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落選兵團司令的六大名將,個個都是野戰軍的一流猛將

2025年03月27日00:22:09 歷史 1439

解放戰爭時期,出於戰爭形勢的需要,我軍陸續成立過19個兵團。編製的增加,讓一些原本能力突出的縱隊司令員,得以有機會再升一步。

不過對於將星雲集的解放軍來說,19個名額還是太少了,部分非常能打且有資格出任兵團司令員的人,最終都遺憾落選,其中又以這六人為最。

他們都是野戰軍極其耀眼的名將,各自出於什麼原因沒能當上兵團司令員呢?

1949年,落選兵團司令的六大名將,個個都是野戰軍的一流猛將 - 天天要聞

1、二野頭號主力王近山

鄧公曾經評價過:二野在解放戰爭中誰的功勞大?我看是王近山同志。這並非虛言,別看1949年全軍整編時二野有9個軍,其實解放戰爭時期這些部隊大多不在劉鄧的指揮下。

13軍、14軍、15軍原先都是隨陳謝兵團作為戰略預備隊,歸中央直接指揮;17軍長期在華野領導下作戰;18軍很大一部分跟張國華一起建立二線軍區。

只有10軍、11軍、12軍、16軍這四部,無論挺進大別山還是轉戰中原都在劉鄧的直接指揮下。

12軍就是王近山帶出來的原中野四縱,每逢硬仗、惡仗,劉鄧都點名讓王近山率部頂上。該部在二野當中,屬於頭號主力。

但是,在二野組建的三個兵團里,得到鄧公認可的二野第一猛將王近山卻沒能當上司令員。

1949年,落選兵團司令的六大名將,個個都是野戰軍的一流猛將 - 天天要聞

對於這個結果,王近山最初也有些不理解,他找到鄧公詢問原因。

鄧公回答:你作戰勇敢,指揮能力強,有戰功。但你有一個弱點,就是不太善於團結同志。作為一個兵團司令,更重要的是要能把大家團結起來,在這一點上,你還要繼續進步。

這番話從整體做出分析,稱讚王近山的同時又指出他的欠缺之處,領導能把話說到這個份上,已是給足面子,王近山也不好再多言。

如果二野能多一個兵團,王近山還是有機會,但部隊就那麼多。這三個兵團司令員他誰都替代不了。陳賡不用多說,部隊都是自己帶出來的;

陳錫聯在抗日戰爭時期做過王近山的直屬上級;楊勇麾下很大一部分是原紅一方面軍、八路軍115師、冀魯豫的部隊,解放戰爭才划到劉鄧大軍。論資歷,王、楊差別不大,但部隊淵源楊勇更勝一籌,所以最終王近山只擔任兵團副司令員。

1949年,落選兵團司令的六大名將,個個都是野戰軍的一流猛將 - 天天要聞

2、二野老資歷王宏坤

作為紅四方面軍的主力軍長、八路軍的首任旅長,王宏坤資歷傲人。但是在解放戰爭中,他卻長期在二線工作。

最初他擔任晉冀魯豫野戰軍六縱司令員,副手是王近山。不過王宏坤認為王近山指揮能力要更強,因此主動讓賢、自己返回晉冀魯豫軍區協助領導工作。

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後,兵力嚴重吃緊,晉冀魯豫軍區陸續新組建多個縱隊前去增援,王宏坤是其中的10縱司令員。

他們抵達大別山不久,劉鄧首長根據情況下達新指示,要求王宏坤去負責開闢桐柏根據地,隨即桐柏軍區成立、10縱番號被撤銷。

1949年,落選兵團司令的六大名將,個個都是野戰軍的一流猛將 - 天天要聞

也就是說,整個解放戰爭,王宏坤在野戰部隊任職的時間非常短。

本來王宏坤也還有機會擔任兵團司令員的,渡江戰役前,劉伯承以為敵人會抵抗得很堅決,就考慮過讓桐柏江漢、鄂豫軍區各自組建一個軍級單位,然後合編為第六兵團。

當時兵團司令員都已經定好,就是王宏坤。可讓大家沒想到的是,國民黨號稱固若金湯的長江防線迅速被擊潰。如此一來,就無需多組建兵團,王宏坤也就沒能再擔任野戰軍職務。

1949年,落選兵團司令的六大名將,個個都是野戰軍的一流猛將 - 天天要聞

3、三野兩把尖刀王必成和陶勇

在華野當中,粟裕用得最順手的部隊是葉飛一縱、陶勇四縱、王必成六縱,「葉王陶」從新四軍開始就跟隨粟裕作戰,彼此默契很深。

葉飛當上了兵團司令員,陶勇和王必成卻都只是副手,有些可惜。為何齊名的三人會有差異呢?這跟三野的複雜背景有關。

1949年,落選兵團司令的六大名將,個個都是野戰軍的一流猛將 - 天天要聞

三野是由華中(新四軍)、山東(八路軍)合編而成,山東幹部資歷方面要勝過華中。粟裕也是比較謙遜的人,很多時候都把機會讓給了山東幹部。

因兵力比二野雄厚,三野組建了四個兵團。王建安、陳士榘、宋時輪三個司令員都是山東的。

他們基本都是紅軍軍級幹部、八路軍旅級幹部、解放戰爭很早就指揮超過一個縱隊的兵力,比陶、王資歷更深。

葉飛則是閩東紅軍領導人,比陶、王更能代表新四軍發展線,所以最終陶、王落選。

1949年,落選兵團司令的六大名將,個個都是野戰軍的一流猛將 - 天天要聞

4、四野一流猛將李天佑

在番號為「東北野戰軍」時期,李天佑地位超越了所有縱隊司令員。四平收復戰時,他指揮一縱、三縱、七縱、獨2師等部共十個師攻城,三縱司令員是韓先楚,七縱司令員是鄧華。

天津戰役時,他指揮一縱、二縱進攻西線,二縱司令員是劉震。

按照我軍的兵團規模,一個兵團三個軍(縱隊),一個軍(縱隊)三個師,李天佑很早就實際指揮超過一個兵團。而東野最早組建的5個縱隊,李天佑指揮過4個,這些榮譽絕無僅有。

