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布被罵「三姓家奴」,為何劉備同樣投靠他人,卻還能受到認可?

2020年07月02日10:36:06 歷史 1983

劉備之所以多次投靠其他勢力,卻能依舊被群雄認可,是因為在當時這種投靠與離開是一種常事,郭嘉、賈詡、趙雲等文臣武將,都不是一棵樹上弔死的主。

但跟「三姓家奴」呂布所不同的是,劉備的離去並沒有突破當時諸侯之間的行為底線,甚至可以說大多數時候,他的選擇已經仁至義盡。

呂布被罵「三姓家奴」,為何劉備同樣投靠他人,卻還能受到認可? - 天天要聞

不少朋友對劉備、曹操等人的印象都源自於老版《三國演義》,這部影視劇繼承了小說作者羅貫中所謂「褒劉貶曹」的主旨,劉皇叔一直都是高大上的偉岸形象。

但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在我們成年之後,這部劇中的許多情節也引來了我們的懷疑,尤其是劉皇叔的歷史形象,更是讓不少人有「幻滅」的感覺。就像魯迅先生說的那樣,整本書「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

一些讀者,也因此而走向了另一種極端,認為劉備「不過是一奸滑小人」,而他多次投靠其他諸侯的情節,也似乎是也印證了這一結論。有人甚至認為他與三姓家奴的呂布一樣,也是反覆無常的小人。

但事實上這種看法,卻忽略了作為親歷者的劉備在經歷種種事件時的取捨和選擇。

呂布被罵「三姓家奴」,為何劉備同樣投靠他人,卻還能受到認可? - 天天要聞

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下,投靠各路諸侯換取個人發展,其實並不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相反許多相對草根的英雄之所以可以崛起,正是因為他們在他人麾下所顯露出的種種才能。

比如曹操,作為「閹宦之後」,在他還未能建立自己勢力之前,是通過投靠大將軍何進才得以真正參與大漢王朝的權力遊戲,在這之前,他雖然曾經以賞罰分明名顯於世(以五色棒杖殺宦官蹇碩的親叔叔),但在這之後他其實是受到了宦官勢力的打壓。

而在漢末亂世,這種投靠其實也是一種常事,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在十常侍之亂後,大將軍何進雖死,但曹操卻沒有被歸類為宦官勢力受牽連,依舊活躍於大漢權力的中心場。

劉備的情況就更加特殊,雖然他聲稱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後」,日常言行也以漢室宗親自居,但如果稍微查一下中山靖王這個人就會發現,他一生有子嗣上百,先不說劉備皇室宗親之說是不是真的,如此龐大的後裔群體,真正能繼承家業的又有幾人?

這也是為何劉備一出場,竟然是個割席販履之輩的原因。漢末亂世,劉備要「就業」就得藉助實權者的力量,至於投靠他人或自成一系,無關善惡是非,都是個人選擇。

呂布被罵「三姓家奴」,為何劉備同樣投靠他人,卻還能受到認可? - 天天要聞

劉備與呂布的投效,其實也有所區別。

縱觀劉備一生,他前後投靠過公孫瓚、陶謙、曹操、袁紹、劉表等諸多勢力,但這些人無一例外,都沒有真正將劉備融入自家的勢力體系內,劉表、曹操等人,始終對劉備懷有戒心。

在這種情況下,他一直是以一種自成一系的方式遊走在諸侯權力核心之外。公孫瓚、曹操自不必說,就連袁紹、公孫瓚,又何嘗真正將劉備視作自己心腹?

以袁紹為例,在官渡之戰中,劉備並未被袁紹派往官渡主戰場,而是要求他在汝南一帶襲擾曹軍後方,作為對袁曹正面決戰的策應,這一項看似重要的任務何嘗不是一種發配?

而素來以謙和待人的文士形象示人的劉表,更是忌憚劉備的才能,在二子爭位時,將他派往距離其所在的襄陽僅一水之隔的樊城,嚴加提防。

這些事件,對於我們而言只是古老故事中的細枝末節,但對於當時的諸侯來說,可能就是窺一眼而見全豹的現實。權利和義務是等價的,老東家既然如此,人們又如何會苛求劉備去盡忠死節?

