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女人最好的精神長相,不是出眾的顏值,而是這3個字

2025年04月07日23:32:07 歷史 1695

《人生得遇蘇東坡》

【中】 意公子 著

一個女人最好的精神長相,不是出眾的顏值,而是這3個字 - 天天要聞

有網友說,在他人生最低谷時,是蘇軾的「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治癒了他。


還有人說,是「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將他從極度悲傷的情緒中拉了出來。


然而,沒有人天生就擁有這種恬淡的處世態度。


當我閱讀了《人生得遇蘇東坡》這本書後,才越發明白,蘇軾身上這種恬淡的處世態度,其實也是在無數次困境,甚至是瀕臨死亡中,磨練出來的。


烏台詩案後,一百多天的高強度精神蹂躪,經歷四次被貶的內心折磨,他都能挺過來,還能把日子過得風生水起。


不得不說,他生命的承載力是很強的。


而蘇軾身上這份「承載力」,很大程度上,來自於他的母親「程夫人」。


歐陽修在《故仁壽縣太君吳氏墓志銘》中稱讚程夫人:女而有士行者。


意思是,程夫人雖為女子,卻有士人的品德和行為。


在我看來,她身上最具魅力的品質,不是豪門千金的身份,不是溫柔賢惠的性格,而是對生活的「承載力」。


01

精神上的承載力


她,眉山巨富「程文應」的女兒,十八歲嫁給了蘇洵


當時,蘇家的經濟實力很一般。


而蘇洵,也還沒有下定決心考科舉、走仕途。


他在幹嘛呢?


用現在的視角看,當時的蘇洵是一位「旅行博主」。


他天南地北地遊歷,結交各種旅遊大V,無暇顧家。


所以,程氏嫁過來後,日子過得並不順遂。


坊間有人揣測,程氏娘家那麼有錢,她怎麼甘心和蘇洵過苦日子,肯定會心生抱怨。


然而,程氏並沒有,她從不抱怨婚後生活不如娘家,更不常埋怨蘇洵天南地北地遊歷。


她反而很安心的在家操持家務,養育孩子。


面對一個「不著調」的老公,她能如此淡定,內心一定是極其穩定和強大的。


有兩件事,足以證明。


當時,有人建議她說,你娘家那麼有錢,憑藉你爹對你的疼愛,你向娘家張口接濟一二,一定能過上好日子。


但是,程氏卻說:


是的,如果我去請求我的父母,他們肯定會答應。但我不想讓人覺得,我丈夫是個向別人求取財物來養活妻兒的人。


程氏明白,維護老公的顏面,就是在維護自己婚姻的顏面。


當然談維護顏面,顯得很膚淺,我認為程氏的這句回答,更多彰顯出來的是她精神上的獨立。


只有精神獨立,內心才會強大,才能做到不依靠娘家,也不埋怨婚姻,還能把日子過得很安穩。


後來,蘇洵到了而立之年左右,才決定考科舉,走仕途。


他對程氏說,如果他去讀書,沒錢養家怎麼辦?


可仔細想想,以前他整天不著家,也沒怎麼養過家,怎麼說到發奮讀書的時候,又想起了養家,著實可笑。


可是程氏並沒有取笑他,而是說:


我很早就想讓你讀書考科舉了,只是不想讓你認為,你是因為我才去求學的。


不少讀者讀到這句話時,都大為讚歎,程氏不是一般的有智慧。


她始終在用自己的「大愛」和「智慧」,讓蘇洵全心全意做他自己,這也為他日後在文壇上佔有一席之地,奠定了一定基礎。


半山文集》中有句話:


一個成熟的人最重要的標誌,是自己會主動成為影響自己最大的那個人,能把環境和他人對自己的影響,降到最低。


程氏就是這樣的人。


無論日子好與壞,丈夫的行為是否順自己的心意,都不會打亂她的內心秩序。


她始終在用自身強大的能量,去承載丈夫,承載婚姻,承載生活。

一個女人最好的精神長相,不是出眾的顏值,而是這3個字 - 天天要聞


02

經濟上的承載力


程氏支持蘇洵科考,不是嘴上說說,她付出了行動。


她對蘇洵說:你如果真有志向的話,我來養家。


她變賣了所有嫁妝,加上蘇家的幫持,在眉州城黃金地段租下鋪面,做起了絲綢生意。


鋪面專門經營普通官吏和中上等人家喜歡的綾羅綢緞。


這生意並不好做,從原料採購、質量控制到客源維護,稍有不慎,就會虧損。


經商本就要頂著一定的精神壓力,更何況,程氏還是女子。


北宋時期,女子拋頭露面做生意是會遭非議的。


所以,程氏做生意,勢必要承受雙重壓力。


不過,程氏是一個內心需求很清晰的人,她知道自己最想要的是什麼。


她要的是,為老公和孩子儲備足夠的讀書所需錢財,所以,捨棄點面子算什麼?遭人非議又算什麼?