四野組建的四個兵團中,蕭勁光、程子華、劉亞樓這三位司令員,李天佑沒辦法頂替。只有跟鄧華競爭一下15兵團,但鄧華在1947年的四平攻堅戰表現更勝一籌,讓野司有了更多考量。

當時李天佑指揮一縱、鄧華縱隊、六縱17師等部共10萬人向四平發起進攻,情報顯示城內守軍在1.5萬至2萬左右,5倍的人數差,大家都以為十拿九穩。

1949年,落選兵團司令的六大名將,個個都是野戰軍的一流猛將 - 天天要聞

可打起來後才發現,敵人在陣地、火力點分布上非常聰明,給攻堅造成很大麻煩。而且他們被打完一波又湧上來,似乎源源不斷。

鄧華感覺很不對勁,專門審問俘虜得知,陳明仁已將公務員、警察等機構人員都編入作戰部隊,總體人數已達到3萬多。

情況有變,鄧華認為應立即調一個縱隊增援,以免徒增變數。李天佑卻覺得憑眼下兵力完全可以對付,誰也說服不了誰。

爭論上報到野司後,首長還是尊重攻城總指揮李天佑的意見。可事後證明,鄧華才是對的。由於久攻不下,給了敵人調動增援的時間,最終只能撤圍。

一戰讓野司首長們認識到鄧華的大局觀,且四野組建15兵團時,大軍已在南下,部隊不再純粹執行軍事任務,還會涉及到建設、政治之類的工作。如此一來,鄧華更合適,李天佑就落選了。

1949年,落選兵團司令的六大名將,個個都是野戰軍的一流猛將 - 天天要聞

6、四野旋風司令韓先楚

韓先楚很能打,在東北打出旋風司令的威名,力主解放海南島立下不朽功勛,抗美援朝每次抵前指揮都創造佳績。單論作戰,他能位於上將里的前列。

但是,他在資歷上有所欠缺。土地革命時期最高擔任師長,還是1936年5月才出任。抗日戰爭從1941年就返回了後方,少了幾年立功的機會。

東北地區可是從各地區抽調精銳過去的,老資歷一抓一大把,韓先楚這方面確實比不過,所以只能遺憾落選。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淮南三叛助力司馬氏加速奪取曹魏大權 - 天天要聞

淮南三叛助力司馬氏加速奪取曹魏大權

曹魏後期,司馬懿通過高平陵之變掌控曹魏大權,從此時起,司馬氏開始奪政專權,此舉使得掌握軍事重鎮壽春的統帥先後發生三次反抗司馬氏的兵變,他們分別是王凌之叛,毌丘儉文欽之叛,諸葛誕之叛。這三次叛亂都是被司馬氏平定的,同時也助力司馬氏加速奪取曹魏
當文物普查來到新疆 無人機飛躍無人區 - 天天要聞

當文物普查來到新疆 無人機飛躍無人區

「前段時間,我們在文物普查時遇到了沙塵暴,後來安全撤到了塔中鎮。」新疆和田地區文旅局文博科科長、普查隊長買提卡斯木·吐米爾說。當時全隊的給養只剩下兩箱礦泉水,在普查隊距離塔中加油站還有50公里時,汽車指示燈亮起,提示燃油即將耗盡。
冉閔,是民族英雄?還是殺人惡魔? - 天天要聞

冉閔,是民族英雄?還是殺人惡魔?

今天,我們說一個極具爭議的人物,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其行為和決策引發了後世無盡的爭論。欣賞他的人尊他為拯救漢族於水火的民族英雄,討厭他的人斥其為雙手沾滿鮮血的殺人惡魔,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武悼天王冉閔!冉閔,字永曾,小名棘奴,出生於公元 3
魯慕迅同志逝世 - 天天要聞

魯慕迅同志逝世

湖北省文聯魯慕迅同志治喪小組5月9日發布訃告,湖北省文聯離休幹部、省美術家協會原副主席、一級美術師魯慕迅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5月8日凌晨2時在深圳不幸逝世,享年98 歲。
上海話在香港地位高,跟他們密切相關! - 天天要聞

上海話在香港地位高,跟他們密切相關!

文 | 極耳在香港娛樂圈摸爬滾打近六十年的汪明荃早已成為粵語流行音樂代表性人物之一,不過儂曉得伐,伊原來還是地地道道上海人。五一假期在上海舉辦「DIVA演唱會」的阿姐,一張嘴就是地道上海話。而這也是78歲的她首次回到家鄉上海舉辦個人演唱會。當天的演唱會,阿姐誠意十足,除了換造型,全程沒有下場。她唱了《勇敢的...
成湯:曠古仁君的形象 - 天天要聞

成湯:曠古仁君的形象

建立一個延續五百多年的王朝,商的開國君主必定上膺天命,獲得了天神授予的合法性。推翻了延續數百年的夏王朝,商的君主必然下順民心,得到了民眾擁護的正當性。而真正贏得民心的,只能是仁慈,而不是武力。在很多後代的文獻中,成湯被描繪成一位體恤民眾、寬