事實上,劉備的許多做法其實已經稱得上仁至義盡,比如曹操攻荊州之時,劉表已死,劉琮已降,但劉備卻依舊十分照顧與之親厚的劉表長子劉琦,這雖然有著種種利益考慮,但其中的部分取捨,你很難說沒有絲毫人情在內。

都說「劉備之長厚而似偽」,但拋開演義故事,去《三國志》中尋找,我們能看到的依舊是一個聰慧而不失仁厚的長者劉備。

也正是因為如此,東晉史學家習鑿齒(不忍吐槽的名字)就曾經不無感慨的評價:「先主雖顛沛險難而信義愈明,勢逼事危而言不失道。」。

呂布被罵「三姓家奴」,為何劉備同樣投靠他人,卻還能受到認可? - 天天要聞

在亂世三國中,人們能夠看到如曹操這般「亂世之奸雄」,也能看到呂布一樣的反覆小人,但卻不得不承認,即使是在顛沛莫名之際,依然有劉備這樣的人,可以在追逐大業之時,不拋棄做人起碼的底線和良知。

也許,正是因為如此,劉備這位崛起於微末的漢末英雄,才會在無盡的流轉旅途中依舊受到旁人的尊敬與重視。他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做人的原則,而且這些恰好契合了那個時代人們對社會的期待,所以劉備才能凝聚人氣建立蜀漢政權。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為什麼曹操字「孟德」而不是「伯德」?看看古人名和字的講究 - 天天要聞

為什麼曹操字「孟德」而不是「伯德」?看看古人名和字的講究

與今天我們的名字不同,古人在起名字時,名是名,字是字。《顏氏家訓》有言:名以正體,字以表德,就是說「名」是用來區別彼此的,「字」則是體現一個人的德行。在古代,嬰兒出生三個月之後便有父親給孩子取名,「三月之末……父執子之右手,咳而名之」。
陳谷嘉同志逝世 - 天天要聞

陳谷嘉同志逝世

5月14日,湖南大學嶽麓書院發布訃告稱,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著名思想史家、湖南大學嶽麓書院教授陳谷嘉先生,於2025年5月14日上午8時逝世,享年91歲。陳谷嘉陳谷嘉先生1934年5月出生於湖南寧鄉,1959年8月畢業於武漢大學歷史系,並執教於湖南大學。1959年11月赴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師從著名史學家侯外廬先生。嗣後回湖...
曹丕逼弟弟七步作詩,結果被一首詩懟得下不來台 - 天天要聞

曹丕逼弟弟七步作詩,結果被一首詩懟得下不來台

曹操死後,他大兒子曹丕當了皇帝。這曹丕一直看自己弟弟曹植不順眼,為啥呢?因為曹植太有才了,以前老爹曹操最喜歡他,差點讓他接班。現在曹丕當了皇帝,越想越氣:這小子留著遲早是個禍害!這天上朝,有個大臣打小報告:"陛下,您弟弟曹植整天寫詩發牢騷,
三支侵華日軍細菌戰部隊成員信息文件公開展示 - 天天要聞

三支侵華日軍細菌戰部隊成員信息文件公開展示

日本國立公文書館14日公開展示侵華日軍細菌戰部隊1644部隊、8604部隊和8609部隊的留守名簿。5月14日,在日本東京,日本細菌戰研究專家、滋賀醫科大學名譽教授西山勝夫召開說明會。新華社記者 賈浩成 攝5月14日,在位於日本東京的日本國立公文書館,工作人員展示侵華日軍細菌戰部隊1644部隊的留守名簿。新華社記者 賈浩成 攝...
民國人物張宗昌 - 天天要聞

民國人物張宗昌

給了我們所知道的很多負面形象,如荒淫好色、迎娶大批姨太太或殘暴冷血,鎮壓勞工,,扼殺新聞自由、橫徵暴斂等等。
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為何要堅持「第二個結合」? - 天天要聞

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為何要堅持「第二個結合」?

「兩個結合」是我們黨在深刻總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百年奮鬥歷史經驗、深刻把握中華文明發展規律基礎上取得的重大理論創新與原創性貢獻。其中「第二個結合」,即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不僅為新時代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築牢了深厚文化根基、注入了磅礴精神偉力,更為我們黨以徹底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