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三把刀
編輯| 三把刀
——【·前言·】——
李嘉誠在商不言商,賣港口經營權當然可以,但這不符合商業邏輯。商務部痛批李嘉誠在商不言商
巴拿馬巴爾博亞和里斯托瓦爾兩個港口即將被美國收入囊中,再加上橫跨23個國家,43個港口。這一次的交易,被李嘉誠用在商言商的說法執意推進,中遠海雖嚴陣以待,但目前來看也是束手無策。
李嘉誠從小便來到香港,通過塑膠花發家致富,可以理解為香港是它的第二大故鄉,雖然現在國籍已改,但畢竟身體里留著還是中國人的血液。目前這個做法無疑會引起很多人的憤恨,相當於親手又賦予了外國對我們卡脖子的一項權利。
現任港首李家超以及前港首梁振英也分別提醒道,有些商人誤以為商人就沒祖國,其實沒有祖國的商人,走到哪裡就像沒有爹媽的孩子,終究逃不過被人欺負的命運。
但是這個故事卻有蹊蹺,從特朗普上任就開始對著巴拿馬運河虎視眈眈,而李嘉誠這一次的出售港口沒有任何的商業招標,而是直接跨過這個環節,選擇與貝雷德集團交易,如果這後面沒有點貓膩,可能他自己都不信。
而且隨著交易的倒計時不斷的逼近,長江和記的股票還在持續的暴跌,但這並沒有阻止港口售賣的進程推進,或許李嘉誠也有自己的考慮,
如果沒賣給美國如果賣賣給美國對於李嘉誠而言,或許是最優質的選擇。所以現在的李嘉誠估計也是騎虎難下。因為如果賣給國內,美國一定會向巴拿馬政府施壓到最後。港口的運營權花落誰家還不一定。
但是這一次畢竟涉及到國家利益,如果真的將港口出售給了美國,李嘉誠在國內是否還能夠全身而退?
香港媒體痛批,李嘉誠在商不言商,這一次的選擇可能直接決定了李家後續能否持續現在的輝煌。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畢竟李嘉誠發家的地方在國內,任何的一個企業都離不開最後身後支持他的那些老百姓,的所有的消費者都開始離經叛道的時候,這個企業也就離倒閉不遠了。
一般的公司贏取利潤,偉大的公司賺取人心,這句話永不過時。
好了,本期的故事就到這裡,我是三把刀故事會,請以此篇文章以饗讀者,我們下期再見!
出自《三把刀故事匯》丨三把刀
本故事引用網路素材,如有侵權,請別舉報,可通知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