人一旦清楚的知道自己最想要的是什麼,那麼捨棄什麼,她都不會在意。


但是,面對外界的議論,要說一點都不在意,好像也不太真實。


不過,程氏才不會跑出去解釋,她直接用實力,讓吃瓜群眾閉嘴。


一次,她進購了一批次等蠶絲,家裡人建議她儘快轉手,不要賠本。


可是她拒絕了,說:寧損不欺。


她將所有次等蠶絲全部燒毀,堅持只售賣優質貨品。


此舉,讓她在繁華的商業街聲名大噪,贏得了眾人稱讚和顧客信賴,在士林中樹立了「義商」的形象。


做生意過程中,她也並不是只站在高台上指揮店小二的老闆,她既然做,就要躬身入局。


於是,她親自參與生產管理,收購優質蠶絲,僱傭女工織造,每一個環節都監管到位,確保貨品質量,維護產品口碑。


數年後,在程氏的努力下,蘇家成為了眉山富戶。為蘇洵和孩子們讀書求學夯實了經濟基礎。


我常常在想,一個女人怎麼去生活會感覺幸福呢?


答案是:為自己的生活負責,主動地去創造自己想要的生活。


在古代,作為女人,老公孩子就是她們人生的全部。


所以,程氏始終在為自己的人生奮鬥,為自己想要的生活奮鬥,承載老公和孩子的人生,就是在承載自己的人生。

一個女人最好的精神長相,不是出眾的顏值,而是這3個字 - 天天要聞

03

德行上的承載力


當年,程氏在眉州城做生意時,發生了一件事兒。


她手下的兩位女工在燙布帛時,不小心踩陷了地面,地面陷下去數尺深。


女工低頭一看,發現洞里有個罐子,罐子上蓋著一個烏木板。


烏木是一種很名貴的木材,於是女工猜想罐子里一定裝著很貴重的東西。


然而,正當女工準備打開蓋子,一探究竟時,程氏卻上前制止,讓她們把罐子埋回原處,說:這東西不屬於蘇家,誰都不準去挖。


這件事傳到了蘇軾耳朵里,他很想知道罐子里裝著的,到底是什麼?


可一想到母親說的話,便打消了念頭。


後來,他擔任鳳翔簽判時,類似的事情又發生了。


他在自家院子里發現一棵下雪天卻不積雪的大柳樹,他便懷疑這棵樹下是古人藏丹藥的地方。


然而,正當他想要挖開證實一下時,妻子王弗卻說:如果婆婆還在,一定不會讓你挖開的。


王弗隨口一說,蘇軾很是慚愧。


他把這個故事記錄了下來,警醒自己,也提醒後人。


多年以後,蘇軾在《赤壁賦》中,寫出了一句非常經典的話:


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

他知道,天地之間,萬物各有主宰,不是我們應該有的,一分一毫都不能取。


這根植於他內心的性格,其實源於他的家庭教育,是母親程氏以身作則流傳下來的寶貴品質。


魯迅說:


父母存在的意義,不是給予孩子舒適和富裕生活。


而是當孩子想到父母時,內心會充滿力量,會感到溫暖,從而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和能力,從此獲得人生的樂趣和自由。


這才是家庭教育的核心,和真正意義。



寫在最後


我們今天常常把「獨立女性」這四個字掛在嘴邊,也的確,很多女性都在踐行這四個字。


我們時刻提醒自己要變強,要有獨留於世的事業,甚至要比男人優秀。


當然,這也是一種力量,剛強的力量。


但我更喜歡另一種力量——柔弱。


道德經》里講,柔弱勝剛強。


正如作者在書中寫道的:


