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堂也稱「拜天地」,古代婚禮儀式之一,又稱「拜高堂」「拜花堂」。舊時舉行婚禮時,新郎新娘參拜天地後,復拜祖先及男方父母、尊長的儀式。也有將拜天地、拜祖先及父母和夫妻對拜都統稱為「拜堂的。拜堂是婚禮過程中最重要的大禮。拜堂之後,即正式結為夫妻。
現如今,對於「拜堂」的由來已不可考,在現有史料上,未見漢代之前有夫妻拜堂的記載,只有南北朝時期的《世說新語》一書中有個故事,可證明拜堂風俗在晉代已有之。
當時有個名叫王渾的徐州刺史,元配老婆死了,又娶了一個。續娶之妻為顏氏,是個平民百姓,地位比較低。他們拜堂時,顏氏先拜王渾然後王渾準備答拜。這時,有人對王渾說:你是一個州級高官,怎麼可以拜她?王渾就沒有答拜。為此顏氏非常惱怒。
儘管這對夫妻的對拜沒有最後完成,但說明當時的徐州的確存在拜堂風俗。如果不是有人挑唆,王渾還是要答拜的。這也說明,夫妻互拜的風俗剛剛興起,王渾不拜也就不拜了,後來風俗成熟時,新郎的官再大也得拜。
據《隋書·禮儀志》記載,北齊皇帝舉行婚姻大典時,夫妻也要互拜的。不過仍是女先跪拜,後起;男後跪拜,先起。始自唐代,自皇室至士庶,普遍行之。宋以後,風行全國,所拜為天地、祖宗、舅姑(公婆),並夫妻交拜,表示從此女子成為男家家族的一員,因而成為婚禮過程中最重要的大禮。
迎娶之日,男家發轎之後,儐相就要在男家堂屋布置好拜堂的場所。當花轎停在堂屋門前,男方請的伴娘站到花轎前時,儀式即已開始。香案上,香煙繚繞,紅燭高燒,親朋好友、職司人員各就各位。儐相二人分別以「引贊」和「通贊」的身份出現,開始贊禮。新郎新娘按引贊和通贊的贊禮開始拜堂。
拜堂儀式程序如下。
引贊,新郎蒞位(佇立於轎前)。
通贊,啟轎,新人起。
引贊,新郎搭躬(拱手延請新娘)。
引贊,新郎新娘就位(至香案前)。
通贊,新郎新娘(向神位和祖宗牌位)進香燭。
引贊,跪,獻香燭。明燭,燃香,上香,俯伏,興,平身複位。
通贊,跪,叩首,再叩首,三即首,興
然後,是傳統的「三拜」——拜天地,二拜雙親,夫妻相拜最後才「引進洞房」。拜堂儀式到此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