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豪哥講歷史,喜歡講歷史故事的小編,如果您也喜歡歷史歡迎關注我,可以互相知道更多獨特的歷史知識。
在清朝乾隆年間,由乾隆皇帝下令太監的官職不能超過四品,成為定例永不改變。也就是說太監的官職最高只能到四品止步,不能再高了,可以腦補一下,朝廷四品的官員前來議政,卻要和一個太監平起平坐,四品以下的官員可能還要向太監請安,所以乾隆定這樣的規矩也不無道理。
但是,凡事都有例外,慈禧太后當政時,就打破了祖宗定下的規矩,賞李蓮英為二品頂戴,劉誠印與小德張為三品頂戴。
慈禧掌管大清朝期間,身邊伺候她的太監無數,但有四位太監是她一直比較信任的。
一個是慈禧稱小安子的安德海,還有一個是號稱印劉的掌管慈禧大印的劉誠印,另一個是陪伴慈禧四十年的大總管李蓮英,最後一個是清朝最後一任太監總管小德張張蘭德。
下面我就扒一扒這四個慈禧倚重的太監結局都什麼樣。
安德海,十歲就進宮當了太監,為人聰明,會看臉色,能識文斷字,按說去當太監的都是家庭條件不好的,可是安德海居然能讀《論語》,咸豐皇帝也很喜歡他,慈禧說他是人精,就是這樣的人精,聰明大勁了。
咸豐死後,安德海為了慈禧,佯裝被罰,及時回到北京找到恭親王奕通風報信,幫助慈禧除掉了八大顧命大臣,立了一大功,從此平步青雲當上了內務府大總管。
事情都有但是,成為慈禧的心腹後,便瘋狂斂財,驕橫跋扈,對進出朝廷的官員勒拿卡要,樹敵眾多。
同治八年,安德海趁同治皇帝大婚之際,去南方採買織品,一路大張旗鼓,坐著船沿大運河南下,來到了山東境內,被山東巡撫丁寶楨知道後,派了一隊騎兵,將安德海捉拿到濟南,先斬後奏,以太監不得出宮,大臣聞所未聞為由,將安德海直接斬殺。
慈禧知道後頗為震驚,可是丁寶楨有理有據,朝中大臣與慈安太后也同意按祖制來,朝中太監不得出京城,違者死無赦,當就地正法。估計慈禧太后也很抑鬱,但是也無計可施。
劉誠印,原名劉多生,宮裡都叫他印劉,為人比較機靈,他對朝中形式頗有自己的見解,慈禧太后常有疑惑喜歡與印劉聊天,印劉確實是聰明,估計是看了安德海的下場,為人謹慎,從不妄談朝政之事,自己主動說太監不能干預朝政,但是他會以說笑話,講故事的方式讓慈禧頓開茅塞,所以慈禧很是器重他。
光緒年間,慈禧讓他總管六宮事務,後來印劉患上了石麻症,慈禧特意賞賜黃金與藥品,印劉借得病之際,告老還鄉,退出大內。隱居到京城郊外寶藏寺。臨別之際慈禧太后親自送出門,據說這次離別慈禧淚眼汪汪。
後來,劉誠印先後在京城修建了二十多個寺廟,專門用來收容年老體衰無家可歸的太監居住。
李蓮英,八歲進宮在慈禧手下當差,專門為慈禧服務。慈禧對服裝,髮型很在意,喜歡打扮,有一次慈禧看別人的一個髮型很好看,就讓身邊的太監也給她梳一個,可是好幾個太監都沒把這個頭型梳好。
據說李蓮英借著去宮外買東西之機,在外面偷偷學會了梳頭的絕活,回來後自告奮勇為慈禧梳頭,慈禧特別滿意,以後梳頭的活就都交給了李蓮英。
安德海被殺後,李蓮英晉陞為大內總管,陪伴慈禧五十多年多年,心思細膩,最能體察太后心情,但在晚期李蓮英可能為了養老,拚命斂財,收受賄賂。
慈禧死後,為慈禧守孝百天後,向隆裕皇后請辭告老還鄉。
據說是病逝,葬在京城西邊太監廟,可是在1966年李蓮英的墳被砸開後,發現裡面只有一個頭骨,顯而易見,肯定不是病逝,他的死因至今成謎。
小德張,原名張雲亭,由於家境貧寒,朝不保夕,有人向他開玩笑,想發財只有當太監,張雲亭一心想要發財,自己動手凈身,家人發現後,木已成舟,只能想辦法送進宮內。
慈禧太后喜歡看戲,小德張進了專門為皇上皇后演出的南府戲班裡學藝,有一次戲班為慈禧演戲,有個小太監把槍踢大勁了,小德張一個筋頭翻過去把槍又接了回來,慈禧看了很喜歡,從這以後小德張學藝練功更努力了。
小德張一直觀察學習李蓮英的接人待物,看人臉色,很快就被調到慈禧身邊幹活了。在慈禧身邊開始是掌管筆墨紙硯之類的,後來掌管服飾,但是小德張善於察言觀色,每次跟隨慈禧都備足東西,慈禧隨口要一樣東西,小德張馬上備出來,所以很得慈禧喜歡。
光緒帝駕崩,也是慈禧讓小德張去醇王府把溥儀抱進宮內的。
慈禧死後,大內總管李蓮英告老出宮,小德張專心為隆裕太后辦事,榮升為大總管,成為比較有權勢的人物,許多大臣爭相巴結。
1913年隆裕太后死後,小德張出宮,在天津置房產,深居簡出不問世事,1957年病逝天津。
四個太監都伺候過慈禧,得到恩寵。但只有兩個人得到善終,另兩個身首異處,你們對此有什麼看法么?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