念往往是比較保守的,而魏延的打法則是比較冒險。這就使他倆在作戰方面有太多的矛盾。

諸葛亮死因:事必躬親致積勞成疾,心理與身體一同崩潰 - 天天要聞

魏延

魏延是個不可多得的將才。但他和諸葛亮的作戰理念不同,導致他的很多作戰計劃不能得以實現。

有一次,諸葛亮在漢中開會,商量該如何伐魏。魏延獻計,請求帶領五千精兵沿秦嶺東側,十日內趕至長安,由諸葛亮率主力為西路,從斜谷出發,然後兩路人馬東西夾擊,攻陷長安。這其實是一個出其不意的妙計。但因為諸葛亮過於謹慎小心,並沒有採納此計劃。由此可見魏延與諸葛亮的作戰理念並不相同。

正是因為蜀漢的人才凋零,外加上理念不合導致諸葛亮的思慮過重,因為他不敢卸下擔子,唯恐蜀漢出現什麼意外,也沒有那麼多能讓他真正放心的人。

諸葛亮死因:事必躬親致積勞成疾,心理與身體一同崩潰 - 天天要聞

諸葛亮

4.蜀國將領不作為,諸葛亮身體素質也不夠好

從白帝城託孤起,北伐和統一中原的擔子就落在他的身上,蜀國大大小小的將領都在依靠著他,希望他能帶領蜀國走向繁榮,但卻沒有人幫助他分擔事物。這就讓諸葛亮陷入孤立無援的情景,退一步萬丈深淵,進一步萬般艱難。

諸葛亮除了在事業上過於追求,事事親為還因為身體素質不好讓他早逝。長期作息不規律,飲食不定量、缺乏身體鍛煉而且還處於一個高壓狀態的諸葛亮,身體都綳成了一根弦。

諸葛亮死因:事必躬親致積勞成疾,心理與身體一同崩潰 - 天天要聞

北伐路線

數次的北伐失敗更是加大了他的心理負擔,孫吳作戰失敗,就像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棵稻草,讓他的信念感崩塌了,他認為自己再也完不成自己的抱負,心理上的崩潰,連帶著身體上的問題,最終去世。

司馬懿曾在對戰時期問過小兵得知諸葛亮連杖責十棍的事情都要自己處理,而且飲食上的胃口還在減小,就斷定諸葛亮活不了多久。事實也是如此。

諸葛亮日理萬機,萬分辛苦。但人又不是鐵打的,怎麼可能不累呢?所以最終落得這樣的下場也是情理之中。

諸葛亮死因:事必躬親致積勞成疾,心理與身體一同崩潰 - 天天要聞

三國鼎立圖片

後記

縱觀諸葛亮的一生,為蜀漢立下了汗馬功勞,無愧於當初劉備費了三顧茅廬之力才將他請出山。雖然諸葛亮沒有幫助蜀國興復漢室,但是他讓蜀國在這亂世之中尚存一席之地。只可惜他最終積勞成疾死在了五丈原。不知他是否後悔沒有好好保重身體,畢竟沒有他的蜀漢是不堪一擊的。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基督教為什麼不停分裂?21世紀,天主教還會分裂嗎? - 天天要聞

基督教為什麼不停分裂?21世紀,天主教還會分裂嗎?

誰會成為下一任天主教教宗?在教宗方濟各去世後,這是懸於14億天主教教徒頭上的「上帝之問」。選舉下一任教宗的秘密會議(conclave),召開在即。全球80歲以下的樞機主教,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紅衣主教」,正在西斯廷禮拜堂(Sistine Ch
莫斯科舉行紀念蘇聯偉大衛國戰爭勝利80周年閱兵式綵排 - 天天要聞

莫斯科舉行紀念蘇聯偉大衛國戰爭勝利80周年閱兵式綵排

5月5日,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戰機編隊飛過紅場,參加蘇聯偉大衛國戰爭勝利80周年閱兵式綵排。新華社記者 丁海濤 攝5月5日,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戰機編隊飛過紅場,參加蘇聯偉大衛國戰爭勝利80周年閱兵式綵排。新華社記者 張領 攝5月5日,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戰機編隊飛過紅場,參加蘇聯偉大衛國戰爭勝利80周年閱兵式綵排...
古代被發配的犯人,為什麼途中有機會也不逃跑?原因令人吃驚 - 天天要聞

古代被發配的犯人,為什麼途中有機會也不逃跑?原因令人吃驚

當我們談論起古代犯罪的人,大家都會想到的一個場景就是被關在一個籠子里,然後有眾多的官兵押往刑場或者是發配至某個地方。不過在官兵押送發配地方的路上時,其實是有機會可以逃跑的,畢竟古代交通不便,不論走往哪裡都需要靠人力,最快的也就是通過牛馬運輸
趙心童,中國首位、亞洲首位! - 天天要聞

趙心童,中國首位、亞洲首位!

北京時間5月6日,斯諾克世錦賽決賽第四階段比賽結束,中國選手趙心童總比分18比12戰勝馬克・威廉姆斯奪得冠軍,成為中國首位,也是亞洲首位斯諾克世錦賽冠軍,創造了斯諾克運動的歷史。趙心童以17比8的比分領先威廉姆斯,拿到賽點結束第三階段。第四階段伊始,威廉姆斯找回狀態,先後打出單桿101分、96分、73分,連下四城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