柔軟的力量,也是一種承托的力量。就像土壤承託大樹那樣,給大樹源源不斷生長的動力和養分。


但她並不會像大樹那樣耀眼,但人們依然會忍不住讚歎,即讚歎大樹偉岸的身軀,也讚歎大樹腳下的土壤。


這大概就是世人稱程氏為「程夫人」,而不是「蘇夫人」的原因吧。



——END——





原創不易,抄襲必究!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一張老照片:93年的MR收費,抵兩月工資 - 天天要聞

一張老照片:93年的MR收費,抵兩月工資

器械之家醫療器械媒體報道先鋒分享專業醫療器械知識關注 來源:器械之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且24小時後方可轉載近日,網路上流傳著一張90年代的醫院公告照片,列出了當年的MRI收費標準。上面寫道,自九三年二月十日起,MR收費調整如下:每掃描一部位收費800元,每增加一部位加收500元。公告落款似乎是鐵醫附院,也就是東南...
隋唐第一戰神的血色傳奇:四平山之戰背後的鮮血與宿命 - 天天要聞

隋唐第一戰神的血色傳奇:四平山之戰背後的鮮血與宿命

——當我們談論英雄時,究竟在談論什麼?一、金翅大鵬振翅時:被虛構的戰爭如何成為歷史記憶公元616年的那個盛夏,隋煬帝的龍舟正沿著運河駛向揚州。這個曾經締造"萬國來朝"輝煌的帝王不會想到,在四平山的蔥鬱密林間,一場被後世反覆書寫的神話級戰役正
賴清德又一「台獨」動作,數典忘祖! - 天天要聞

賴清德又一「台獨」動作,數典忘祖!

台行政機構宣稱,這是為促進所謂「族群平權」。對此,國民黨民代賴士葆痛批,這是賴清德當局進一步「去中化」、「去祖先化」的做法,也是地道的「仇中」「反中」的具體表現。國民黨民代林沛祥直言,乾脆改成「火星....
抗日英雄耿晚子的傳奇一生(三) - 天天要聞

抗日英雄耿晚子的傳奇一生(三)

斃惡警為民除害,為抗日大義滅親 1943年春,晉察冀邊區四分區又一次對耿晚子下達了除奸任務, 這次要除掉的這個漢奸,就是井陘礦區鳳山礦警備隊隊長高義庭。 他幫著日本人經常欺壓煤礦礦工,不給工人吃飯。
桂定壽:抗戰時期軍醫生涯 - 天天要聞

桂定壽:抗戰時期軍醫生涯

#本文摘自《貴池文史資料》第一輯,作者桂定壽,原標題《抗日戰爭親歷記》「七。七」事變後,抗日聖戰全面展開,淞滬戰場負傷的大批傷員,運來安慶,在集賢關練兵場,一次就收容了二千多個。
崔康熙:在球隊氛圍不好的時候,想贏球很困難,結果很重要 - 天天要聞

崔康熙:在球隊氛圍不好的時候,想贏球很困難,結果很重要

北京時間5月11日,4-2戰勝浙江隊賽後,山東泰山隊主帥崔康熙出席了賽後發布會。談比賽崔康熙:在球隊氛圍不好的時候,想贏球很困難,球員們也感受到了,隊員們在先丟球的情況下,凝聚在一起,拿下了勝利,相比比賽過程,結果更加重要,感謝隊員們。
澤卡:對崔康熙帶隊取得更高名次有信心;瓦科的表現太神奇了 - 天天要聞

澤卡:對崔康熙帶隊取得更高名次有信心;瓦科的表現太神奇了

北京時間5月11日,4-2戰勝浙江隊賽後,山東泰山隊外援澤卡接受了《體壇周報》記者王曉瑞的採訪。談扳平球澤卡:「真的很棒,非常精彩。我的直覺是,我們向大家展現出真正的足球。謝文能把球搶下來,然後傳給了我,我再傳至瓦科,我們踢得並不自私。不管誰能進球,我們都想取得進球。我也可以完成射門,我也具備射門條件,甚...
清朝禮親王昭鏈因加田賦被革王爵 - 天天要聞

清朝禮親王昭鏈因加田賦被革王爵

嘉慶十年(1805),29歲的昭鏈襲封成為第八代禮親王。禮親王府失火,珍寶及印縵全部被焚。嘉慶帝賜銀一萬兩,同時賜給許多衣帛助他重建府。嘉慶帝昭鏈是努爾哈赤次子禮親王代善的第六世孫,父名永思,原封康親王。他與魏源、龔自珍、紀昀、袁枚等名士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